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干菜
(梅菜干)
浙江金華、麗水、寧波、紹興、江西撫州等地區稱謂“梅干菜”,廣東梅州地區稱謂“梅菜干”。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冬菜干、雪里蕻干之別,多系居家自制,使菜葉晾干、堆黃,然后加鹽腌制,最后曬干裝裝壇。
菜干油光黃黑,香味撲鼻,解暑熱,潔臟腑,消積食,治咳嗽,生津開胃。故紹興地區居民每至炎夏必以干菜燒湯,其受用無窮也,至于“梅干菜切肉”更為紹興特色菜肴,已入《中國菜譜》。
中文名:梅菜干,梅干菜
主要食材:芥菜,蘿卜幼苗,雪里蕻
分 類:粵菜,浙菜,梅菜干梅干菜
口 味:鮮香,微甜
別 名:梅菜干
菜品特色
肉質酥爛,鮮香味厚
做法
方法步驟
1.將收獲后的鮮菜整理清洗后晾曬5天左右,放在蔭涼通風處堆放4一5天。
2.待菜葉成黃綠色,葉子變軟時,將干菜葉切成絲。
3.將干菜絲放進盆里,撒上鹽,用手揉搓,等滲出一些菜汁時,便裝入陶罐。
4.將裝滿菜絲后的陶罐封嚴,放在蔭涼處存放。
5.腌制半過月后,即可找開陶罐的封蓋,取出完成的梅干菜來食用,此時菜線便成職色澤金黃,咸酸味甘的梅干菜。
客家梅干菜
梅干菜是享譽海內外的一種客家鄉土菜。秋末冬初,菜園里的芥菜抽了苔,它拇指粗細,頂帶花蕾,形如秋萄,脆嫩味甘。這時,村婦摘下菜心(長約5寸左右),晾掛幾天。待葉子變軟時,放進盆里,撒上鹽,用手揉搓,待滲出一些汁液時,便裝入陶甕,碼放一層撒一層鹽,裝滿后用芥菜葉或竹筍殼把甕口封嚴。過了半月二十天,取出曬干,便成了色澤金黃,咸酸味甘,具有特殊香味的梅干菜。
浙江梅干菜
梅干菜是慈溪、余姚、紹興的著名特產,生產歷史悠久。慈溪、余姚、紹興人家普遍自腌自制,作為常備蔬菜,也常用來作為饋贈親友的物品。早在《越中便覽》中就有記述:“(梅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別。芥菜味鮮,油菜性平,白菜質嫩,用以烹鴨、燒肉別有風味,慈溪、余姚、紹興居民十九自制。”可見那時紹興梅干萊的制作已極為普遍了。清時,梅干萊曾作為慈溪、余姚、紹興的“八大貢品”之一,制作極為講究,選料要精良,在清明節前,將芥菜、雪里蕻的菜心曬干,用金銀絲一小束一小束地扎起來,裝在小壇中鹽漬,待鹵汁回落,成熟后取出,晾曬、蒸熟,菜呈紅黑色后,在太陽下曬,這樣反復蒸曬多次,直至色澤紅亮,香氣撲鼻,最后裝入外面飾有人物山水的菜壇中密封。據曾在清代制作過貢品菜的老人回憶,這樣精制的貢菜由慈溪、余姚、紹興知府和山陰縣監制,每年不過千把斤,菜壇上加蓋黃封,專人運往京城。據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來紹興時都要品嘗用貢菜做的菜肴和菜場。如今,不僅紹興農民幾乎家家自制,戶戶常備,通年不斷,寧波地區的慈溪則是制作商品梅干菜為主。商品梅干菜年產在250噸以上,遠銷國內外。
營養價值
紹興梅干菜油光烏黑,香味醇厚,耐貯藏。菜料主要有大葉芥、花葉芥和雪里蕻3個品種。芥菜含有硫代葡萄糖甙、蛋白質和礦物質。硫代葡萄糖甙經水解后產生揮發性的芥子油,蛋白質分解后產生氨基酸,故加工后的腌菜香味獨特,滋味鮮美。加工時通常將收獲后的鮮菜整理清洗晾曬1天,放在蔭涼通風處堆放4一5天,菜堆高不超過50厘米,每天上下翻菜一次,防止菜堆發熱變質,堆成黃綠色后,按每百公斤鮮菜3公斤鹽制,逐層排菜撤鹽,每排一次菜踩踏一次,至出菜汁為度。若菜汁不多,可在第二天復踏一次、直至出汁。菜鹵出泡,黃熟轉鮮后起缸曬菜。經腌制后未曬干的鮮咸菜色澤黃亮、味醇香、質鮮嫩,含氨基酸0.15%,總糖0.34%,全氮0.25%。每百克含鈣250毫克,磷31毫克,鐵3.1毫克,維生素B0.04毫克。曬干后的梅干菜醬褐色,有獨特的菜干香味。用整株芥菜腌制曬成的叫“長吊干菜”,切碎后隨制曬成的叫“短吊干菜”。梅干菜常用來清蒸、油燜、燒湯,食之能解暑熱,清臟腑,生津開胃。“梅干菜燜肉”是一道典型的紹式名菜,被撰入《中國菜譜》。魯迅先生、周恩來總理在生前都愛吃這一家鄉菜。梅干菜燜肉還得到許多國際友人的贊許。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來杭州,在杭州樓外樓的宴會上就有一只周總理的家鄉菜“梅干菜燜肉,尼克松吃后連聲稱OK!梅干菜燜肉的傳統作法是:選用上等鮮美的芥菜干,切成寸條狀,將肉洗凈,切成塊(最好為帶皮五花肉)。拌以母子醬油、味精,待肉吸收醬油后,按1層菜,1層肉鋪好,放在蒸籠里蒸l小時左右,肉已酥軟,帶有干菜清香,吃起來酥而不膩,干菜油光光,鮮而不咸,“過飯”極好。梅干菜加筍一同燒煮、曬干,稱干菜筍,可謂鮮上加鮮,做湯特佳。梅干菜單獨蒸軟下飯,也別有風味,俗語“烏干菜,白米飯”。用梅干菜做配料,能發鮮入味,如“干菜燒烏鱧魚”、“干菜燒土豆”等,均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