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什么含義?原來有這么多講究


咱們大中華的美食特別特別多,不同的美食搭配不同的食材,制作出來的佳肴,味道也是不一樣的,就拿簡單的胡蘿卜和羊肉來說,可以用來做成干鍋,也可以用來煮成清水羊肉,只要搭配不同的調料,使用不同的制作方式,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來。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其實很多食材搭配在一起,制作出來的味道也是不完全一樣的,但是大家知道嗎?在我們中華美食傳統里,有這么一句俗話是這么說的,那就是“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明明是看起來都不沖突的魚肉和大蒜,羊肉和生姜,牛肉和韭菜為什么中間要有一個“不”字呢?這幾種食材搭配在一起會有怎樣的作用?或者是會出現什么樣的效果呢?簡單的一句話,其實蘊含了我們大中華廚師幾百年來的經驗總結,今天我們就在文章當中來詳細說說,這一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的含義,看明白之后,大家在做菜的過程當中就可以少走好多彎路了,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點:魚不蒜
魚肉的味道一般都是比較鮮美的,我們平時哪怕是去買魚,也會挑最新鮮的魚,現場宰殺之后回家吃,那就是為了吃魚肉那一口最鮮美的味道。而且像海魚或者河魚這類魚腥味一般都是比較重的,如果拿回家之后沒有能及時地處理,留存的時間比較久的話,腥臭味就會更重,因此我們吃魚就是要吃那一口新鮮的味道。
而在這里說的魚不蒜,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就是在制作魚肉美食的時候,不要放入大蒜,那是因為平時我們在吃魚的時候,就是為了吃魚當中那一口鮮美的味道,如果說我們在制作魚肉美食的時候,加入了大蒜,那么大蒜當中的蒜味,就會掩蓋魚肉的鮮美,因此我們在制作一些清蒸魚,或者是比較清淡的魚肉,就為了吃魚肉的鮮香味的,魚肉美食的時候就不要放入大蒜,不然我們就吃不到魚肉的鮮味,吃到更多的都是大蒜的香味了。當然也有一些魚肉美食是需要用到大蒜的,這里說的魚不蒜,是指清淡口味的,魚肉做法就不要放入大蒜啦,如果擔心魚腥味重,那么可以放入少量的生姜以及料酒來腌制就可以了。
第二點:羊不姜
說到羊不姜,想必大家都會比較納悶,因為羊肉的膻味是比較重的,我們平時給其他肉,比如說魚肉、豬肉去腥的時候,都會用到生姜,那么按照羊不姜的字面意思,如果在制作羊肉美食的時候不放生姜,那羊肉當中的膻味就不能很好的去除掉了。
其實去除羊肉當中的膻味,并不需要使用生姜,而且羊肉本身就屬于比較溫補的食材,當我們在給羊肉進行烹飪的時候還放入生姜,那么就容易上火。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在處理羊肉的時候,想要起到能夠去除羊肉腥膻味的作用,不一定要用生姜,而是在給羊肉進行焯水的時候,我們放入幾塊白蘿卜,然后再放入少量的當歸再加入適量的高度白酒,就可以很好的給羊肉,起到很好的去除腥臭味的作用。而如果我們在處理羊肉的時候還放入生姜,后續再吃羊肉美食的時候,就容易引起上火,因此我們在烹飪羊肉的時候也不需要放入生姜。
第三點:牛不韭
春天是吃韭菜的好時候,這個時候大家也會用韭菜包一些韭菜餃子,那么有一些朋友也喜歡吃牛肉,用牛肉搭配韭菜一起包成餃子,那味道想起來就覺得特別的好吃,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牛肉的味道本身就比較濃厚,而韭菜的氣味也非常的重,一般我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想要吃韭菜餡的話,就不需要搭配像牛肉這樣味道特別重的食材。
而是搭配一些雞蛋做成素餡的餃子,或者是放一些豬肉混合搭配一下也是非常不錯的,前提是要放一些氣味不會跟韭菜互相起沖突的食材。而像牛肉羊肉這一類是氣味比較重的食材,就不適合跟韭菜搭配在一起,不然兩種味道相沖,那么我們在吃的時候就會吃出一股很奇怪的味道來了,所以我們平時在搭配美食的食材的時候,也需要去留心兩種食材的氣味,如果有一種食材比較重的話,那么只保留其中一種就可以了,不然各種氣味摻合在一起,就會變成一股很奇怪的味道。
所以給大家解釋了民間這一句流傳比較久的俗話“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大家看明白了嗎?以后大家在制作相對應的美食的時候,就可以記下來,那么大家制作出來的美食就會越來越好吃啦。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