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基礎框架,包子調餡就不難了!
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標題黨了,本文寫的是關于包子調餡的一些框架性的理論知識,對調制包子餡料有指導性的作用,如果你對這理論不太感興趣,以為進來就能看到配方,那不好意思,可能本文不適合你,現在退出還來得及,但是如果你想自己開店并調餡的話,那我希望你最好能把本文看完,小編自信你能學到些東西。
不多說了,言歸正傳,先聊聊本文的由來。最近有朋友問我,為什么你發的文章中講面的相對多一些,而講餡的相對就很少呢,你要知道,一個包子的味道好壞,餡可是核心啊,能不能多發點關于調餡的文章。

正文如下:
既然今天我們是從框架的角度去聊聊餡料調制,當然要找一些共性和規律性的東西了,但是制作包子餡料的食材品類繁多,包子餡料的品種也是千變萬化,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共性呢,如何才能找到餡料配方的設計規律呢?據我的經驗來看,不論是什么樣餡料配方,其配方工藝的組成都可以歸結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食材原料、調色、調香、調味。
下面我們就來依次了解下這四個部分:

一、食材原料
這個很好理解,不用多說什么了,食材是包子餡料配方的主體框架,形成了餡料最初的檔次和形態,這是調餡的基礎,對整個配方的設計起著導向作用。

二、調色
食品講究色、香、味、形。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第一感覺是視覺,而對視覺影響最大的則是色彩。
說到這里,可能有朋友會覺得餡料是包在面皮里面的,要色還有什么用。我覺得不同色澤可以給顧客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也可以影響消費者的食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在吃咖喱和梅干菜餡包子的時候,會更有食欲,在吃青菜包子的時候會有種清新、健康的感覺。
色彩本身是沒有靈魂的,它只是一種物理現象,但人們卻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從心里上引發某種情緒。

三、調香
調香是包子配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包子餡料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調香主要是根據各種香料、增香調料、食材原料、添加劑的特點取得香氣與風味之間的平衡,尋求味覺嗅覺的和諧美。

包子的香氣是由可揮發性的氣味物質表現出來的,配合得當,能發出誘人的香味,包子的香氣和滋味組成了包子的風味,風味又是包子重要特征之一,是你家包子區別于他家包子的重要標志之一,可以說是產品的靈魂。

在這里我要講一點逆主流的話,就是香精的使用,現在我們包子從業者和消費者是談香精色變,其實在絕大部分食品工業中,香精都是存在的,我們不應該去添加那些耐高溫、香味不易揮發的香精,但是恰當的使用香精,是可以引起食欲、促進購買的,巧妙、合理的使用和搭配香精也是可以起到降低成本、錦上添花的作用的。做包子經常使用的調味香精就是味達蕾,有多種口味,全是天然提取物。有機會的話,我們將會詳細介紹各類添加劑的正確使用方法,讓我大家脫離放添加劑就是違規違法的誤區。

四、調味
包子餡的味道是判斷整個包子口味好壞的主要依據之一,也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口。是通過原料和調味品科學的配比,將餡料獨特的滋味表現出來,以滿足消費者的口味和偏好的一個過程。調味是一個相對復雜的一個過程,我們后續會單獨用一篇文章來說說調味的事情,今天在這里先開個頭,算是留個懸念吧。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