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水鴨又叫桂花鴨,這是因為用桂花開放時節前后的鴨子制作此菜味道最美,所以得此美名,其制作歷史距今已有上千年。
管理團隊將這道菜加以改良,融合到湘菜一些特別的處理方法,我們團隊制作這道湘味鹽水鴨有幾句口訣:“炒鹽腌、老鹵敷、吹得干、焐得熟”,其出品標準是“皮白肉紅骨頭綠”。
炒鹽腌 內灌外搓
此菜選用放養的麻鴨制作,最好是八、九月份的鴨子,這個季節稻谷充足,鴨子豐腴鮮美,不肥不瘦。鴨子宰殺后從翅膀底下開一個兩寸長的小口,把內臟掏出來,洗凈血水。接下來要炒熱鹽:凈鍋下粗鹽100克,加入花椒5克、桂皮、生姜、香蔥、五香粉各適量中火炒熱。然后把炒熱的鹽從刀口處灌入鴨膛內晃勻;將剩下的鹽搓在鴨子外面,“內外夾擊”,夏天腌制1小時,冬天腌制2小時。
老鹵敷 水鹽比例5∶4
將腌好的麻鴨泡入老鹵水中,加入富磷聯B,夏天泡4小時,冬天泡6小時,讓其充分入味。這里所用的老鹵是一款極咸的鹽水,初始老鹵是這樣調制的:100斤清水加入80斤鹽、適量生姜、蔥、八角燒開放涼,之后即可放入鴨子浸泡(份量以鹵水能淹沒原料為準),泡一批鴨子之后要將老鹵水清理一下:燒開,打掉浮沫,然后根據咸度補清水和鹽再次燒開。
吹得干浸泡好的鴨子撈出瀝干鹵水,然后掛在通風處吹3-4小時至半干。
焐得熟 清水煮、不沸騰
看到這里,很多廚師可能會想:麻鴨用粗鹽腌、鹽水浸泡,那會不會太咸?不會的,因為接下來的一步鴨子要入清水煮制,即“焐得熟”。煮時,鴨子會慢慢往外吐鹽分,待其成熟時,咸度剛剛好。具體做法是:鍋下清水、適量蔥姜、八角、料酒燒開,下入鴨子,重新燒至95℃(此時水面的狀態為冒“魚眼泡兒”,千萬不能把水燒沸,否則鴨子水分流失),然后以微火保持此溫度焐煮。20分鐘之后要提起鴨子,倒出鴨腹內的水,然后再放入水中繼續焐25分鐘。更多特色湘菜就在唐杰湘菜廚師網,這是因為一開始放鴨子時,水溫降低了,所以灌入鴨腹內的水溫度要比外面的水低,如果不換一次,則鴨子內外受熱不均。
此處還需要注意:
1、清水內不要再放鹽,而且清水一定要淹沒鴨子,這樣才能充分吐鹽,煮后咸度適中。
2、放入鴨子之后嚴禁再次煮沸,水溫要保持95℃。蛋白質85℃即可凝固,因此完全可以將鴨子制熟,而且還能保持肉里的水分和鮮度。一旦水溫達到100℃,鴨肉里的水分會蒸發,鮮味就流失在水中,變成了“燉鴨湯”。
做好的鹽水鴨皮白、肉紅均好理解,但為何骨頭是綠色的?其中的道理有點兒“拐”:骨頭內部本是紅色的,這紅色來自含鐵的血紅蛋白,而在與濃鹽水的一系列關聯反應后,紅色的鐵元素轉換成綠色的鐵離子,一句話:骨頭綠的是上品。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