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皮的制作和料水的調配

介紹:
涼皮又叫穰皮、面皮、皮子,起源于唐代,是陜西特有的美食之一。在陜西當地就有十幾種涼皮,有用面粉做的穰皮,米粉做的米皮,以下介紹兩種傳統面皮:懶涼皮和洗面皮的做法。
另附廚藝專家提供的關于香料粉配比和油潑辣子的兩點建議:
在秦地(關中地帶),油潑辣子所用的油是菜子油。菜子油一定要熬熟,待油溫降到四成熱時,再加油潑辣子及香料粉,否則會有油腥味,這樣還不會將辣椒及香料粉炸糊。王師傅的香料粉配制太多,藥性味太大。此香料粉主要是為面食調味,多了反而不香。再一點是香料水的熬制,必須先用洗面粉的沉淀水加水熬制,再加香料粉,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香料水。香料水可以說是調制陜西涼皮的秘密武器。
正宗陜西涼皮香料水:
(1)先制面漿。將高筋面粉先用清水和勻,揉成較硬的面團,然后用清水洗滌,每次洗出的面水變得較濃白時,倒入盛器中,讓其沉淀。就這樣一直洗至面水不渾濁時為止,洗剩下的面團就是面筋,撇去盛器上面的沉淀水,沉淀部分就是面漿。
(2)涼皮香料水是清水與少許面漿熬制成的(水與面漿的比例為25:1)。具體方法為:將500克加有面漿的水燒開鍋后,加香料粉5克、精鹽8克、味精5克、醬油12克、炒好的海帶末15克,調好味即可。
(3)在拌涼皮時(冬天香料水應加熱后再拌制涼皮),可往香料水中加適量蒜泥、醋、辣子油、香菜末、黃瓜絲、熟芝麻等。
香料粉配方和制作:
干鍋小火將花椒100克、八角75克、香葉30克、桂皮50克、去籽草果35克焙香,再打成粉末狀,過濾后裝入食品袋中即成。
辣子油配方和制作:
陜西方言俗稱油潑辣子,將菜子油燒至八九成熱,待油溫降至四成熱時,直接倒入盛辣子面的盛器中,讓其浸泡2小時,即可使用。
懶涼皮的詳細制作工藝:
面皮用料:
精面粉2.5千克,水5千克,鹽30克,堿面5克,刷鐵鑼用的菜油100克,筋力源B5克。
調料:
陜西干線椒1500克,涼皮香料粉80克,脫皮芝麻100克,農家釀制醋1700克,鹽50克,草果2個,八角3個,桂皮2克,香葉1克。
工具:
涼皮鐵鑼2個(此工具為鐵皮制作,其形狀為圓形盒狀,直徑約35厘米,深度為2.5厘米,兩邊帶有鐵絲做的手提環。
制作方法:
(1)制調料:
鍋中入菜油5克,將干線椒倒入鍋中,小火焙干炒香約15分鐘,出鍋放涼后入專用碾槽內碾至粉狀入盆內。
(2)制作油潑辣子:
鍋上火,入2.5千克菜油,燒至五成熱時,加入碾好的辣椒粉和鹽,加熱近100℃時,倒入香料粉和芝麻,攪勻后立即倒入200克醋即成。
(3)熬制醋:
另起鍋,加水300克,放入草果、桂皮、八角、香葉,燒開后倒入1500克醋熬約10分鐘即好。
(4)制皮子:
將面粉入盆內,加鹽和水1500克揉至光滑后,約半小時,加水1千克至水面溶合后,再靜置10分鐘,再加水直至將水加完,放入堿面后攪勻即成面漿。涼皮鐵鑼內刷層薄油,入燒開的鐵鍋中,讓其浮在水面上均勻受熱后,舀入面漿400克,雙手來回搖動使面漿均勻地平鋪在鐵鑼上,將鐵鑼入燒沸的鍋中,讓其漂浮在水面,蓋上鍋蓋燒開即可。雙手提手環提出鐵鑼,放在預先備好的涼水盆上,使其降溫,冷卻后提出鐵鑼,取一根蘸了油的筷子,沿鐵鑼的內壁劃一圈,雙手將蒸好的涼皮取出,放在干凈的籠布上,依此法將剩余的面漿蒸完。
(5)取一張蒸好的涼皮平鋪在籠布上,在一面刷層薄油后來回折疊,切成條入碗中。
(6)調味:
取100克切好的涼皮入碗中,加熬制醋10克、蒜水15克、油潑辣子15克、熟豆芽30克、味精2克攪勻。
特點:
筋韌光滑,酸辣咸香,清爽可口,椒香味濃。
涼皮香料粉的調配:
花椒30克,八角25克,桂皮25克,丁香10克,白胡椒、黑胡椒、草寇、砂仁、草果、白寇、良姜、干姜、肉寇、蓽撥各15克,陳皮10克,小茴香30克(以上大料最好在中藥鋪去配制,中藥鋪的原料基本都經過加工泡制,口味比較純正,假貨很少)。配好的香料入鐵鍋內慢火炒約30分鐘,涼后入碾槽內碾成粉即好,最好不要用粉碎機來加工,會因產生高熱影響味道。
洗面涼皮的詳細制作工藝:
原料:
精面粉2.5千克,水5干克,鹽30克,堿面3克,筋力源B5克。
制作方法:
(2)洗好的面筋用清水沖洗干凈,靜置20分鐘,籠布上刷層油,將面筋攤在籠布上壓平(厚度約1.5厘米),上籠旺火蒸10分鐘即好。
(3)涼后用手撕成碎塊,然后將洗好的淀粉漿用細鋼絲籮過濾攪勻即可蒸制。蒸法同懶涼皮。
(4)調味:
取切好的洗面涼皮100克、面筋30克,放在一稍大的勺中,加熬制醋、蒜水、油潑辣子各15克,攪拌均勻即可。成品面皮晶瑩透亮,面筋綿軟,香辣可口。
另附:北京西貝莜面村涼皮與面筋制法:
面筋制作:
1、河套雪花面粉500克、清水175克揉成面團,覆上保鮮膜餳1小時,待面團光滑無毛邊,取出放在水盆內(盆內的水量不能太少,至少要超過1500克,否則無法徹底稀釋面團中的淀粉,容易結塊,無法沉淀成裝狀)。
2、雙手不斷揉捏,在揉捏的過程中,約有425克面團被清水溶解,成為渾濁的淀粉糊;剩下的面團約75克,只含有蛋白質成分,該成分無法被水稀釋,無論怎么揉捏,也不再有白色淀粉流出。然后倒入紗布過濾,濾出的淀粉糊放入冰箱靜置1小時,制作涼皮時使用。
3、被紗布隔離出的濕面塊擺在帶孔的篦子上,隔水蒸40分鐘即成蓬松的面筋。
制作關鍵:
高筋面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為12%-15%,所以使用高筋面粉和成的面團洗面筋,出成率相對較高。
涼皮制作:
1、取出沉淀好的淀粉糊,撇掉上層的水,剩下的淀粉漿用力攪散。
2、倒入圓形托盤中(盤底別勻冷油)晃勻,約倒0.2厘米厚,然后放入蒸鍋大火隔水燙約3分鐘,取出在涼皮正面再刷一層冷油,揭下來平鋪在保鮮膜上,第一張涼皮就做好了。
3、然后用此法再做第二張、第三張涼皮,摞在一起,共能出950克涼皮。
另附:
專家支招----涼皮專用油
專家支招:
涼皮的做法看似簡單,但是要做好并不容易,尤其是油脂的熬制方法,是涼皮味道優劣的關鍵。在西安,涼皮專用油的做法都是有秘方的,在這里把我們的配方分享給大家。
做法:
1、取上好的秦椒面1500克放入不銹鋼盆內。
2、取純菜子油5千克放入鍋內,中火加熱至油冒青煙,關火,讓菜子油自然降溫至180-200℃,放入拍松的生姜500克,離火用余溫浸炸至生姜變成金黃色,當油溫降低到150℃,放入提前備好的香料(八角、小茴香各100克,花椒、桂皮各50克,拍松的草果5個,香葉10片),保持油溫控制在150℃,加熱約5分鐘,將油澆入秦椒面內(邊澆油邊攪拌),待所有的油脂全部倒入后,倒入高度白酒50克,最后撒入炒熟的白芝麻250克,浸泡約12小時以上,方可使用。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