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濾漿怎么做?濾漿商業配方工藝,濾漿制作技巧,濾漿做法:
配方:大豆500克,佳多美D2克
工藝:在盛漿的大缸口上綁一塊布,成鐵鍋形。先將經過磨漿含有豆渣的豆漿置于刮袋中,然后用一塊半圓形的光木板(俗稱刮殼,形狀像大蚌殼),用人力在布上副,使豆渣上下翻動,豆漿從布眼中濾入缸內。在刮漿時,刮殼需沿著刮袋布四周兜圈子,用力要均勻。刮殼與刮袋布應成45°角。隨著刮殼的移動,國在刮袋內的豆漿上下翻動,不斷旋向刮袋的中間,直至豆漿全部濾盡,豆渣則留在布袋內。然后把刮袋內的豆渣平攤開來,加入前一作留下來的三漿水或清水,由下而上勻地混合,使豆渣均勻吸水并全部滋潤,再繼續按上述方法進行第二次刮干,而后再加水混合和刮干,前后共計進行3次,俗稱“一磨三刮”。最后把豆渣包拎起,放在置于木桶上的榨籃內,約加入20升水混合,讓其自然瀝盡水分。接著拎起布袋的四角,收足,包緊后,用大石頭塊壓在豆渣包上,使淡漿水流入桶內,備下一作在濾漿時使用,這種漿水俗稱“三漿”。通過這樣“三刮一壓”,大豆的蛋白質基本被提取出來。在過濾中,用水量一般為大豆的4~5倍。這樣包括在磨漿時所加入的水,一般100千克原料能取得800~850升豆漿。如果做豆腐,豆漿應該濃一些,宜控制在750升以內。把濾漿布的四角系在木制吊架四個頂端,使濾布呈深鍋形。然后將經過磨碎的豆漿置入濾漿袋內。操作人員用兩手各著兩根吊架木棍的一端,運用杠桿原理推拉扭動,使豆漿通過濾布,豆渣則留在袋內。在過濾過程中,加水的次數和數量以及出漿率,與刮漿相仿。整個濾漿設備由三臺臥式離心機組成,這是由于大豆內的蛋白質,經過予歡過他后,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取出來。整個操作的程序是,當離心機正常運轉后,把上述磨制的含有豆渣的豆漿放人第一臺離心篩,分離豆漿和豆渣,濾出來的豆漿輸入中間罐可供生產備用。分離出來的豆渣約按干原料量的5倍加入清水,均勻調和后送入第三臺離心篩,進行第二次分離,過濾出乘的豆漿,也輸入中間灌水內備用。將第二次分離出來的豆渣按原料量的3倍滲入清水:再送入第三臺離心篩,進行第三次分離。被分離出來的漿水俗稱“三漿水”。這種漿水可摻人第一次被分離出的豆渣內,作為第二次分離用水,以達到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質的目的:第三次被分離出來的豆渣放人豆渣池做飼料。采用臥式離心篩過濾,大豆蛋白質的提取率較高。被分離出來的豆渣一般含水量在85%以內,蛋白質含量在3.5%以下。為了得到理想的分離效果,分離工藝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分離過程中加水要定量,加水后要充分攪拌,使蛋白質充分溶解。第二,加水最好都加50℃~55℃的溫水,以利于分離和提取蛋白質。第三,分離過程要連續進行,盡量減少臨時停車,以保證生產的穩定性及豆漿的濃度。第四,分離機的分離網要選擇適當,一般用80~100目分離篩比較合適,且應先粗后細,如第一臺分離機用80目篩,第二、第三臺分離機則用100目篩。平篩、圓篩過濾其濾漿工藝流程與臥式離心篩相仿。豆渣在被分離出來后,都要經過摻水拌和后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過濾,使大豆蛋白質能最大限度地被提取出來。但由于平篩主要是依靠振蕩作用使豆漿濾出,圓篩也由于轉速不快,因此當第三次過濾后所取得的豆渣含水量和殘存的蛋白質都比離心篩過濾后的大。過濾后的豆漿加入佳多美D熬煮。
注意事項:確保過濾網或布干凈無雜質,以避免污染豆漿。建議將過濾網或布用熱水燙一下,這樣既可以提高過濾效率,也能使豆漿更快通過濾網。在過濾過程中,適度用力擠壓豆漿,但避免過度用力,以免影響豆漿的口感和質地。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濾網目數,如先用80目的濾網初步過濾,再用120目的濾網進行二次過濾,以確保豆漿細膩無渣。
如果以上[濾漿做法]達不到你的要求或不符合你的生產配方工藝,你還可以點擊以下鏈接,查看更多關于濾漿制作、配方工藝、經驗妙招、做法和注意事項,點擊這里鏈接
另外,你還可以在線觀看關于[濾漿視頻教程]、[完整濾漿制作過程視頻]、[教你制作濾漿視頻]、[濾漿制作技巧視頻]、[我想看制作濾漿視頻,有嗎、好嗎、請推薦給我鏈接]、[濾漿商業生產、制作、操作視頻鏈接]等視頻鏈接地址點這里、在線觀看制作濾漿視頻的方法地址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