做鹵菜要用什么火候,問十個人恐怕至少有九個人回答是要用文火,但如果你回答得這么堅決和絕對,那我只能說你恐怕是沒有實戰開過鹵菜店吧。鹵菜成品好不好,無非看三樣:一是色澤(這個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二是味道;三就是口感;味道的優劣關乎鹵水和配方,今天也暫且不表,關于口感,其實是與火候息息相關的,如果鹵出來的成品,特別是動物類食材,比如說鹵肉,如果口感上不好,不爛、發柴,或者說太爛了沒有嚼勁了,這個鹵肉即使味道再好,也是失敗了!而要想把食材加工出恰到好處的口感,最關鍵的還是鹵制時的火候,而不同的食材,其實是需要不同的火候的,這并非是你理解的全部要用文火。
首先,來說整雞、整鴨、整鵝和兔子等瘦肉類食材的火候,這類食材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雖然也是瘦肉,但是肉質要比牛肉啊、排骨啊這些的肉質要嫩得多,火候過大或過小都不合適,火候太大容易將食材燉得太爛,很容易燉脫骨,就比如說鹵雞,一不注意,出來的燒雞就會脫骨,那該怎么辦?這里就用到了燜制,具體的做法先是中火燒開鹵水,然后趕緊關火燜制,時間在30即可,然后接著燒開,再繼續關火燜制,反復幾次即可。這樣操作,不僅食材品相完整,而且更容易入味。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比較嫩的小雞和兔肉,只要操作一次就行了。
接著,來說非油脂類食材,這類食材也很好理解,就是里面油脂含量很少,如雞爪、雞翅、鴨頭、豬耳朵、鴨胗、鴨肝等等,這類食材就必須要用小火了,原因有兩個:1,如果火候太大,很容易將食材燉破皮,非常影響賣相。2,火候太大,很容易造成發柴的口感,比如鴨肝,火大了就很容易發柴,而且會縮水收縮,很多人最煩的就吃的就是那種不好嚼的鴨肝了,這類食材用小火即可。
再來,說到肥肉類的食材,這里說的肥肉類不是說這種食材全是肥肉,而是說它里面不僅有瘦肉,還有不少肥肉,比如說五花肉或者豬頭肉之類的,肥瘦都有,鹵制的時候,必須要用中火。用中火的原理,大致是這樣的:如果食材里面含有不少的肥肉,要想最后出鹵鍋的時候得到好的口感,就必須要將肥肉里的油熬出來,這樣才能有最好的口感,而這時必須要用中火,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平時在家里燉五花肉,火小了肉發膩、燉不爛,火大了肉塊會發緊、變形,最好的火候就是中火,目的就是把五花肉里的油燉出來,最后的口感是肥而不膩,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最后,說到瘦肉類的食材,就是說食材本身全是瘦肉,比如說牛肉、排骨、鴨脖、鴨鎖骨之類的,他們所需要的火候是文火,那什么叫文火呢?和小火有什么區別?為什么要用文火呢?首先來說,文火是屬于火力最小的一種火,原是指古代煨藥用的火候,又叫微火,是比小火還要小的一種火候,鹵制純瘦肉,最怕的就是火大,大一丁點都不行,瘦肉遇到稍微大一點的火候,里面的水分就會立刻稀釋出來,這個和肥肉不一樣,肥肉里面的油稀釋出來的越多越好,而瘦肉中的水分一旦稀釋出來,肉就發柴了,文火的目的,就是為了鎖住水分,出菜后口感筋道、有嚼勁。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