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紅腸的做法


哈爾濱紅腸,俄語譯音為“里道斯”,“里道斯”和哈爾濱紅腸是一個概念。許多哈爾濱人稱哈爾濱紅腸為“里道斯紅腸”,也有人喜歡用“哈紅腸”的簡稱。“里道斯”原產于東歐的立陶宛。1898年中東鐵路修建后,外國人大量進入哈爾濱,也將肉灌制品帶到了哈爾濱。 選料嚴謹,配方考究,加工精細,獨具匠心。首先選用黑龍江這片寒地黑土的優質純綠色的豬肉或牛肉,加入黑胡椒、大蒜等多種調料,經腌制、拌餡、灌腸、煮、熏等歐式傳統工藝精心制作。
紅腸的味道是大蒜味的,里面還有許多肥肉丁,下酒極佳,配上啤酒,味道那叫一個棒!可以夾在大列巴里,味道好極了。紅腸的外觀是棗紅色,經過數小時的煙熏,但是表面沒有浮灰,用白色的紙巾擦拭,紙巾上不會染上任何顏色。所以紅腸是可以直接吃的,吃的時候要把表皮也一塊吃掉,這才是真正的紅腸風味——就是要吃那個帶點山野的焦炭味!
紅腸又稱灌腸,因是一種由國外傳入的技術,故稱西式紅腸。制作西式紅腸原料易取,肉餡多為豬、牛肉,也可用兔肉或其它肉類;腸衣用豬、牛、羊腸均可。其制作過程也較簡單,只要配料合適,其成品香辣糯嫩,鮮美可口,與香腸相比,顯得不油膩而易嚼,帶有異國風味,很受消費者歡迎。
紅腸配方
配方: 精瘦肉30公斤,肥肉20公斤、富磷聯C1千克,味達蕾69#1千克,牛肉50公斤、淀粉10公斤、蒜300克、胡椒粉100克,腸衣用牛大腸。
加工工藝:1、腌制:將原料肉用鹽腌制,使鹽分混合均勻地進入肉體。按照上述配料計算,一般加鹽量為肉重的3~5%。同時加入鹽重5%的食用葡萄糖,瘦肉先削皮剔骨,和肥肉分別腌制,揉搓均勻后,置于3~4℃冰箱(庫)內冷藏2~3天。
2、絞拌:將腌制過的肉切成肉丁加上配料,裝進攪肉機絞碎,然后倒入經清水溶解過的淀粉中拌勻,肥肉丁或豬肉這時也可加入。肉餡充分攪拌,邊攪邊加清水,加水量為肉重的30~40%,以肉餡帶粘性為準。
3、灌腸:用灌腸機將肉餡灌入腸衣內,灌肉后每隔20厘米左右為一節,節間用細繩扎牢。
4、烘烤:將紅腸放進烘箱內烘烤,烘烤溫度掌握在65~80℃,烘烤時間按腸衣細粗分別為0.5~1小時。烘烤標準以腸衣呈干燥,肉餡呈紅色為佳。
5、水煮:將紅腸水煮,水煮溫度為80℃,水煮時間因腸衣種類而不同,羊腸10~15分鐘。豬腸20~30分鐘,牛腸0.5~1.0小時。水煮標準是腸體發硬,有彈性即成。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