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怎么做?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商業配方工藝,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制作技巧,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做法:
工藝:一、解凍的原則:盡可能恢復新鮮肉的狀態;盡可能減少汁液流失;盡可能減少污染;適合于工廠化生產(時間短、解凍量大)。二、解凍方法:空氣解凍(也叫自然解凍)、水解凍、真空解凍、微波解凍。因后兩種方法目前不適合工廠化生產,我們重點介紹前兩種解凍方法,特別是水解凍。(一)自然解凍自然解凍:將肉懸掛在肉架上,在解凍時間內通過自然空氣來提高肉溫,達到解凍的目的。優點:肉汁流失少,有利于保持肉的質量;缺點:解凍時間長、占地多、色澤差、受氣候影響大。(二)水解凍水解凍:水解凍法是我們常用的解凍方法,因為水比空氣傳熱性好,所以解凍時間短。水解凍法分為:靜水解凍和動水解凍;動水解凍又分為流水解凍和淋浴解凍。水解凍標準和要求:水質要符合衛生標準;解凍池要定期消毒、清刷;有塑料膜包裝的原料肉不要去掉內包裝;根據季節、水溫,靈活掌握解凍時間;解凍至中心溫度為-2℃—0℃即可(即肉塊中心為似凍非凍狀態);解凍池內不要一次碼肉太多﹑過擠或露出水面。水解凍的優點:設備簡單,解凍快,成本低;缺點:肉中可溶性物質有所流失,而且容易被細菌污染,肉的色澤和質量有一定影響。02原料肉的修整~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剔除筋腱﹑碎骨﹑淤血﹑傷斑﹑淋巴結﹑污物及外來雜質,修去過多脂肪;根據產品的不同及后面工藝的需要將肉塊修割成規定大小和形狀;去骨一定要干凈,以免對后面加工設備損傷;修整時還要注意安全;維護好刀具,防止污染(落地肉)。03鹽水配制~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1)關于配料的問題,要注意一下幾點:嚴格按照配料表(配方)配料,做到準確,無漏加﹑重加;了解各添加劑基本性能,有相互作用的不要放在一起,而且要便于后面按順序添加;添加量比較小﹑對產品影響比較大的要單獨盛放,而且它們的添加一般都是先溶解后再添加。(2)添加順序:磷酸鹽食鹽(亞硝)卡拉膠﹑糖﹑其它。(3)鹽水溫度控制在5℃以下,溶解要充分,必要時過濾。(4)注射液要隨用隨配,不能長時間放置。04鹽水注射(快速濕腌的一種)~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分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注射法我們常用后者。事實上鹽水注射、嫩化、滾揉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加速腌制,縮短腌制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當然每道工序還有各自的特點和意義。(1)鹽水注射的目的:加快腌制速度;使腌制更均勻;提高產品出品率。(2)注射率:注射率=(注射后重—注射前重)/注射前重×100%,注射前肉重一般情況下,注射率不低于20%,因各生產廠家鹽水注射機不同(有手動的和自動的;有注射壓力可調的,有不可調的;注射針的多少和密度也不一樣等)可采用一次或多次注射法達到目的。(3)注意事項:A鏈式輸送注射機一定要將肉均勻的放在輸送鏈上,使注射均勻;B注射液在注射前一定要均質均勻;C先啟動鹽水注射機至鹽水能從針孔排出后,再注射原料肉;D注射前要認真清晰鹽水注射機,特別是管道內和針內。注射前要使機器空轉2-5分鐘。05腌制~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1)腌制的目的:可以起到改善肉類色澤、保水性、口味物質的、控制微生物繁殖防止肉腐敗等作用。肉制品在腌制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肉制品成品的質量。(2)腌制的溫度:以2℃-4℃為最佳。溫度太低,腌制速度慢,時間長,甚至腌不透,若凍結,還可能造成產品脫水;溫度太高,容易引起細菌大量生長,部分鹽溶性蛋白變性。(3)腌制時間:要根據肉塊的大小、鹽水的濃度、溫度以及整個工藝所用設備等情況,掌握目的要腌透。(4)腌制環境及腌制容器的衛生:在肉制品加工過程中,腌制這個環節停留的時間比較長,如果環境衛生搞不好就很容易污染。(5)腌制過程中成分的變化:A腌制時肌肉組織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浸出物等會轉移至鹽水中,轉入的數量取決于鹽水的濃度和時間,大分子蛋白質不能通過細胞壁擴散,只有組織被破壞的部分才會溶入鹽水中;B結締組織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不能向鹽水中轉移,只有發生膨脹;C脂肪不能溶于鹽水中,脂肪和肌肉應分別腌制,因為脂肪能阻礙肌肉的腌制速度和鹽溶性蛋白的溶出;D保水性提高:經過腌制,肌肉中處于非溶解狀態或凝膠狀態的蛋白質,在一定濃度鹽水作用下轉變成溶解狀態或溶膠狀態。實驗證明在食鹽濃度≤5.8%時,隨鹽濃度增大,肉保水性提高,當食鹽濃度>5.8%時,隨鹽濃度增大,肉的保水性會降低;(6)腌制成熟的標志(檢驗辦法):用刀切開肉塊,若整個切面色澤一致,呈玫瑰紅色,指壓彈性均相等,說明已腌好;若中心仍呈色與邊緣不一樣,俗成“黑心”,說明沒有腌好。(7)腌制注意事項:A掌握好腌制時間和腌制溫度,腌制時間和鹽水濃度密切相關;B腌制期間注意肉質的變化,腌制期間,如果腌制間的溫度太高或由于肉質不新鮮等原因,腌制液會酸敗。變質的腌制液特征是:水面浮有一層泡沫或有小氣泡上升。(8)關于肥膘的腌制:肥膘的腌制往往被忽略,而且直接絞制或斬拌成粥狀,使產品很容易出油,影響質量。經腌制好的肥膘切面呈青白色,切成薄片,略透明,這主要是因為脂肪被鹽作用后老化的結果,脂肪中含有鹽分,在與肌肉或其它成分相遇時容易相互結合,遇其它含鹽量低的成分,鹽就會從脂肪中釋放出來,使脂肪結構發生變化,便于乳化。(9)腌制的一般方法:干腌法、濕腌法、干濕混腌法。06嫩化~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肉的嫩化是通過嫩化機完成的,其目的是通過機械的作用,將肌肉組織破壞,更有利于鹽溶性蛋白的提取。嫩化操作是先開啟嫩化機,將肉塊纖維橫向投入嫩化機內入口,嫩化的遍數要根據嫩化機的情況和產品工藝的要求進行。07靜置~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經過嫩化的肉塊應再次投入鹽水中腌制2小時左右。此過程可在滾揉機中進行,保持靜止狀態,滾揉間溫度保持在2℃-4℃,此過程仍是為了腌制成分進一步滲透到肉塊內部。08滾揉~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又稱按摩,是通過翻滾、碰撞、擠壓、摩擦來完成的,它是塊狀類西式肉制品生產中最關鍵的一道工序,是機械作用和化學作用有機結合的典型。對產品的切片性、出品率、口感、色澤都有很大影響。(1)滾揉的作用:A破壞肉的組織結構,使肉質松軟。因為腌制后、滾揉前的肉塊特征為:質地較硬,(比腌制前還要硬),可塑性差,肉塊間有間隙,黏結不牢。滾揉后,原組織結構受破壞,部分纖維斷裂,肌肉松弛,質地柔軟,可塑性強,肉塊間結合緊密。B加速鹽水滲透和發色:滾揉前肌肉質地較硬,在低溫下很難達到鹽水的均勻滲透,通過滾揉,肌肉組織破壞,非常有利于鹽水的滲透。C加速蛋白質的提取和溶解:鹽溶性蛋白的提取是滾揉的最重要目的。在前面講過肌肉纖維中的蛋白質-鹽溶性蛋白(主要指肌球蛋白)具有很強的保水性和黏結性,只有將它們提取出來,才能發揮作用。盡管我們在鹽水中加入很多鹽類,提供了一定離子強度,但只是極少數的小分子蛋白溶出,而多數蛋白分子只是在纖維中溶解,但不會自動滲透肉體。通過滾揉才能快速將鹽溶性蛋白提取出來。(2)滾揉過度與滾揉不足:滾揉不足:因為滾揉時間短,肉塊內部肌肉還沒有松弛,鹽水還沒有被充分吸收,蛋白質萃取少,以致肉塊里外顏色不均勻,結構不一致,粘合力、保水性和切片性都差;滾揉過度:滾揉時間太長,被萃取的可溶性蛋白出來太多,在肉塊與肉塊之間形成一種黃色的蛋白胨。滾揉過度會影響產品整體色澤,使肉塊黏結性、保水性變差。黃色的蛋白胨是變質的蛋白質。(3)滾揉好的標準和要求:A肉的柔軟度:手壓肉的各個部位無彈性,手拿肉條一端不能將肉條豎起,上端會自動倒垂下來。B肉塊表面被凝膠物均勻包裹,肉塊形狀和色澤清晰可見。肌纖維破壞,明顯有“糊”狀感覺,但糊而不爛。C肉塊表面很粘,將兩小塊肉條粘在一起,提起一塊,另一塊瞬間不會掉下來。D刀切任何一塊肉,里外顏色一致。(4)滾揉的技術參數A滾揉時間:滾揉時間并非所有產品都是一樣的,要根據肉塊大小,滾揉前肉的處理情況,滾揉機的具體情況分析再制定。下面介紹一般滾揉時間計算方式:U×N×T=L即T=L/(U×N)[U表示滾揉筒的周長,U=∏R,R:滾揉筒直徑;N表示轉速,即每分鐘轉數;L表示滾揉筒轉動的總距離,L一般為10000米—15000米;N表示總轉動時間(有效時間),不包括間歇時間。]B適當的載荷:滾揉機內盛裝的肉一定要適當,過多過少都會影響滾揉效果。一般設備制造廠都給出罐體容積。建議按容機的60%裝載。C滾揉期和間歇期:在滾揉過程中,適當的間歇是很有必要的,使肉在循環中得到“休息”。一般采用開始階段10—20分鐘工作,間歇5—10分鐘,至中后期,工作40分鐘,間歇20分鐘。根據產品種類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D轉速:建議轉速5—10轉/分鐘。E滾揉方向滾揉機一般都有正、反轉功能。在卸料前5分鐘反轉,以清理出滾筒翅片背部的肉塊和蛋白質。F真空:“真空”狀態可促進鹽水的滲透,有助于清除肉塊中的氣泡,防止滾揉過程中氣泡產生,一般真空度控制在0.7—0.8bar。真空度太高會起反作用,肉塊中的水會被抽出來。G溫度控制:較理想的滾揉間溫度為0℃—4℃。當溫度超過8℃時,產品的結合力、出品率和切片性等都會顯著下降。在滾揉過程中,由于肉在罐內不斷的摔打、摩擦,使罐內肉品的溫度比滾揉間溫度高3℃—5℃。H呼吸作用:有些先進的滾揉機還具有呼吸功能。就是通過間斷的真空狀態和自然狀態轉換,使肉處于松弛和收緊,達到快速滲透的目的。(5)滾揉機分類:立式滾揉機和臥式滾揉機。09絞制~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肉的絞制是利用絞肉機將相對較大的肉塊,絞切成符合加工要求的小塊或肉粒。操作要領:(1)絞肉機的檢查:選擇合適的刀具和金屬絞眼板。A用來絞凍肉和鮮肉的刀具要區分,篩眼板大小要根據工藝要求選擇;B刀具和篩眼板要吻合,不得有縫隙(刀和篩眼板應定期由專人研磨)。絞肉機使用前后要清洗。(2)原料準備:精肉和肥膘要分開絞制,一般先絞肥膘后絞精肉,絞制前要切成適當大小的肉塊,并保證肉溫低于5℃。(3)絞制方法:絞肉機如果是三段式絞肉機,一般可一次性完成。如果不是這種絞肉機,又要求肉粒較小,可分級多次絞制。先用大絞眼板絞制再用小絞眼板絞制。一次投料不要太多、太快。絞制完的肉溫不應超過10℃。10斬拌~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顧名思義,斬切、拌合。是通過斬拌機來完成的,在肉糜類(腸類)產品加工中,斬拌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斬拌的作用:A破壞結締組織薄膜,使肌肉中鹽溶性蛋白釋放出來,從而提高吸收水分的能力。B乳化作用,增加肉餡的保水性和出品率,減少油膩感,提高嫩度。C改善肉的結構狀況,使瘦肉和肥肉結合更牢固,防止產品熱加工時“走油”。(2)斬拌原理: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具有結構的絲狀蛋白體,外面由一層結締組織摸包裹著,不打開這層膜,這層蛋白就只能保持本體的水分,不能保持外來水分。因此斬拌就是為了打開這層膜,使蛋白質游離出來,這些游離出來的蛋白質吸收水分,并膨脹形成網狀蛋白質膠體。這種蛋白質膠體又具有很強的乳化性,能包裹住脂肪顆粒,又達到了保油的目的。(3)斬拌順序:原料肉適當細切或絞制(溫度0℃-2℃)瘦肉適當干斬加斬拌助劑和少量冰水溶解的鹽類1/3冰屑或水控制溫度斬至肉具有粘性添加肥膘添加乳化劑、冰屑或冰若斬拌機有攪拌功能以后可只用拌合功能加淀粉香料香精和其它加剩余冰屑或水。斬拌結束肉餡溫度不得超過15℃(一般要求8℃左右)。(4)檢驗斬拌程度的方法:斬拌是一項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說,含有很多經驗性成分。比如斬拌速度的調整,各種成分添加的時機等。檢驗方法:如果用手用力拍打肉餡,肉餡能成為一個整體,且發生顫動,從肉餡中拿出手來,分開五指,手指間形成良好的蹼,說明斬拌比較成功。斬拌時各種輔料的添加要均勻的撒在鍋的周圍,以達到拌合均勻的目的。(5)影響斬拌質量的因素:A設備因素:斬拌機的速度(轉速);斬拌機的刀鋒利程度;刀與鍋間距離,要求只有一張牛皮紙厚的間隙。B裝載量:合理的裝載量是所有的材料添加完后,即最終肉餡至鍋邊沿5厘米距離。C斬拌細度:包括瘦肉和脂肪D斬拌溫度E水和脂肪的添加量:水的添加量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肉的情況,增稠劑的添加情況。若不考慮其它因素,一般水的添加量占精肉15%-25%,脂肪占精肉20%-30%。在乳化的過程中,適量的脂肪并非是“被動”的成分拌入蛋白質網絡中,它自己在穩定蛋白質-水-脂肪這一體系中也起著積級的作用。在熱加工時脂肪能防止蛋白質網絡受熱過分收縮。所以適當添加脂肪對肉的保水性有一定的積級作用。脂肪的添加,一要適量,二不能斬得太細,以免不能完全被蛋白質所包裹。(6)斬拌機的性能:轉速;真空與否;時間和溫度的顯示和控制;安全保護;拌合功能(不斬只拌)。(7)斬拌刀:刀的鋒利程度是影響斬拌效果的一個很大因素。鋒利程度直接影響斬拌溫度、時間、肉組織破壞及乳化效果。斬拌刀應由專業技術人員定期研磨。安裝時對稱的刀重量應一致。11攪拌~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1)攪拌的目的:A使原料和輔料充分混合、結合;B肉餡通過機械的攪拌達到最佳乳化效果。未經斬拌的原料,通過攪拌可起到乳化效果,達到有彈性目的。攪拌肉使用脂肪,也要先使瘦肉產生足夠的粘性后,再添加脂肪。(2)攪拌時各種原輔料的添加順序與斬拌相同,溫度同樣控制在15℃以下,各種輔料添加時應均勻撒在葉片的中央部位。(3)攪拌注意的問題:A轉速和時間:攪拌要根據肉塊的大小和要達到的目的不同,合理地調整轉速和時間;B溫度:攪拌時因機械的作用,肉餡的溫度上升很快,應采取措施降低溫度,并控制在15℃以下。攪拌機有真空攪拌機和非真空攪拌機。真空攪拌機能有效地控制氣泡的產生,在采用真空攪拌機時,在最后階段應保持適當真空度,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攪拌。12灌制(充填)、扭結或打卡~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灌制要根據產品的要求采用相應的腸衣或包裝材料。因各廠家的設備性能各不相同,所以不好介紹。在此僅就一般設備對應的鹽水火腿和小香腸(小紅腸)為例做介紹。(1)鹽水火腿灌裝工序:剪裁塑料腸衣并將一頭打卡灌餡排氣定量打卡修剪清洗壓模。(2)香腸類灌裝工序:腸衣浸泡清洗肉餡裝入灌腸機灌制打結掛桿沖洗。A腸衣清洗浸泡:我們常用的動物腸衣如豬腸衣,牛、羊腸衣,通常是用鹽腌漬的。使用前要認真清洗,否則會在熟加工后產生鹽霜。為了延長保質期,有些廠家用3%的山梨酸水溶液浸泡。B肉餡裝入灌腸機及裝餡時應盡量排除空氣,不要帶入水分。C灌制:在灌制前要排除灌腸機內空氣,至肉餡排出正常在開始灌制。手握腸衣要松緊適當。過松肉餡不實,會產生大量氣泡,掛桿后肉餡下垂,上部發空;過緊,在熟加工時會爆裂。D打結:打結也具有調節腸餡松緊的作用,打結的長度要一致。E掛桿:串桿時,桿的兩側腸要分布一致,否則會松結。腸之間要保持一定的空隙,以便后續加工。F沖洗:沖洗有兩個作用,一是沖掉外表肉餡,使產品干凈整潔;二是使腸衣上的小孔打開,便于使煙熏成分進入腸內。(3)腸類產品產生氣泡的原因:A肉質不新鮮,這種肉的PH值偏低;B使用絞肉機絞肉時,肉餡增溫過高;C肉餡制作完畢至熟加工停留時間太長,溫度太高;D熟加工過程中在低于50℃時停留時間太長;E充填時,手持腸衣的力度不夠;F空腸衣內灌進了水;J灌腸機內空氣沒有排除;H制作好的肉餡又進了水;I制餡過程中,餡內混有氣泡,而灌制又使用非真空灌腸機。13烘烤~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1)烘烤的作用:A使肉餡和腸衣緊密結合在一起,增加牢固度,防止蒸煮時腸衣破裂;B表面蛋白質變性,形成一層殼,防止內部水分和脂肪等物質流出,香料的散發;C便于著色,且使上色均勻。(2)烘烤成熟的標志:A腸衣表面干燥、光滑,無粘濕感,腸衣之間摩擦,發出絲綢摩擦的聲音;B腸衣呈半透明狀,且緊貼肉餡。(3)烘烤方法:木柴明火;煤氣;蒸氣;遠紅外線。(4)烘烤量:烘烤量要根據爐的容積來定。腸體間必須有間隙。烘烤時爐內熱量分布應盡可能地均勻,一般情況下,爐越大,烘烤量越多,熱量分布越不均勻。14蒸煮~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1)煮制過程肉的變化在100℃的水中煮沸30分鐘重量減少,提高風味:肉的熟制使其風味提高,其變化是復雜的,而且是多種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綜合反應。比如氨基酸與糖的美拉德反應;多種羧基化合物的生成;鹽腌成分的反應。(2)蒸煮的方法A用蒸汽直接蒸煮(常在熏蒸爐內進行);B用水浴蒸煮,具體采用那種方法要根據產品特點、工藝要求,那種方法好不能一概而論,一般選擇加熱方法的依據:工藝要求,比如有些腸衣需要上色;腸衣特點;生產量大小(從能源角度考慮)(3)注意事項:A產品若采用水浴煮制,一般采用方鍋而不采用圓夾層鍋,特別是腸類產品,因加層鍋加熱不均勻,容易爆腸。無論什么產品用水浴鍋煮制,一定讓產品全部沒入水中;B因水的傳熱比蒸汽快,在相同溫度下,水浴加熱比蒸汽加熱時間要稍短;C烘烤后的產品應立即煮制,不宜擱置太長,否則容易酸敗;D蒸煮不熟的產品應立即回鍋加熱,不得待其冷卻后再加熱,因淀粉的緣故,造成產品再也煮不熟,即夾生。(4)檢驗產品是否熟制的方法:A檢測產品中心溫度:若產品溫度達到72℃以上,只要再保持15分鐘,即可成熟;B手捏:用手輕輕用力捏一捏,感到硬實,有彈性,為煮熟。若產品軟弱,無彈性,為不熟;C刀切:產品從中心切開后,里外色澤一致,且內部發粘、松散,為不熟。(5)一般產品蒸煮溫度:一類是72℃-80℃;一類是85℃-95℃。15煙熏~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1)煙熏的作用:A賦予產品獨特的煙熏風味。煙熏的成分為酚類、醇類、有機酸、羰基化合物以及它們與肉的成分發生反應生成的呈味物質,共同構成的煙熏風味;B形成獨特的顏色(茶褐色):這種顏色的形成是產品表面的氨基化合物與煙熏成分中的羧基化合物發生褐變反應或美拉德反應的結果;C殺菌、防腐:熏煙中的醛、酸、酚等均有殺菌能力,特別是酚類的衍生物殺菌能力更強;D抗氧化:酚類及其衍生物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特別是脂肪的酸敗;E脫水干燥便于儲存。煙熏室內溫度越低,產品色越淡;濕度越大色越深;溫度較低,呈淡褐色,溫度較高則成深褐色。(2)影響煙熏成分滲透的因素:熏煙的成分;熏煙的濃度;熏煙室的溫度、濕度;產品的組織結構;脂肪和肌肉的比例;產品的水分含量;產品腸衣材料;熏制的方法;熏制的時間。熏煙是由較多液相分散體和少量的固相分散體分散在氣相(空氣)中所形成的一種復雜的空氣溶膠體。熏煙粒子的運動:布朗運動,熱泳作用,重力作用,熏室內空氣流動。(3)發煙材料及發煙溫度:發煙材料及發煙溫度是熏煙成分的決定因素。發煙材料常用硬質的含樹脂少的闊葉樹木材,如山毛櫸、白楊、核桃、白樺、榆等,而不采用針葉樹木,如松、杉、柏等(發黑,味苦)。相同的木材,發煙溫度不同,其煙氣成分及各種成分含量也有差別。200℃-260℃開始發煙;260℃-310℃產生焦木液和一些焦油;310℃以上木質素裂解產生酚及其衍生物。有研究表明400℃燃燒最適宜形成最高量的酚類,但在此溫度有利于苯并芘及其它環烴的形成,實際燃燒溫度控制在343℃左右最好。(4)煙熏的方法:A冷熏法:15℃-25℃干腸,冬季;B溫熏法:30℃-50℃,真正的西式產品、培根。熏制時間通常1-2天;C熱熏法:50℃-80℃,通常60℃-65℃這種方法是我們最常用的。從用時、色澤、安全角度;D液熏法:這是用液態的煙熏劑代替煙熏的一種方法。優點是不需要煙熏、時間短,成分較穩定,致癌物質少。缺點:操作麻煩,味道較差。煙熏劑的質量是關鍵。E焙熏法:90℃-120℃,用炭火在封閉狀態下熏制,完全冷卻后再打開。所熏出的產品色澤鮮艷,且不易褪色,風味飽滿,口感好。但產生致癌物質多,出品率低。(4)于煙熏和蒸煮順序問題在各生產廠家煙熏和蒸煮兩工序誰先進行,各不相同。在我國,由于原材料的衛生狀況不好,加上各生產環節衛生控制不嚴,致使入爐的半成品含菌量很高,常采用的烘烤溫度一般為60℃-70℃,產品內部溫度一般不會超過50℃,所以烘烤后半成品的含菌量是很高的,如果再直接進行60℃-65℃的煙熏,至最后的蒸煮,產品質量就會下降。當然采用先蒸煮后煙熏也有其缺點:麻煩和浪費能源。蒸煮完畢爐內應排濕,還應對產品短時間的烘烤,然后才能煙熏。如果是用水浴蒸煮爐內爐外多倒一次。烘烤后直接煙熏,產品色澤好于后者。先煙熏后蒸煮還能造成一些熏煙成分的損失。(5)煙熏注意事項:A煙熏時,要使產品表面干凈;B煙熏室內懸掛的產品不要過多或過少;C煙熏前應適當的干燥;D煙熏時爐內溫度升降不要太快,若采用先煙熏后蒸煮的方式,煙熏完畢應立即蒸煮;E煙熏時不要有火苗出現;F煙熏溫度、時間要因制品的種類、工藝要求而定;G做好記錄。16冷卻~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產品的冷卻就是產品熱加工結束后從較高的溫度降至貯存的溫度的能量傳遞過程。(1)產品冷卻要求(原則)A冷卻要快,特別是要快速降至安全溫度線20℃以下B冷卻要徹底,中心溫度要低于10℃;C盡可能減少冷卻過程的污染(要采用合適的冷卻方法,減少冷卻介質的污染(2)冷卻方法:A冷水噴淋冷卻;B冷水浸泡冷卻;C自然冷卻;D冷卻間冷卻。采用哪種冷卻方法好,應根據產品的特點和各生產廠家自身條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產品的貯藏性。利用模具成型的產品應連同模具一起冷卻。17包裝~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1)包裝的作用:A保護商品:破壞產品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氧氣、水蒸汽、溫度、紫外線、微生物、昆蟲、塵埃等,和人為因素,如沖擊、震動、跌落、承壓;B方便貯運;C促進銷售,精美的外包裝是無聲的推銷員;D提高產品的價值。(2)包裝的多樣性:小包裝、切片包裝、深拉包裝、充氣包裝、充液包裝、真空包裝等。(3)包裝要求:A包裝間要求:盡可能做到是無菌包裝間;包裝間的溫度盡可能與冷卻后產品溫度一致,防止產品“出汗”;盡量保持干燥;B個人衛生:除食品加工人員要求外,進入包裝間還要進行特別的消毒,要戴口罩、手套;C設備器具的消毒;D產品嚴格分級檢查;E包裝材料的選擇和要求。18產品的貯存~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1)成品庫是貯存熟肉制品倉庫,不得存放與產品無關的任何雜物。要無塵土、無蚊蠅、無鼠害;(2)產品應分門別類存放,而且同類產品也應按先后順序存、發,遵照“先入先出”的原則;(3)成品庫應保持清潔、衛生(常打掃,常消毒);(4)產品應盡量閉光保存;(6)包裝產品與散裝產品分庫貯存。
如果以上[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做法]達不到你的要求或不符合你的生產配方工藝,你還可以點擊以下鏈接,查看更多關于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制作、配方工藝、經驗妙招、做法和注意事項,點擊這里鏈接
另外,你還可以在線觀看關于[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視頻教程]、[完整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制作過程視頻]、[教你制作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視頻]、[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制作技巧視頻]、[我想看制作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視頻,有嗎、好嗎、請推薦給我鏈接]、[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商業生產、制作、操作視頻鏈接]等視頻鏈接地址點這里、在線觀看制作西式肉制品加工中技術要點視頻的方法地址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作者或權利人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