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料
調味料,也稱作料,是指被用來少量加入其他食物中用來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一些調味料在其他情況下被用來作主食或主要成分來食用。例如洋蔥也可以為法國洋蔥湯等的主要蔬菜成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作料
-
拼音zuò·liao
-
釋義匠人所用的材料
-
出處《夢華錄·東角樓街巷》
釋義
詞目:作料
拼音:zuò·liao(口語中多讀zuó·liao)
詳細解釋
1.
作料 zuō liào:1.匠人所用的材料。 宋 孟元老 《夢華錄·東角樓街巷》:"至平明……方有諸手作人上市,買賣零碎作料。"《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又在城里接了一個高手的裱匠,買了作料,一同到寺里來。"
2. 泛指材料。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三:" 東坡 云:' 孟襄陽 詩非不佳,可惜作料少。'"
3. 作料 zuó liào:1.特指烹調用的調味品。《儒林外史》第一九回:"海參雜膾,加味用作料。"《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他自己手里捧著油鹽作料,走了進來。" 張天翼 《清明時節》:"還有豬油鹽呢,作料呢?"
4. 比喻可供制造事端的資料。《官場現形記》第二五回:"倘或傳到都老爺耳朵里,又替他們添作料了。" 浩然 《艷陽天》第五五章:" 馬立本 隨著加作料。"
與佐料的區別
作料是使用在烹制過程中的,佐料是在直接食用過程中。
簡要介紹
作料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指烹調中用來增加滋味的油、鹽、醬、醋和蔥、蒜、生姜、花椒,大料等。
作料在菜肴中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選擇品質上乘的。相對于古人,這對于現代人來講也許并不難,到超市里拿最貴的那種,總不至于太過劣質。大家的煩惱在于,這些看上去聞起來都很美的作料,即使品質上佳,吃多了的結果也并不太美妙。高鹽、高糖、高脂肪幾乎可以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劃等號,即便是保健新星--醋,食用不當一樣會傷胃、損齒,不利于筋骨,更別提刺激性很強的蔥、姜、蒜、花椒、大料了。
所以,作料的品質固然重要,使用時更要把握適合的度,于提味的同時兼顧健康。專家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取的油脂應為25>30克;鹽不超過6克;蔗糖不超過25克。對于醋、蔥姜蒜、花椒、大料雖然沒有明確的限量標準,但也建議不要過多食用。對于最近很流行的喝醋保健法,專家指出,不是每種醋都適合直接飲用,消化系統不好和正在服用堿性藥物的人尤其不宜多食醋。
古籍記載
《隨園食單》是我國清代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作者袁枚不但是著名詩人、文學家,更是一位對飲食極有心得的美食家。《隨園食單》成書于是1792年(乾隆57年),全書分為須知單、戒單、海鮮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等十四部分,不僅介紹了菜品的制作方法和烹飪的注意事項,還提出了關于飲食衛生、飲食方式和菜品搭配等方面的多個獨到觀點,今天讀來,依然獲益多多。
原文
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天姿,雖善涂抹,而敝衣藍縷,西子亦難以為容。善烹調者,醬用伏醬,先嘗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米醋,須求清冽。且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陳新之殊,不可絲毫錯誤。其他蔥、椒、姜、桂、糖、鹽,雖用之不多,而俱宜選擇上品。蘇州店賣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
譯文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