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 原料→洗滌→去鱗→沖洗→腹剖洗滌→切片→去皮去骨→修整→鹽液浸漬→稱量裝盤→凍結→冷藏 制作方法 1.原料選擇:選用每條重300克以上的新鮮大黃魚或200克以上的新鮮小黃魚為原料,要求原料魚的鰓色鮮紅,眼球突出透明,色澤正常,肌肉有彈性。 2.去鱗:原料經洗滌后,倒入去鱗機中除去鱗片,同時用水沖洗。若無去鱗機,人工去鱗也可以。 3.剖腹:剖開魚腹,除去內臟。在剖腹時注意不弄破魚膽、魚肝、魚鰾。再用清水洗滌干凈。 4.切片:切片自頭部鰓蓋后起,沿胸鰭下面斜向切入,然后將刀沿脊椎骨平行向尾部方向切下一側的魚片。頭和椎骨上要盡量少帶魚肉,剖切肉面要平整。再用同樣方法切取另一側魚片。 5.去皮去骨:獲得的魚片,帶有肋骨,可將魚片背部肌肉提起,使魚的肋骨略為露出,予以切除。同時切去肛門、腹鰭和腹薄肉,并將腹面切成弧形。然后自尾部切入去皮。要求肉不留皮,皮不帶肉,肉面剖割整齊,切口平整。 6.修整:剖割的魚片色澤應新鮮正常、組織堅實、不易碎裂。有異味等不合格魚片應剔除;對剖割不平整及帶腹薄肉之魚片,要加以修整。 7.鹽液浸漬:鹽液浸漬對于凍魚片十分重要。由于魚片已除去魚鱗、皮等保護層,因此在速凍、冷藏過程中,受微生物和空氣中氧的影響更為強烈。通過鹽漬,使魚片表面蛋白質在鹽的作用下,凝結而形成保護性的薄膜,使魚片肌肉組織同外界影響因素隔離,保持魚肉固有的風味,減少魚片水分的損失。鹽漬的不良后果是使魚片腌咸,所以必須嚴格控制食鹽溶液的濃度和溫度。在浸漬前魚片先經流水漂洗,去除附著于表面的雜質。然后浸入10波美度的食鹽溶液10秒鐘,氣溫高時應先將溶液冷卻。在浸漬過程中,應及時添加食鹽調整濃度,每隔2小時更換一次食鹽溶液。 8.稱量裝盤:浸漬后,應瀝去水分,立即裝盤凍結。每盤裝3千克,并加3%的讓水量。裝盤時,分成三層,每層中間用玻璃紙或塑料薄膜隔開,底層魚片肋肉面向下,上層魚片肋肉面向上。 9.凍結與冷藏:裝盤后的魚片應立即送入-25℃以下的凍結間凍結,然后轉入-18℃以下的冷庫冷藏。 質量標準 1.品質:要求成品色澤正常,無異味,排列整齊,不帶皮。 2.規格:大黃魚每千克魚片不超過15片;小黃魚每千克魚片不超過25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