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漢果(中藥)
羅漢果,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羅漢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 ex A. M. Lu et Z.Y.Zhang的干燥果實。秋季果實由嫩綠色變深綠色時采收,晾數天后,低溫干燥。常生于山坡林下及河邊濕地、灌木叢中。分布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滑腸通便的功效。用于肺熱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
- 中文學名:羅漢果
- 別 稱:汗果、假苦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葫蘆目
- 科:葫蘆科
- 屬:羅漢果屬
- 種:羅漢果
- 分布區域:分布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 采收時間:秋季果實由嫩綠色變深綠色時采收
- 用 量:9~15g
- 貯 藏:置干燥處,防霉,防蛀
入藥部位
植物的干燥果實。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清熱潤肺,利咽開音,滑腸通便。
主治
用于肺熱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
相關配伍
1、喉痛失音:羅漢果1個,切片,水煎,待冷后,頻頻飲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2、肺燥咳嗽痰多,咽干口燥:羅漢果半個,陳皮6g,瘦豬肉100g。先將陳皮浸軟,刮去白,然后與羅漢果、瘦肉共煮湯,熟后去羅漢果、陳皮,飲湯食肉。(《新中醫》)
用法用量
9~15g。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炮制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由嫩綠色變深綠色時采收,晾數天后,低溫干燥。
炮制方法
晾數天后,低溫干燥。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質藤本,生于海拔400~1400m的山區,長達5m。莖纖細,暗紫色。卷須2分叉幾達中部。葉互生,葉柄長2~7cm;葉片心狀卵形,膜質,長8~15cm,寬3.5~12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耳狀心形,全緣,兩面均被白色柔毛。花雌雄異株,雄花序總狀,雌花花單生;花萼漏斗狀,被柔毛,5裂,花冠橙黃色,5全裂,先端漸尖,外被白色夾有棕色的柔毛。瓠果圓形或長圓形,被柔毛,具10條縱線,種子淡黃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常生于山坡林下及河邊濕地、灌木叢中。分布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藥材性狀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