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肉,是指在每年農歷的臘月將經過腌制的咸肉,再經晾曬或煙熏而成的肉制品。臘肉在我國歷史悠久,我國南北均有出產,南方以腌臘豬肉較多,北方以腌牛肉為主。臘肉種類紛呈,同一品種,又因產地,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以原料分,有豬肉、羊肉及其臟器和雞、鴨、魚等之分;以產地而論,有廣東、湖南、云南、四川等之別;因所選原料部位等的不同,又有許多品種。著名的品種有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和四川臘肉。此外,河南的蝴蝶臘豬頭,湖北的臘豬頭、臘雞、臘魚、臘鴨,廣西的臘豬肝,陜西的臘羊肉、臘驢肉,山西長治的臘驢肉,甘肅的臘牛肉等,亦聞名遐邇。
臘肉的營養及功效:
1、臘肉中磷、鉀、鈉的含量豐富,還含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元素;
2、臘肉是選用新鮮的帶皮五花肉,分割成塊,用鹽、黑胡椒、丁香、香葉、茴香等香料腌漬,再經風干或熏制而成,具有開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臘肉的鑒別與選購:若臘肉色澤鮮明,肌肉呈鮮紅或暗紅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結實、富有彈性,并且具有臘肉應有的腌臘風味,就是優質臘肉,可放心購買。反之,若肉色灰暗無光、脂肪發黃、有霉斑、肉松軟、無彈性,帶有黏液,有酸敗味或其它異味,則是變質的或次品,不宜購買。
臘肉的食用:食用前的處理:生臘肉處理的時候可以先用熱水泡,之后用洗米水清洗,也可以將皮表面在火上燒焦,之后用刀具將燒焦部分刮凈。放到熱水中泡軟,處理干凈后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臘肉吃法很多,如:
1、蒸(煮)食:臘肉用溫水洗凈,蒸或煮后可切成片狀直接食用,也可以做臘肉回鍋菜;或切成長而薄且均勻的大片或塊,放入豆豉、干豆角或土豆大火蒸20分鐘即可,筋道入味的瘦肉,半透明肥而不膩的肥肉甚至肉皮都有滋有味,讓人欲罷不能。
2、炒食:加入干辣椒、花椒后,與青蒜或者蒜苔、芹菜、苦瓜、荷蘭豆、春筍等等時蔬翻炒后,即是一盤盤美味極佳的臘味菜肴。臘肉炒飯,香氣撲鼻。臘味炒年糕更是武漢等地區過年過節必備的待客美食。
3、煲仔飯:蒸飯的時候,放入臘肉、臘鴨等,蒸出來的肉汁和飯香誘人食欲。
4、愛吃火鍋的朋友也可以來個臘肉涮,就是不沾佐料也會是一種不錯的享受。
5、西餐中一般用作多種菜肴的配料。(培根是臘肉的一種。是將豬腹肉涂抹香料及海鹽在經自然風乾后所制成,均勻分布的油脂滑而不膩,咸度適中,風味十足)。
食用臘肉的注意事項:
1、由于腌制食品過程中有亞硝酸鹽生成,所以要掌握一個原則:亞硝酸鹽在3—8天是最高值,8天后開始衰減,15天基本消失,所以食用咸肉在腌制2天內和20天后才是安全期。
2、臘肉一般人均可食用,但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看,臘肉對很多人,特別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慢性疾病患者和老年朋友而言,實在不是一種合適的食物。首先,臘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其次,臘肉在制作過程中營養損失多,第三,臘肉的含鹽量較高。
3、臘肉本身帶有鹽味,在烹飪時候要依據個人的口味適當放鹽。
臘肉的保存:臘肉作為肉制品,并非長久不壞,冬至以后,大寒以前制作的臘肉保存得最久且不易變味。臘肉在常溫下保存,農歷三月以前味道是最正宗的時候,隨著氣溫的升高,臘肉雖然肉質不變,但味會變得刺喉。所以農歷三月以后,臘肉就不能在常溫下保存了。最好的保存辦法就是將臘肉洗凈,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這樣就可以長久保存。如果保存得好,即使三年五年也不會變味、不會生蟲。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