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頭,又名馬蘭、紅梗菜、雞兒腸、田邊菊、紫菊、螃蜞頭草等,屬菊科馬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馬蘭頭原是野生種,生于路邊、田野、山坡上,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均可食用,藥用以紅梗馬蘭頭為佳。由于寒食節(jié)與清明節(jié)合二為一的關(guān)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jié)吃冷食的習(xí)慣。在浙江吃馬蘭頭等時(shí)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中文學(xué)名:馬蘭頭
拉丁學(xué)名:Kalimeris indica (L.)
別 稱:馬蘭、馬萊、馬郎頭、紅梗菜、雞兒菜等。
二名法:Kalimeris indic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菊亞綱
目:菊目
科:菊科 Asteraceae
屬: 馬蘭屬 Kalimeris
種:馬蘭頭種
分布區(qū)域:亞洲東部及南部,在美國,馬蘭頭只生長在夏威夷州。
食用方法:根莖洗凈焯熟后食用
學(xué) 名;Kalimeris indica (L.)
功 用:涼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性 味:涼,辛。
形態(tài)特征
根狀莖有匍枝,有時(shí)具直根。莖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從下部起有分枝。基部葉在花期枯萎;莖部葉倒披針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3-6稀達(dá)10厘米,寬0.8-2稀達(dá)5厘米,頂端鈍或尖,基部漸狹成具翅的長柄,邊緣從中部以上具有小尖頭的鈍或尖齒或有羽狀裂片,上部葉小,全緣,基部急狹無柄,全部葉稍薄質(zhì),兩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無毛,邊緣及下面沿脈有短粗毛,中脈在下面凸起。頭狀花序單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6-9毫米,長4-5毫米;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倒披針形,長2毫米,內(nèi)層倒披針狀矩圓形,長達(dá)4毫米,頂端鈍或稍尖,上部草質(zhì),有疏短毛,邊緣膜質(zhì),有緣毛。花托圓錐形。舌狀花1層,15-20個(gè),管部長1.5-1.7毫米;舌片淺紫色,長達(dá)10毫米,寬1.5-2毫米;管狀花長3.5毫米,管部長1.5毫米,被短密毛。瘦果倒卵狀矩圓形,極扁,長1.5-2毫米,寬1毫米,褐色,邊緣淺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長0.1-0.8毫米,弱而易脫落,不等長。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huán)境
馬蘭頭適應(yīng)性廣,喜溫也較耐陰,抗寒耐熱力很強(qiáng),對光照要求不嚴(yán),在32℃高溫下能正常生長,在-10℃ 以下能安全越冬,當(dāng)?shù)販鼗厣?0~12℃,氣溫在10~15℃時(shí),嫩葉嫩莖就開始迅速生長。種子發(fā)芽溫度在20℃左右,嫩葉嫩莖的采收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
分布范圍
廣泛分布于亞洲南部及東部。
馬蘭頭營養(yǎng)價(jià)值及食用方法
1 營養(yǎng)豐富。每百克含熱量25kcal、蛋白質(zhì)2.4g、脂肪0.4 g、糖類3 g、膳食纖維1.6 g、視黃醇當(dāng)量91.4 μg、煙酸 0.8 mg、鈣 67 mg、鐵 2.4 mg、磷38 mg、鉀 285 mg、鈉 15.2 mg、銅 0.13 mg、鎂14 mg、鋅 0.87 mg、硒 0.75 μg、錳 0.44 mg、維生素A 340 μg、維生素C 26 mg、維生素E 0.72 mg、胡蘿卜素1.2 ug等。
2 食用方法。馬蘭可采摘后新鮮食用,也可將其曬干做干菜,食用時(shí)再水發(fā)。常見的烹調(diào)方法有炒、煮湯、涼拌等。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栽培技術(shù)
1 播種與分根繁殖
播種前施入適量的有機(jī)肥作基肥,在立春后播種,一般采用散播,力求種子播得均勻,不宜過密。生產(chǎn)上農(nóng)戶多采用分根繁殖,每年入冬前,挖掘馬蘭頭根,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土質(zhì)好的田塊,每667m2施有機(jī)肥2500kg、復(fù)合肥50kg,全耕層深施,整地筑成深溝高畦,畦寬130~150cm,在畦面上橫開淺溝,溝距20~30cm,溝深15cm左右,將馬蘭頭根切斷平鋪在溝底,覆土后削平踏實(shí),并澆足水,5~ 7d即活棵。
2 肥水管理
播種后15d左右出苗,播后如遇干旱,要經(jīng)常噴水,保持畦面濕潤,直至出苗。分根繁殖的馬蘭頭,視土壤墑情,及時(shí)澆水追肥,促使植株健壯,加速地下根莖生長。當(dāng)幼苗2~3片真葉時(shí),進(jìn)行第1次追肥,可施用腐熟的稀薄人糞尿,第2次追肥宜在采收前1周施入,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施肥量不宜過重,以氮肥(尿素)為主,配施磷鉀肥。
3 中耕除草間苗
馬蘭頭植株幼小,易與雜草混生,需及時(shí)除草。當(dāng)幼苗有5~8片真葉時(shí),開始經(jīng)常清除田間雜草,并及時(shí)追施肥水,促使植株生長發(fā)育。
4 病蟲害防治
野生馬蘭頭很少發(fā)生病蟲危害,一般不需噴藥。人工栽培的,注意對白粉病的防治。
5 采收
為了保證馬蘭頭的質(zhì)量,要視其生長情況采收,一般出苗后30~40d即可采摘幼苗,莖白葉綠的馬蘭頭幼嫩,采收時(shí),要挑大的摘,留下小的。成叢生長的可用刀割,留茬3~5cm,有新芽長出,即留3~ 4片葉摘尖。采摘后追施速效氮肥,促使植株健康生長,加快地下莖的擴(kuò)展。如大棚栽培,且棚內(nèi)溫濕度條件適宜,馬蘭頭生長迅速,一般可采收4~6次,每次667m2可采收500~600kg。
免責(zé)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quán)或其他權(quán)利,請通知我及時(shí)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