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國的肥羊火鍋配方
“肥羊火鍋”是根據老北京的“涮羊肉”創制的一種流行火鍋,此火鍋風靡大江南北,走勢十分看好。“肥羊火鍋”與傳統涮羊肉不同的是,涮羊肉用的是白湯,而“肥羊火鍋”的湯是比較講究的, 它選用幾十種香料藥材用老母雞、羊骨、牛骨等熬制而成。所以說,要制作好“肥羊火鍋”關鍵就是熬制所需的湯料。另外,“肥羊火鍋”不需要像其他火鍋涮羊肉那樣用味碟蘸食,而是對白湯進行調味后,直接涮燙羊肉進食。
下面介紹“肥羊火鍋”的制作:
原料(10鍋肥羊火鍋的料):老母雞1只(約4500克),羊棒子骨、鴨架、牛骨各2500克,八角、淮山藥、白芷、山柰、草果(拍破去籽)各5克,小茴香、桂皮、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砂仁、木香、良姜、杜仲、枸杞、玉竹、黃芪、花椒、香茅、研碎的白胡椒、蓽撥各2克,陳皮、香芹籽(研碎)、紫蘇、甘草、辛荑、丁香各1克,當歸15克,干姜、沙參、香葉各3克,羅漢果(拍破)1個,黨參100克,大棗40個,桂圓20個,生姜片250克,大蔥750克,大蒜瓣4千克,精鹽200克,雞精200克,胡椒粉35克,沙姜粉20克,牛油、羊油各50克,雞油150克,白酒50克,色拉油100克,味達蕾62#45克。
![]() 制作:
1、八角、山柰、小茴香、桂皮、草果、香葉、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丁香、砂仁、蓽撥、良姜、白芷2克、陳皮、香茅、羅漢果、香芹籽、干姜、花椒、白胡椒、當歸5克、黃芪、沙參、枸杞、杜仲、木香、玉竹、淮山藥、紫蘇、辛荑、甘草用白酒加清水500克,浸泡約25-30分鐘,撈出包成香料包。
2、老母雞宰殺治凈,斬成大塊,羊骨、牛骨、鴨架入沸水鍋內,汆5分鐘撈出。
3、鍋上火,放色拉油燒至五成熱,下當歸10克、白芷3克炒香,入老母雞塊煸炒至水分將干時,起鍋倒入不銹鋼桶內,放入羊骨、牛骨、鴨架骨和香料包,注入清水25千克大火燒沸后,控凈浮沫,改用中小火熬6-8小時后,去盡料渣,即熬成肥羊火鍋白湯料。
4、將熬好的白湯裝入10個火鍋盆內,將剩余的原料平均放入10個火鍋盆內,上火燒沸約5-8分鐘左右,即成肥羊涮鍋的湯汁,上桌配由內蒙古生產的綿羊肉片和時令蔬菜及豆腐、粉絲等涮燙而食。
辣湯鍋制作流程:
辣湯鍋底料炒制:
油料:色拉油5千克,三重油1500克(其制作方法:色拉油和干辣椒面以3:1的比例,將色拉油燒到七成熱,起鍋沖入辣椒面中,邊沖邊攪動不要糊底,然后靜置,等辣椒面沉淀后取出色拉油,再燒至七成熱,再沖入另外一份干辣椒面中,如此反復3次即成),牛油1千克,羊油500克。
配料:糍粑辣椒4千克,郫縣豆瓣1千克。
調料:冰糖300克,白酒150克,味達蕾90#40克。
底料炒制:
將四種油入鍋,燒至五成熱后下入所有配料,小火用鍋鏟不停地翻動防止糊底,熬至油由渾濁轉向清澈時,下入冰糖,小火炒至冰糖融化后加白酒即成。 炒制關鍵:
1、炒底料的關鍵要選擇好的原料,辣椒要選擇優質紅艷且少籽的二金條或燈籠椒,做糍粑辣椒時要先去掉辣椒籽,煮漲(即辣椒變大吃水)后控干水再蒸約1小時再絞碎,這樣做出來的火鍋香辣紅亮、香味回溢,而且蒸后的辣椒吃完不上火、不口干,辣椒顏色也更亮。 2、將傳統的菜籽油改為優質色拉油后色澤更加紅亮清澈,香味也沒有損失,牛油煉制時要注意火力不可過大,否則容易有焦糊味,而且色澤發黑。
3、兌鍋工藝(10鍋量):取炒好的火鍋底料1300克,將火鍋底料均勻分成10份,分別裝入10口鍋中,再分別往10口鍋中摻2500克吊制好的肥羊火鍋白湯,將黨參100克,大棗40個,桂圓20個,生姜片250克,大蔥750克,大蒜瓣400克,平均放入10個火鍋盆內,接著分別調入精鹽150克,雞精100克,胡椒粉20克,沙姜粉10克,雞油150克,上火燒沸約5—8分鐘左右,即成辣湯肥羊涮鍋湯汁。
4、上桌配由內蒙古生產的綿羊肉片和時令蔬菜及豆腐、粉絲等涮燙而食。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及時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