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鹽香榧子做法

1.原輔材料
2.操作要點
(1)選料選用頂端尖,基部微寬,殼薄而脆,種衣褐色微皺的香榧子果。
(2)原料預處理將采來的香榧堆放在曬場上,堆高約50厘米,上面蓋一層相草,經常澆水、使假種皮腐爛。經過7~10天,剝去假種皮,再繼續堆放約10天,使仁衣(內種皮)由紫紅色逐漸轉為深褐色。
(3)漂洗將香榧子裝入竹蘿內,在清水中漂洗干凈。
(4)暴曬將洗過的香榧子堆放曬場上,在陽光下暴曬,當質量降為原質量的85%時,即可認為干燥適度。每100千克香榧子,去除假種皮干燥后可得種子30千克左右。將處理后的種子裝在竹籃、竹簍等通風的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避免陽光照射,可儲藏到第二年4~5月份。
(5)第一次炒制預先將5千克米粒大小的沙子倒入鐵鍋炒熱,然后摻混5千克曬干的香榧子一起熱炒,并不斷用鍋鏟翻拌。約經10分鐘,當種子外殼灼手、種仁兩頭微黃時,即可出鍋,篩去沙子,
(6)浸鹽將香榧子裝入布袋內,然后浸入椒鹽水中。每100千克香榧子用椒鹽4~5千克。浸泡5~10分鐘后取出濾干,
(7)第二次炒制將濾干后的香榧子進行第二次炒制,先將沙炒熱,接著把浸過椒鹽水的香榧子倒入鐵鍋內再炒,一直到種仁呈米黃色時取出。炒時火力要均勻,不能太猛,以免外殼焦化。每100千克香榧子可炒得70千克椒鹽香榧子。
(8)包裝炒好的香榧子冷卻后,應將其放入密封的容器內,以減少與空氣的接觸,避免受潮。否則,仁質一經受潮,便失去香脆特色,而且種衣很難去掉,吃時就感澀口。
3.產品特點
殼面潔凈光亮,仁肉黃色,飽滿,空癟粒不超過3%,炒熟后去“衣”容易。人口香、松、脆。
4.注意事項
①香榧子入鍋后,火力不能太猛,并要保持均勻。如火力過猛,外殼易焦,仁衣不易剝去。
②淡炒香榧子不用鹽,炒法同上。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