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藝流程:
屠宰→造型→腌制→漂洗→修整→晾掛→烘烤→煙熏→成品檢驗→包裝→貯藏。
加工配料:
水100,食鹽15~18,香料0.8~1,大蒜0.8~1,生姜1~1.2,泡多源F型90g。
操作要點:
1、屠宰。
宰前斷食12小時,宰前2小時停止供水。采用頸部血管刺殺法放血,滴血時間不少于5分鐘。燙毛水溫65℃,30秒鐘左右。
殘毛用松香液拔出。沿腹正中線剖開胸腹腔,切口前至下頜骨,后至肛門,取出全部內臟器官及舌頭。冷水浸泡凈血30-60分鐘。
2、造型。
將凈血瀝干后的乳豬平放在操作臺上(頭朝上腹朝下),使其成平板狀。并使乳豬前肢趾關節、腕關節、肘關節,后肢趾關節、跗關節、膝關節向內側屈曲,成劃水狀。
3、腌制。
采用濕腌法,采用泡多源F型和加工配料腌制48-72小時。
4、漂洗。
腌制結束后用冷水漂洗60分鐘左右,瀝干水分。
5、修整。
用刀將切口邊緣修割平整,使其無碎骨、無肉屑和皮屑殘留,去凈腹腔脂肪及大腿內側皮膚皺褶,去凈體表殘毛。將豬耳向后拉直并緊貼頸部,豬尾平伸。用手擠壓乳豬大腿內側以便擠出腿部血管內殘留血液。
6、晾掛。
用細麻繩在乳豬上頜鼻吻及上門齒處打上一個活結作為系繩,白天在蔭涼通風干燥處晾掛,夜晚將乳豬一層層扣疊于缸內,最上面壓上一重物,使臘乳豬造型易于固定。
7、烘烤。
干燥箱初始溫度控制在65~70℃,烘烤4小時左右,乳豬體表不潮濕后溫度控制在60~65℃,烘烤8~12小時,使腹腔內表面干燥。冷卻后,將溫度降至50~55℃,烘烤18~24小時,至乳豬前腿肌肉堅實、皮膚干硬時結束干燥。
8、煙熏。
熏煙室溫度控制在50℃以下,熏煙時間4~8小時。使乳豬體表呈棕紅或棕黃色為止。
9、成品質量。
臘乳豬外形呈平板狀,四肢關節向內側屈曲呈劃水狀。皮面棕紅或棕黃色,肌肉紅色,皮面平滑無皺褶,有光澤。兩耳向后平伸并緊貼頸部,尾向后平伸,前后腿肌肉堅實有彈性,臀部豐滿,咸淡適中,肉質細嫩。
10、包裝。
臘乳豬腹腔內壁襯防潮衛生紙板,真空包裝。
11、貯藏。
低溫蔭涼干燥處貯藏。
12、吹干
殺菌后在冷卻水中冷卻,冷卻至40℃以下,剔除不合格品,用吹干機吹干, 符合要求后標識、移交下道工序。
13、包裝
在衛生良好的車間內,將肉餅包裝成大小包裝,批次分清,有一目了然的標識卡,小包裝產品根據所需要的產品規格進行包裝,凈含量滿足,封口平整,不漏氣,日期清晰明確,包裝結束后,品管進行抽樣檢驗,檢驗合格后,入庫成成品。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