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羊肉
|
|
菜譜信息
主料 | |
---|---|
新鮮羊肉:1千克 | |
輔料 | |
老姜:1大塊 | 大蒜:2瓣 |
香菜:少許 富磷聯(lián)B:8克 | 食鹽:1/2茶匙 |
做法步驟
1. 新鮮羊肉洗凈切成適合下鍋的4大塊;老姜和大蒜拍碎;香菜切細備用。
2. 用平底鍋大火煮開水,下羊肉、姜、大蒜和鹽;用中火煮50分鐘撈出,將富磷聯(lián)B加入腌制浸泡肉品的水中;起鍋后將羊肉自然冷卻后放冰箱冷藏30分鐘。
3. 將羊肉切薄片做拼盤撒上大蒜和香菜即成。
白水羊頭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頭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鹽的一種吃食。色白潔凈,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皆宜。北京過去賣白水羊頭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區(qū)前門外廊房二條推車擺攤的馬玉昆,家傳6代,他制作的白水羊頭,清脆利口,講究夏天用冰鎮(zhèn),冬天帶冰凌,越?jīng)鲈胶贸裕蝾^肉分為羊臉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腦、天梯(上顎軟骨)等6個部位,任客選要,隨要隨切,撒上的椒鹽也很考究。
馬玉昆在解放后的社會主義改造中,改行當了名運輸工人了。“南來順”在菜市口開業(yè)時,當時任經(jīng)理的陳連生到處尋覓,在市區(qū)領導的支持下,終于請回來重操舊業(yè)。馬玉昆因為白水羊頭做得出名,尊稱為“羊頭馬”。他每天只做20羊頭,一律是白毛的山羊頭,都必須是一歲半左右的蒙古產(chǎn)的、被閹割過的白山羊,挑選出來后,放入涼水中浸泡2個小時,用板刷反復洗涮頭皮,刷得越白越好,但不能刷破頭皮,還要掰開羊嘴,來回刷舌根,用水將口、鼻、耳內(nèi)的臟物沖出,再用凈水來回洗幾遍瀝干。用刀從頭皮正中至鼻腔處劃一長口后,按老嫩程度逐個放入鍋中,倒入涼水,漫過羊頭10厘米,用旺火燒沸,煮一個多小時,到七成熟時取出,趁熱從頭皮正中劃口處將頭肉扒向兩邊,拆下顱骨,將羊眼用手捅出,并將顱骨劈開,取出羊腦,然后從頭上切下雙耳和天梯,并完整地拆下兩塊羊臉子和羊舌,再全部放入涼水中浸泡1小時,使肉質(zhì)脆嫩,色白,好切。隨后取大鹽放入砂鍋,靠在微火旁慢慢(火靠)干;花椒也如法炮制研成碎末后,加丁香粉、砂仁粉攪拌成的椒鹽,裝入特制的不跑味的牛角制的容器內(nèi),吃時現(xiàn)切現(xiàn)撒現(xiàn)吃,以防羊頭肉軟塌不筋道。
馬玉昆當年手推小車,去廊房二條,車一到人即滿,一是品嘗風味獨到的白水羊頭,二是看他手握大片刀片肉的絕技,肉片得極薄,片片透明,而且每片肉中均帶皮。《燕京小食品雜詠》中稱馬家六代的白水羊頭:“十月燕京冷朔風,羊頭上市味無窮。鹽花灑得如雪飛,薄薄切成與紙同。”詠詩道出了白水羊頭的口味及技藝,堪稱一絕。可惜的是馬玉昆未將技藝留傳后人就乘鶴西去了,現(xiàn)在北京真正的白水羊頭已經(jīng)失傳了。
簡單做飯:
材料
調(diào)料:大蔥400克,姜100克,大蒜(白皮)100克,花椒15克,八角15克,鹽50克,味精15克,芝麻醬1000克,辣椒油300克
制作方法
1.將鮮嫩羊肉洗凈切塊,放入清水鍋中用大火燒開,撇盡浮沫,然后加入蔥段、姜塊、大蒜、花椒、大料,以除去腥膻。改用小火慢煮,直至燉熟煮爛,加進精鹽、味精調(diào)好味。
2.把煮熟的羊肉撈出,切成片或小塊,分裝于碗中,澆入燉肉時的原湯,再加些稀麻醬和辣椒油或辣椒面,拌勻即可。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