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大棗
赤豆大棗有三種做法。赤小豆有清熱解毒、寬腸理氣、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腎炎水腫、妊娠胎漏、產后缺乳諸癥。大棗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血等功效,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紅糖有補血、破瘀、去寒、緩肝等功效。三者合煮食,可收治療產后缺乳、產后貧血及產后浮腫、補血安神、補氣健脾等。
1做法一
處方: 赤小豆15克,大棗30克,雞蛋清適量。
制法: 將赤小豆與大棗一起烘干,共研為細末,用雞蛋清調成藥膏即可。
用法: 每日2—6次,外涂患處。
功能: 生肌止癢,收斂澀膚。
主治: 濕疹。
2做法二
用料
赤小豆60克,大棗12枚,紅糖35克,大米100克。
制法
①將赤小豆洗凈,用清水泡軟;大棗、大米淘洗干凈,備用。
②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赤小豆、大棗、大米煮粥,熟后調入紅糖即成。
食法
每日2次,連服10一15天。
適應癥
產后缺乳等。
3做法三
1、 將赤豆洗凈,放入鍋里,加入適量水煮開。
2、將赤豆煮至快酥爛時,把洗過的大棗放入。
3、赤豆、大棗都酥爛時,關火,放紅糖,攪拌溶化后即可飲用。
特點:有補血安神、補氣健脾等功效。有內熱的寶寶不要經常食用。
4功效
有清熱解毒、寬腸理氣、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腎炎水腫、妊娠胎漏、產后缺乳諸癥。
有清熱解毒、寬腸理氣、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腎炎水腫、妊娠胎漏、產后缺乳諸癥。
赤豆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說它“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治嘔,而治下痢腸,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 中醫認為赤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有滋補強壯,健脾養胃,利水除濕,和氣排膿,清熱解毒,通乳汁和補血的功能。不僅可用于跌打損傷,淤血腫痛,且對于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丹毒)也有消毒功用,特別有利于各種特發性水腫病人的食療,
大棗又名紅棗、干棗、棗子,起源于中國,在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種植歷史,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
大棗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血等功效。紅糖有補血、破瘀、去寒、緩肝等功效。三者合煮食,可收治療產后缺乳、產后貧血及產后浮腫、 補血安神、補氣健脾等。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