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味制作配方
臘味,是指將肉類以鹽漬之,經風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臘味”一詞,泛指所有經過臘制的肉食,在廣東地區常見的有臘腸、臘肉、臘雞、臘鴨、臘魚、臘乳鴿、臘田鼠、臘鴨腎等。而更有一些廣東以外的地區或少數民族地區,會出現臘野豬頭、臘野豬蹄、臘乳豬等野生動物的臘制品。
臘味是中國民間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很多地區都有制作臘味的習慣,比較為人所知的有廣式臘味、鄂式臘味、蘇式臘味、川式臘味、湖南臘味等等,不過本文以側重廣式臘味為主。
臘肉在中國南北均有出產,南方以腌臘豬肉較多,北方以腌牛肉為主。臘肉種類紛呈,同一品種,又因產地,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以原料分,有豬肉、羊肉及其臟器和雞、鴨、魚等之分;以產地而論,有廣東、湖南、云南、四川等之別;因所選原料部位等的不同,又有許多品種。著名的品種有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和四川臘肉。
廣式臘肉以臘腩條最聞名,是以豬的肋條肉為原料經腌制、烘烤而成,具有選料嚴格、制作精細、色澤金黃、條形整齊、芬芳醇厚、甘香爽口等特點。
湖南臘肉,亦稱三湘臘肉,是選用皮薄、肉嫩、體重適宜的寧香豬為原料,經切條、配制輔料,腌漬、洗鹽、晾干和熏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點是皮色紅黃、脂肪似臘、肌肉棕紅、咸淡適口、熏香濃郁、食之不膩。
四川臘肉是將肉切成5cm寬的條狀,再經腌漬、洗晾、烘制而成,成品具有色紅似火、香氣濃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
此外,河南的蝴蝶臘豬頭,湖北的臘豬頭、臘雞、臘魚、臘鴨,廣西的臘豬肝,陜西的臘羊肉、臘驢肉,山西長治的臘驢肉,甘肅的臘牛肉等。
1
臘味為何要從秋天開始制作?
“臘”是一種肉類食物的處理方法,是指把肉類以鹽或醬腌漬后,再放于通風處風干,而農歷十二月被稱為“臘月”,這時的天氣云量較少且干燥,西北季候風開始流行,肉類不易變質且蚊蟲不多,最適合風干制作臘味。
由于華南地區潮濕溫暖,缺乏風干的天然條件,因此也有以太陽曬干的方法制作臘味,不過放在戶外干制比較容易招來蟲子,衛生條件較難保證,因此,也有使用專門的烘焙室來干制或熏制的。
2
臘味的挑選與保存
優質臘味看上去色澤鮮明、有光澤,肉質呈鮮紅色或暗紅色,脂肪呈透明或乳白色,肉質干爽,結實致密,堅韌而有彈性,指壓后無明顯凹痕,聞起來有臘味固有的香味。
3
三招分辨出臘味的優劣
一看:
優質的臘味不論是包裝的還是散裝的,均有明顯的商標、品名、產地、生產日期等標簽內容,產品色澤光潤、呈自然紅色或棗紅色。劣質臘味一般無標簽內容或含糊不清,色澤灰暗、呈“人工大紅色”(使用工業色素),大小不一。
二摸:
優質臘味手感干爽、腸衣緊貼、彎曲后有彈性、切面肉質光滑無洞、質感好。劣質臘味手摸濕潤、質感浮松、衣肉分離、容易彎曲、受濕會變軟發霉、切面肉質松散、有較大空洞。
三聞:
優質臘味切面香氣濃郁、肉香味突出、有強烈廣式臘味固有的糖、酒等香味。劣質臘味切面無酒香味和鮮肉味,有的還散發出陳腐味和酸味,或有明顯化學試劑的氣味。
4
保存
臘肉作為肉制品,并非長久不壞,冬至以后,大寒以前制作的臘肉保存得最久且不易變味。臘肉在常溫下保存,農歷三月以前味道是最正宗的時候,隨著氣溫的升高, 臘肉雖然肉質不變,但味會變得刺喉。所以農歷三月以后,臘肉就不能在常溫下保存了。最好的保存辦法就是將臘肉洗凈,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這樣 就可以長久保存,即使三年五年也不會變味。
臘肉不宜放置過長時間
一般冬季溫度較低、濕度也不大,如果打算兩星期內吃完,而室內氣溫又低于攝氏20度、濕度低于60%,便可以不用放進冰箱,只要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便可。如果需要長時間保存,可先將臘味進一步烤干、曬干,用保鮮袋按一次食用份量封裝,放于冰箱冷凍室內儲存,一般可存放六個月。由于臘肉需要干燥的環境,因此不適合在冰箱冷藏室中保 存。
補充信息:
1.長時間保存的臘肉上會寄生一種肉毒桿菌,它的芽苞對高溫高壓和強酸的耐力很強,極易通過胃腸黏膜進入人體,僅數小時或一兩天就會引起中毒。
2.有較嚴重的哈喇味和嚴重變色的臘肉不能食用。
3.質量好的臘肉,皮色金黃有光澤,瘦肉紅潤,肥肉淡黃,有臘制品的特殊香味。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