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白劑
增白劑是一類能提高纖維織物和紙張等白度的有機化合物。又稱光學增白劑、熒光增白劑。織物等常常由于含有色雜質而呈黃色,過去都采用化學漂白的方法進行脫色,采用在制品中添加增白劑的辦法。
- 中文名
- 增白劑
- 外文名
- brightener/Optical whitener
- 別 稱
- 光學增白劑
- 外 觀
- 白色粉末
- 作 用
- 增白漂白
- 應 用
- 紡織、造紙紡織、顏料和油漆等
分類
按化學結構可分為五類:
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纖維及某些合成纖維、造紙、制皂等工業,具有藍色熒光;
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結構,用于賽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較強的藍色熒光;
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綸等纖維,具有綠色熒色;
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綸等纖維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紅色熒光;
⑤苯二甲酰亞胺型,用于滌綸、腈綸、錦綸等纖維,具有藍色熒光。
按用途常分為:
①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②紡織品熒光增白劑;③造紙用熒光增白劑;④塑料和合成材料用熒光增白劑;⑤其他用途的熒光增白劑。
檢測方法
1、紫外燈照射觀測法
紫外燈照射觀測法是測定熒光增白劑的最常用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基于熒光增白劑不僅能反射可見光,而且還可以吸收不可見的紫外光,在吸收紫外光的能量后可發射出一定強度的可見藍紫色熒光,通過肉眼觀測樣品表面的熒光進行辨別。
2、白度法
白度法主要是采用白度測定儀對物質的白度進行測定,白度測定儀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其中的積分球來實現絕對光譜漫反射率的測量,可用于分析試樣中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并可測定熒光發射產生的熒光白度,即增白度。
3、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據物質分子對波長為200~760nm這一范圍的電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來的一種初步定性、定量和結構分析方法。
4、熒光分光光度法
熒光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質吸收較短波長的光能后發射較長波長特征光譜的性質,對物質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5、薄層層析法
薄層層析法又稱薄層色譜法,是色譜法中的一種,其主要是基于被分離物質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特性的不同,使它們在某種基質中移動速度不同而進行分離和分析的方法。
6、毛細管電泳法
毛細管電泳法是以彈性石英毛細管為分離通道,以高壓直流電場為驅動力,依據樣品中各組分之間的淌度和分配行為上的差異而實現分離的一種分析方法。
7、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一種準確度高,分離范圍廣的快速分離方法,其分離原理主要是根據分析物質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分配系數的不同而進行分離,是技術相對成熟的一種檢測手段。
8、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液相色譜 - 串聯質譜法是以液相色譜作為分離系統,質譜作為檢測系統,具有其他分析方法無可比擬的靈敏度,且對于化合物的結構定性更為準確。
增白劑初檢結果存疑
有廣州媒體記者從超市隨機抽出7個品牌的紙杯,并從一家肯德基選取了一個全家桶與一只可樂杯,一同送往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工程系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除去兩個紙杯基本合格外,其他送檢樣本在紫光檢測儀的照射下,藍色光斑面積較大,檢測人員初步判斷,增白劑較有可能超標。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中稱,根據醫學臨床實驗,熒光物質一旦進入人體,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如果劑量達到一定程度還可能使人體內的細胞發生變異,成為潛在的致癌隱患。
對此,肯德基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發來聲明稱:“肯德基高度重視食品安全,使用的所有食品用紙容器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關于肯德基全家桶使用的紙容器。”
食品包裝協會介入調查
“我們已經開始調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企業一般對盛飲料的紙杯要求會非常嚴格,但對全家桶這樣的紙容器可能會有些忽視。
2012年4月22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布了對北京5家影院爆米花桶質量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多家影城銷售的部分爆米花桶含有熒光增白劑,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報告稱,“食品級白卡紙”才是制作爆米花桶時所用到的材料,然而有些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用回收來的廢紙生產,但又由于紙漿質量不過關,還要讓桶看上去更白,不得不加入大量的熒光增白劑達到美觀效果。那些外觀看上去顏色發白的爆米花桶,在生產過程中可能使用了含熒光增白劑的非食品級用紙,即“社會白卡紙”。使用“社會白卡紙”制成的包裝在紫外分析儀下會呈現出鮮亮刺眼的藍色,“食品級白卡紙”制成的包裝在紫外分析儀下,則會呈現自然的乳白色。
“根據相關法規要求,食品包裝紙生產企業必須通過生產許可(QS),不得人為添加熒光增白劑。”董金獅說,“但實際調查發現,一些生產企業雖有QS生產許可,但其產品也被檢測出含有熒光增白劑,存在嚴重的隱患。”
專家呼吁完善標示信息
記者注意到,快餐企業從漢堡包的包裝紙、裝薯條的紙盒、裝飲料的紙杯,到打包用的紙袋,處處都離不開紙,但是這些包裝紙上絕大部分都沒有標示出QS標志。
對此,董金獅認為,雖然國家法規沒有強制規定經營者必須在食品包裝紙上標明生產企業的信息及生產許可證編號,但為便于消費者追蹤、便于相關部門監督管理,呼吁經營者能夠將其標示出來。
董金獅指出,經營者或使用單位必須向廠家獲取QS證,如果產品不合格,廠家承擔全部責任;但如果采用的是沒有QS證的包裝紙,則經營者和廠家都要承擔責任。
增白劑毒性
1、熒光增白劑在皮膚上的吸附量及代謝情況
接觸含熒光增白劑的食品包裝紙時人體皮膚可能吸附熒光增白劑的量為0.001~0.03mg/d。熒光增白劑在動物體內不會被吸收。
2、真皮的過敏
各種熒光增白劑對真皮的刺激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3、傷口治愈過程的影響
傷口的愈合過程與使用或不使用含熒光增白劑的繃帶等制品無關。
4、光毒性
熒光增白劑對人體不具有光度性。
5、光過敏性
熒光增白劑對人體沒有光過敏性。
6、土壤的影響
大多數造紙污水處理廠處理含有熒光增白劑的廢水是使用三段處理技術將其轉移到活性污泥中,而這種污泥可能會用于填土、土壤調節或作為肥料,了解淤泥中的熒光增白劑轉移率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有人對土壤中熒光增白劑是否能被生物富集作了研究。實驗表明熒光增白劑不大可能從淤泥中轉移至土壤,只在使用淤泥的地方發現熒光增白劑,同時植物只是將熒光增白劑吸附在它們的根部。
作用
增白劑的作用是把制品吸收的不可見的紫外線輻射轉變成紫藍色的熒光輻射,與原有的黃光輻射互為補色成為白光,提高產品在日光下的白度。增白劑已經廣泛應用在紡織、造紙、洗衣粉、肥皂、橡膠、塑料、顏料和油漆等方面。
作為一種重要的精細化工產品,熒光增白劑在工業上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和良好的市場前景,國內外很多科學家們正致力于熒光增白劑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開發熒光不褪色、原料易得、合成簡單、無污染等實用性強的熒光增白劑。
應用
增白劑在化學結構上都具有環狀的共軛體系,例如:二苯乙烯衍生物、苯基吡唑啉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苯吡唑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和萘二甲酰亞胺衍生物等。其中二苯乙烯衍生物產量最大,例如4,4′-雙(4,6-二苯胺基三嗪基-2-胺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鈉鹽是一種用途較廣泛的增白劑,商品名為增白劑TA。這類增白劑已大量用于造紙、紡織品、洗衣粉和肥皂等工業中。增白劑AD是苯基吡唑啉的衍生物,學名1-(對甲磺酰基苯基)-3-(對氯代苯基)吡唑啉,主要用于腈綸纖維紡絲、紡織品和塑料制品的生產中。4-甲基-7-二甲胺香豆素屬于氧雜萘鄰酮類化合物,可用于羊毛織物、尼龍織品、肥皂和洗滌劑等產品中。
國內最大類的熒光增白劑為VBL、CXT及造紙用液體增白劑。一般增白劑分為兩類,一類是水溶性的增白劑,另一類為水不溶性增白劑。前者可用于紙張,涂料,洗衣粉,棉織物的增白劑。后者可用于化纖,塑料等增白。
我國熒光增白劑雖然發展很快,但與國際相比,熒光增白劑產量在染料工業中所占比重偏低,品種偏少。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熒光增白劑的需求也會與日俱進,產量、品種、劑型都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國內在增加品種的同時,應特別注意混合復配增效產品、液狀商品、低鹽環保產品的開發研究,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在滿足國內需要的前提下,擴大出口,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面粉增白劑
面粉增白劑的有效成分過氧化苯甲酰(BPO),學名叫稀釋過氧化苯甲酰,它是我國八十年代末從國外引進并開始在面粉中普遍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面粉增白劑主要是用來漂白面粉,同時加快面粉的后熟。 2011年3月1日,衛生部等多部門發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產、在面粉中添加食品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同時設置兩個月合理過渡期。
熒光增白劑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