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饅頭萎縮解決辦法系列之一:解析包子饅頭萎縮、回縮、抽縮的種類

萎縮是包子饅頭制作中常見的問題。包子饅頭蔞縮是生坯發酵膨脹后,在蒸制過程或蒸制后出現體積明顯縮小,且表皮出現褶皺的現象,與蒸制未發酵的死面產品有本質區別。一般來說,與正常的包子饅頭比較,蔞縮的產品表皮粗糙,體積變小,顏色變黑,內部孔洞變小甚至沒打孔洞,口感變硬,風味變差。
根掘實際生產中包子饅頭萎縮程度的不同將萎縮分為四類。
1.嚴重萎縮
體積是同等重量正常體積的1/3或更小,表皮很粗糙,皺皺巴巴,內部結構黑實無孔,硬度大,風味盡失,根本無法食用。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蒸制過程后期或揭鍋一瞬間發生。

嚴重蔞縮多表現為包子饅頭充分膨脹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收縮。這類萎縮的本質是面團的膨松內部結構,在一定因素的誘導下迅速塌陷所造成的體積收縮,它與面粉品質、面團攪拌不均勻或攪拌過度、面團發酵產酸過多、醒發膨脹過度、蒸制汽壓過高或過低等原因有關。
2.中度萎縮
中度萎縮也稱為局部萎縮。包子饅頭的體積是正常饅頭的1/3?1/2,表皮褶皺,白度降低,內部氣孔變小,硬度變大,彈性和回復性變小,口感發硬,風味很淡,蔞縮較嚴重,不能正常食用。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蒸制后期與揭鍋前期。

屮度萎縮是嚴重萎縮的部分體現,萎縮一般多出現在靠近表皮的外層。這是因為包子饅頭在酲發和汽蒸過程中,外層膨脹較充分,孔洞較大,更容易出現塌陷。形成中度萎縮的因素與嚴重萎縮基本相同,但程度較低而已。一些屮度萎縮也可能在包子饅頭儲存后復蒸時出現,其原因可能是在蒸制過程中滅酶不徹底,在存放過程中出于酶的作用使結構不穩定。蒸制時蒸汽壓力或汽量不足也會導致局部萎縮。
3.輕度萎縮(皺縮型)
包子饅頭皮層顯皺縮狀態,體積是正常饅頭的1/2?2/3,表皮褶皺收縮明顯,白度降低,色澤發黃,內部氣孔變小,口感發硬,風味不足,皮瓤有些分離,不太影響正常食用,但作為消費者是難以接受的。

輕度萎縮一般表皮褶皺明顯,而內部仍有一定膨松度,多在出鍋后幾十秒內出現,是一種內部整體縮小,而表皮與瓤分離,不能隨瓤一同收縮的現象,這類萎縮可能伴隨有表皮起泡現象。形成這類蔞縮的主要原因是面團的收縮性過強而延伸性未達到要求,醒發程度不夠,內部面團未能形成柔軟的膨松結構。和面攪拌不足、生坯醒發不足或面團酸堿度不合適等原因都有可能出現這類萎縮。
4.局部塌陷
包子饅頭由局部塌陷引起褶皺,體積為正常饅頭的2/3以上局部表皮萎縮,色澤暗黃,發硬,白度降低,其他部位與正常饅頭無明顯區別。這種現象出現在揭鍋時幾十秒內。
局部皺縮一般在表皮出現,在剛出鍋的饅頭表面多伴隨有氣泡產生。其實是較輕微的輕度萎縮,表皮與瓤分離明顯,尤其刀切方形饅頭更容易出現,也可以說是萎縮的初級階段,除輕度萎縮會造成表皮皺縮外,揉面時加入干撲粉防止粘輥成粘手時,可能使包子饅頭生坯表層與瓤結合不夠緊密,也會導致起泡皺縮。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