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茄子视频,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旧芭乐视频官网下载地址ios,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

推廣 熱搜: liáng]  淀粉  食品添加劑  餅干  植物油    豆腐  醬油  筋力源  糕點 

五味子

   日期:2019-07-13     瀏覽:541    評論:0    
核心提示:五味子(學名: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后者習稱“南五味子”。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除去果梗及雜質(zhì)。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為南、北二種。古醫(yī)書稱它荎蕏、玄及、會及,最早列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品中藥,能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有強身健體之效,與瓊珍靈芝
五味子
 
五味子(學名: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后者習稱“南五味子”。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除去果梗及雜質(zhì)。唐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為南、北二種。古醫(yī)書稱它荎蕏、玄及、會及,最早列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品中藥,能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有強身健體之效,與瓊珍靈芝合用治療失眠。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
    五味子
  • 拉丁學名
    Schisandrachinensls(Turcz,)Baill
  • 別稱
    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壯味,五味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 亞綱
    木蘭亞綱Magnoliidae
 
  • 木蘭藤目Austrobaileyales
  •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
  • 五味子屬Schisandra
  • 中國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
  • 分布區(qū)域
    代郡、青州、冀州是北五味子,齊山、藍田、杭越等地是華中五味子
  • 性味
    溫、酸、甘
  • 歸經(jīng)
    歸肺、心、腎經(jīng)
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五味子
「釋名」(《爾雅》,音 恭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則五味具也。《本經(jīng)》但 云味酸,當以木為五行之先也。 
「集解」《別錄》曰∶五味子,生齊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實,陰干 弘景曰∶今第一出高麗,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過酸,其核并似豬腎。又有 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藥多膏潤,烈日曝之,乃可搗篩。 
恭曰∶蔓生木上。其葉似杏而大。子作房如落葵,大如 子。出蒲州及藍田山中,今河 中府歲貢之。 
保升曰∶蔓生。莖赤色,花黃、白,子生青熟紫,亦具五色。味甘者佳。 
頌曰∶今河東、陜西州郡尤多,杭越間亦有之。春初生苗,引赤蔓于高木,其長六、七 尺。葉尖圓似杏葉。三、四月開黃白花,類蓮花狀。七月成實,叢生莖端,如豌豆許大,生 青熟紅紫,入藥生曝不去子。今有數(shù)種,大抵相近。雷 言∶小顆皮皺泡者,有白撲鹽霜一 重,其味酸咸苦辛甘皆全者,為真也。 
時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chǎn)者,色紅;北產(chǎn)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chǎn)者乃 良。亦可取根種之,當年就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須以架引之。 
「修治」曰∶凡用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申,卻以漿浸一宿,焙干用。 
時珍曰∶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 
「氣味」酸,溫,無毒。 
好古曰∶味酸、微苦、咸。味濃氣輕,陰中微陽,入手太陰血分、足少陰氣分。 
時珍曰∶酸咸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 之才曰∶蓯蓉為之使。惡葳蕤,勝烏頭。 
「主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本經(jīng)》)。 
養(yǎng)五臟,除熱,生陰中肌(《別錄》)。治中下氣,止嘔逆,補虛勞,令人體悅澤(甄權(quán))。 
明 目,暖水臟,壯筋骨,治風消食,反胃霍亂轉(zhuǎn)筋 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心腹氣脹,止渴,除 煩熱,解酒毒(大明)。 
治喘咳燥嗽,壯水鎮(zhèn)陽(好古)。 
「發(fā)明」成無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芍藥、五味之酸,以收逆氣而 安肺。 
杲曰∶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宜此與干姜同治之。又五 味子收肺氣,乃火熱必用之藥,故治嗽以之為君。但有外邪者不可驟用,恐閉其邪氣,必先 發(fā)散而后用之乃良。有痰者,以半夏為佐;喘者,阿膠為佐,但分兩少不同耳。 
宗 曰∶今華州以西至秦州多產(chǎn)之。方紅熟時,彼人采得,蒸爛,研濾汁,熬成稀膏, 量酸甘入蜜煉勻,待冷收器中。肺虛寒人,作湯時時飲之。作果可以寄遠。《本經(jīng)》言其性 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端幮哉摗分^其除熱氣,《日華子》謂其暖水臟、除煩熱, 后學至此多惑。今既用治肺虛寒,則更不取其除熱之說。 
震亨曰∶五味大能收肺氣,宜其有補腎之功。收肺氣,非除熱乎?補腎,非暖水臟乎? 乃 火熱嗽必用之藥??苁纤^食之多致虛熱者,蓋收補之驟也,何惑之有?又黃昏嗽乃火氣浮 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味子、五倍子斂而降之。 
思邈曰∶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湯,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其法∶ 以五味子一大合,木臼搗細,瓷瓶中,以百沸湯投之,入少蜜,封置火邊良久,湯成任飲。 
元素曰∶孫真人《千金月令》言∶五月常服五味,以補五臟之氣。遇夏月季夏之間, 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 、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柏,煎湯服之。使人精神頓加, 兩足筋力涌出也。蓋五味子之酸,輔人參,能瀉丙火而補庚金,收斂耗散之氣。 
好古曰∶張仲景八味丸,用此補腎,亦兼述類象形也。 
機曰∶五味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 用南者。 
慎微曰∶《抱樸子》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茨瞎w門子服之十六年, 面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附方」新一十一。 
久咳肺脹∶五味二兩,粟殼(白餳炒過)半兩,為末,白餳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煎 服。(《衛(wèi)生家寶方》) 
久咳不止∶丹溪方∶用五味子五錢,甘草一錢半,五倍子、風化硝各二錢,為末,干噙。 
《攝生方》∶用五味子一兩,真茶四錢。曬研為末。以甘草五錢煎膏,丸綠豆大。每服 三 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礬等分,為末。每服三錢,以生豬肺炙熟,蘸末細嚼,白湯下。 
漢陽庫兵黃六病此,百藥不效。于岳陽遇一道人傳此,兩服,病遂不發(fā)。(《普濟方》) 
陽事不起∶新五味子一斤,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豬、魚、蒜、醋。盡一劑, 即得 腎虛遺精∶北五味子一斤洗凈,水浸, 去核。再以水洗核,取盡余味。通置砂鍋中, 布濾過,入好冬蜜二斤,炭火慢熬成膏,瓶收五日,出火性。每空心服一、二茶匙,百滾湯 下。(劉松石《保壽堂方 腎虛白濁,及兩脅并背脊穿痛∶五味子一兩,炒赤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醋湯下三十 丸。(《經(jīng)驗良方》) 
五更腎泄∶凡人每至五更即溏泄一、二次,經(jīng)年不止者,名曰腎泄,蓋陰盛而然。脾惡 濕, 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治水。水性下流,則腎水不足。用五味子以強腎水,養(yǎng)五臟;吳茱萸 以除脾濕,則泄自止矣∶五味(去梗)二兩,茱萸(湯泡七次)五錢。同炒香,為末。每日 陳米飲服二錢。(許叔微《本事方》) 
女人陰冷∶五味子四兩為末,以口中玉泉和丸兔矢大。頻納陰中,取效。(《近效方》) 
爛弦風眼∶五味子、蔓荊子煎湯,頻洗之。(《談野翁種子方》) 
赤游風丹,漸漸腫大∶五味子焙研,熱酒頓服一錢,自消,神效。(《保幼大全》) 
展開
 
形態(tài)特征
落葉木質(zhì)藤本,除幼葉背面被柔毛及芽鱗具緣毛外余無毛;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皺紋,片狀剝落。葉膜質(zhì),寬橢圓形,卵形、倒卵形,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3)5-10(14)厘米,寬(2)3-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邊緣具胼胝質(zhì)的疏淺鋸齒,近基部全緣;側(cè)脈每邊3-7條,網(wǎng)脈纖細不明顯;葉柄長1-4厘米,兩側(cè)由于葉基下延成極狹的翅。雄花:花梗長5-25毫米,中部以下具狹卵形、長4-8毫米的苞片,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紅色,6-9片,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6-11毫米,寬2-5.5毫米,外面的較狹??;雄蕊長約2毫米,花藥長約1.5毫米,無花絲或外3枚雄蕊具極短花絲,藥隔凹入或稍凸出鈍尖頭;雄蕊僅5(6)枚,互相靠貼,直立排列于長約0.5毫米的柱狀花托頂端,形成近倒卵圓形的雄蕊群;雌花:花梗長17-38毫米,花被片和雄花相似;雌蕊群近卵圓形,長2-4毫米,心皮17-40,子房卵圓形或卵狀橢圓體形,柱頭雞冠狀,下端下延成1-3毫米的附屬體。聚合果長1.5-8.5厘米,聚合果柄長1.5-6.5厘米;小漿果紅色,近球形或倒卵圓形,徑6-8毫米,果皮具不明顯腺點;種子1-2粒,腎形,長4-5毫米,寬2.5-3毫米,淡褐色,種皮光滑,種臍明顯凹入成U形?;ㄆ?-7月,果期7-10月。
華中五味子 S.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常被誤認為本種作為中藥五味子代用品。除花特征外,本種的葉通常中部以上最寬,葉背側(cè)脈及中脈被柔毛;外果皮具不明顯的腺點,種子較大等可以識別。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
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長在山區(qū)的雜木林中、林緣或山溝的灌木叢中,纏繞在其它林木上生長。其耐旱性較差。自然條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濕度均衡適宜的土壤上發(fā)育最好。
分布情況
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寧夏、甘肅、山東。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也分布于朝鮮和日本。模式標本采自于我國東北部。
栽培技術(shù)
繁殖方法
野生五味子除種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橫走莖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進行了扦插,壓條和種子繁殖的研究。其結(jié)果扦插壓條雖然也能生根發(fā)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難,處理時要求條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種子繁殖。種子繁殖方法簡單易行,并能在短期內(nèi)獲得大量苗子。
選種方法
種子的選擇五味子的種子最好在秋季收獲期間進行生穗選,選留果粒大、均勻一致的果穗作種用,單獨干燥和保管。干燥時切勿火烤、炕烘或鍋炒。可曬干或陰干,放通風干燥處貯藏。
種子處理
(1)室外處理于結(jié)凍前將選作種用的果實,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漲起時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種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時可將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種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種子充分吸水,每隔兩天換一次水,在換水時還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撈出控干與2-3倍于種子的濕砂混勻,放入室外準備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蓋10-15厘米的細土,再蓋上柴草或草簾子,進行低溫處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種。
(2)室內(nèi)處理2月下旬將種子移入室內(nèi)清除果肉,拌上濕砂裝入木箱進行砂藏處理,其溫度可保持在5℃-15℃之間,翌春即可裂口播種
播種育苗
1.育苗田的選擇。育苗田可選擇肥沃的腐殖土或砂
質(zhì)壤土,也可選用老參地。育苗以床作為好,可根據(jù)不同土壤條件做床,低洼易澇,雨水多的地塊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較少的地塊可做成平床。不論哪種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層,床寬1.2米,長視地勢而定。床土要耙細清除雜質(zhì),每平方米施腐熟廄肥5-10千克,與床土充分攪拌均勻,摟平床面即可播種。
2.播種時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種經(jīng)過處理的種子,條播或撒播。條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種當年鮮籽,即選擇當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飽滿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種。
3.苗田管理。播種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簾或葦簾等遮蔭,土壤干旱時澆水,使土壤濕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可撤掉遮蔭簾。并要經(jīng)常隊長昌,保持清潔,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田間管理
1.灌水施肥
五味子喜肥,生長期需要足夠的水分和營養(yǎng)。栽植成活后,要經(jīng)常藻水,保持土壤濕潤,結(jié)凍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開花結(jié)果期,除需要足夠水分外,還需要大量養(yǎng)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葉期進行,第二次在開花后進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圍開15-20厘米深的環(huán)狀溝,施入肥料后覆土。開溝時勿傷根系。
2.剪枝
五味子枝條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一般在枝條萌芽前進行。剪掉過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條疏密適度,互不干擾。
(2)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進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疊枝、病蟲枝等。同時對過密的新生枝也需要進行疏剪或短截。夏剪進行得好,秋季可輕剪或不剪。
(3)秋剪在落葉后進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并在修剪傷口處及時涂抹愈傷防腐膜,促進傷口愈合,防止病菌侵襲感染。
不論何時剪枝,都應(yīng)選留2-3條營養(yǎng)枝,作為主枝,并引蔓上架。用促花王3號噴施,大大促進花芽分化,提高開花坐果率,抑梢狂長,徹底均衡大小年。
搭架移植后第二年即應(yīng)搭架??捎盟嘀蚪卿撟隽⒅媚緱U或8號鐵線在立柱上部拉一橫線,每個主蔓處立一竹桿或木桿,竹桿高2.5-3米,直徑1.5-5厘米,用綁線固定在橫線上,然后引蔓上架,開始時可用強綁,之后即自然纏繞上架。
3.增粗
果蒂分別五味子在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噴施壯果蒂靈,增粗果蒂,加大營養(yǎng)輸送量,防落花、提高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加快膨大速度,確保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
4.松土、除草
五味子生育期間要及時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松土時要避免碰傷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樹盤,便于灌水。
5.培土
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護五味子安全越冬。
病害防治
根腐?。?/div>
5月上旬至8月上旬發(fā)病,開始時葉片萎蔫,根部與地面交接處變黑腐爛,根皮脫落,幾天后病株死亡。
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種植;發(fā)病期用50%多菌靈500-1000倍液根際澆灌。
葉枯病
5月下旬至7月上旬發(fā)病,先由葉尖或邊緣干枯,逐漸擴大到整個葉面,干枯而脫落,隨之果實萎縮,造成早期落果。高溫多濕、通風不良時發(fā)病嚴重。
防治方法:7~10日噴施1次等量波爾多液,發(fā)病時可噴施粉銹寧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果腐病
果實表面著生褐色或黑色小點,以后變黑。
防治方法:用50%代森銨500~6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xù)噴3~4次。
白粉病和黑斑病
是五味子常見的兩種病害,一般發(fā)生在6月上旬,這兩種病害始發(fā)期相近,可同時防治。在5月下旬噴1次1:1: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yù)防,如果沒有病情發(fā)生,可7~10天噴1次。
防治方法:白粉病用0.3~0.5石硫合劑或粉銹寧、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施防治;黑斑病用代森錳鋅50%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施防治。如果兩種病害都呈發(fā)展趨勢,可將粉銹寧和代森錳鋅混合配制進行1次性防治。濃度仍可采用上述各自使用的濃度。
卷葉蟲
幼蟲7~8月份發(fā)生為害。成蟲暗黃褐色,翅展25~27cm,幼蟲初為黃白色,后為綠色,初齡幼蟲咬食葉肉,3齡后吐絲卷葉取食,影響五味子果實發(fā)育,嚴重時產(chǎn)生落果,造成減產(chǎn)。
防治方法:用80%敵百蟲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幼蟲卷葉后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為著名中藥,其果含有五味子素(Schisandrin C23H3206)及維生素C、樹脂、鞣質(zhì)及少量糖類。有斂肺止咳、滋補澀精、止瀉止汗之效。其葉、果實可提取芳香油。種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業(yè)原料、潤滑油。莖皮纖維柔韌,可供繩索。
功能主治
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瘦,夢遺滑精,久瀉久痢。
①《本經(jīng)》: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②《別錄》:養(yǎng)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③《日華子本草》:明目,暖水臟,治風,下氣,消食,霍亂轉(zhuǎn)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反胃,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壯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壯水鎮(zhèn)陽。
⑥《本草蒙筌》:風寒咳嗽,南五味為奇,虛損勞傷,北五味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斂汗。
斂肺止咳:用于肺腎兩虛之虛咳、氣喘,常與補腎藥合用。
澀精止瀉:用于遺精、久瀉。治遺精常配桑螵蛸、煅龍骨;治久瀉常配肉豆蔻、芡實。
生津斂汗:用于陰液不足之口干渴、盜汗,常配麥冬、生牡蠣。
凡一切氣血耗散之休克、虛脫,皆可配補藥用之。
各家論述
1.孫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遇夏月季夏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芪、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檗煎湯服,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
2.《本草衍義》:五味子,《本經(jīng)》言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以謂除熱氣,《日華子》又謂暖水臟,又曰除煩熱。后學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虛寒,則更不取除煩熱之說。補下藥亦用之。入藥生曝不去子。
3.《注解傷寒論》:《內(nèi)經(jīng)》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藥、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氣而安肺。
4.《用藥心法》:(五味子)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以此藥與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義補遺》:五味子,今謂五味,實所未曉,以其大能收肺氣,宜其有補腎之功,收肺氣非除熱乎?補腎非暖水臟乎?食之多致虛熱,蓋收腎之驟也,何惑之有?火熱嗽必用之。
6.《丹溪心法》:黃昏嗽者,是火氣浮于肺,不宜用涼藥,宜五味子、五倍子斂而降之。
7.《本草會編》:五味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用南者。
8.《綱目》:五味子,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
9.《本草經(jīng)疏》:五味子主益氣者,肺主諸氣,酸能收,正入肺補肺,故益氣也。其主咳逆上氣者,氣虛則上壅而不歸元,酸以收之,攝氣歸元,則咳逆上氣自除矣。勞傷贏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別錄》養(yǎng)五臟,除熱,生陰中肌者,五味子專補腎,兼補五臟,腎藏精,精盛則陰強,收攝則真氣歸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則精自生,精生則陰長,故主如上諸疾也。
10.《本草匯言》:五味子,斂氣生津之藥也。故《唐本草》主收斂肺虛久嗽耗散之氣。凡氣虛喘急,咳逆勞損,精神不足,脈勢空虛,或勞傷陽氣,肢體贏瘦,或虛氣上乘,自汗頻來,或精元耗竭,陰虛火炎,或亡陰亡陽,神散脈脫,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斂生津,保固元氣而無遺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腎,入肺有生津濟源之益,入腎有固精養(yǎng)髓之功。
11.《藥品化義》:五味子,五味咸備,而酸獨勝,能收斂肺氣,主治虛勞久嗽。蓋肺性欲收,若久嗽則肺焦葉舉,津液不生,虛勞則肺因氣乏,煩渴不止,以此斂之、潤之,遂其臟性,使咳嗽寧,精神自旺。但嗽未久不可驟用,恐肺火郁遏,邪氣閉束,必至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
12.《本經(jīng)疏證》:五味子所治之證,《傷寒》僅言咳逆,《金匱要略》則兼言上氣,如射干麻黃湯之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小青龍加石膏湯之肺脹咳逆上氣,煩躁而喘也。夫傷寒有傷寒之關(guān)鍵,無論其為太陽、少陽、少陰,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干姜;雜證自有雜證之體裁,即咳而脈浮,厚樸麻黃湯主之一語,已通概全書大旨,試觀《金匱要略》中有脈沉而用五味子者否?蓋五味子原只能收陽中之陰氣,余則皆非所宜。
13.《本草求原》:五味子,為咳嗽要藥,凡風寒咳嗽,傷暑咳嗽,傷燥咳嗽,勞傷咳嗽,腎水虛嗽,腎火虛嗽,久嗽喘促,脈浮虛,按之弱如蔥葉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先賢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氣太驟,不知仲景傷寒咳喘,小青龍湯亦用之,然必合細辛、干姜以升發(fā)風寒,用此以斂之,則升降靈而咳嗽自止,從無舍干姜而單取五味以治咳嗽者。丹溪又謂其收肺氣之耗散,即能除熱;潛江亦謂其滋肺以除熱,補腎以暖水,而聯(lián)屬心腎;凡嗽在黃昏,是虛火浮入肺中,忌用寒涼,止宜重用五味以斂降,此則不合干姜,而合炒麥冬者也。總之,肺氣隨陰以下降,則氣化精而精盈,腎水從陽以上布,則精化氣而氣盛,陰陽二氣,實一氣之變動,以肝為關(guān)捩子,五味專精于肝,而交合肺腎,故其效如此,有不同于他味之酸斂者。肺氣陽中有陰,故能降,治肺氣以陰降為主。然元氣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升降咸備,所以陽邪傷陰,固宜清陽,以之收陽;陰邪傷陽,亦宜此辛溫暢陽,而寓收陰。東垣謂寒喘熱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邪雜病不關(guān)肺氣者忌。
14.《本草正義》:陰火上沖激肺之嗽,陽虛火浮,故當黃昏陰盛之時,虛焰發(fā)動,乃始作嗽,宜以收攝肺腎為治。然惟脈虛、舌紅、無痰者乃合,若舌膩有痰,亦當知所顧忌
經(jīng)濟價值
其葉、果實可提取芳香油。種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業(yè)原料、潤滑油。莖皮纖維柔韌,可供繩索。
鑒別方式
性狀
?該品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方形或長方形細胞,壁稍厚,外被角質(zhì)層,散有油細胞;中果皮薄壁細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韌型維管束;內(nèi)果皮為1列小方形薄壁細胞。種皮最外層為1列徑向延長的石細胞,壁厚,紋孔及孔溝細密;其下為數(shù)列類圓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細胞,紋孔較大;石細胞層下為數(shù)列薄壁細胞,種脊部位有維管束;油細胞層為1列長方形細胞,含棕黃色油滴;再下為3~5列小形細胞;種皮內(nèi)表皮為1列小細胞,壁稍厚,胚乳細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暗紫色。種皮表皮石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或長多角形,直徑18~50μm,壁厚,孔溝極細密,胞腔內(nèi)含深棕色物。種皮內(nèi)層石細胞呈多角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約至83μm,壁稍厚,紋孔較大。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呈連珠狀增厚,表面有角質(zhì)線紋;表皮中散有油細胞。中果皮細胞皺縮,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理化
取該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對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檢查:雜質(zhì)不得過1%。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水(13:7)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0nm。理論板數(shù)按五味子醇甲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2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五味子醇甲對照品15m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含五味子醇甲0.3m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該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25g,精密稱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約18ml,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20kHz)20分鐘,取出,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該品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
取粗粉約1g,加水10ml,浸漬1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濃縮2~3ml,加5倍量乙醇,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揮去乙醇,加水稀釋至10ml,加活性炭少量,振搖后濾過。取濾液2ml,以氫氧化鈉試液中和后,加硫酸汞試液1滴,煮沸,濾過,濾液加高錳酸鉀試液1滴,紫紅色消失而生成白色沉淀。
化學成分
 
五味子含揮發(fā)性成分、木脂素類和有機酸類。亦含檸檬醛(Citrdal)、葉綠素、甾醇、維生素C、維生素E、糖類、樹脂和鞣質(zhì)。揮發(fā)性成分有:倍半蒈烯(Sesquicarene)、β-花柏烯(β-Chamigrene)、α-花柏烯(α-Cha migrene)、花柏醇(Chamigrenol)、β-甜沒藥烯(β-Bisabolene)、α-蒎烯(α-Pinene)、莰烯(Cam- phene)、β-蒎烯(β-Pinene)、月桂烯(Myrcene)、α-萜品烯(α-Terpinene)、檸檬烯(Limonene)、γ-萜品烯(γ-Terpinene)、對聚傘花烯(p-Cymene)、百里酚甲醚(Thymol methylether)、乙酸冰片酯(Bornyl acetate)、香茅醇乙酸酯(Citronellyl acetate)、芳樟醇(Linalool)、萜品烯-4-醇(Terpinene-4-ol)、α-萜品醇(α-Terpi- neol)、2-莰醇(Borneol)、香茅醇(Citronellol)、苯甲酸(Benzoic acid)、δ-蓽澄茄烯(δ-Cadinene)、β-欖香烯(β- Elemene)、衣蘭烯(α-Ylangene)等。
木脂素類有:五味子素(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γ-五味子素(γ-Schizandrin)、偽-γ-五味子素(Pseudo-γ-schizandrin)、五味子乙素(Wuweizisu B)、五味子丙素(Wuweizisu C)、異五味子素(Isoschizandrin)、前五味子素(Pregomisin)、新五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五味子醇甲(Schizandrol A)、五味子醇乙(Schizandrol B 即Gomisin A)、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Schisantherin A,B,C,D,E)、紅花五味子酯(Rubschisantherin)、五味子酚酯(Schisanhenol acetdte)、五味子酚乙(Schisanhenol B)、五味子酚(Schisanhenol)。 尚有戈米辛(Gomisin)A、B、C、D、E、F、G、H、J、N、O、R、S、T、U;表戈米辛(Epigomisin)O;當歸酰戈米辛(Angeloylgomisin)H、O、Q;惕各酰戈米辛(Tigloylgomisin)H、P;當歸酰異戈米辛(Angeloyisogomisin)O;苯甲酰戈米辛(Benzoyl- gomisin)H、O、P、Q;苯甲酰異戈米辛(Benzoyl- isogomisin)O等。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quán)或其他權(quán)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 
 
標簽: 五味子
天然食材與勺尖的觸碰造就了美食! 勺尖網(wǎng)官方正品,售后服務(wù)有保障!
廣告
打賞
0相關(guān)評論
 
相關(guān)信息
查看更多相關(guān)信息>>>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曲县| 启东市| 商城县| 广宁县| 巴彦淖尔市| 射洪县| 肥乡县| 梁山县| 蒙自县| 平谷区| 肇东市| 荆门市| 冕宁县| 基隆市| 铜陵市| 临颍县| 平乐县| 东乡族自治县| 磐石市| 龙口市| 郴州市| 崇州市| 金阳县| 绵阳市| 民丰县| 资中县| 尚义县| 冕宁县| 海兴县| 龙南县| 安西县| 苍山县| 黔南| 兴宁市| 石泉县| 社旗县| 融水| 新邵县| 高雄县| 兰溪市|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