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餅
嫁女餅是廣東地區常見的地方名點。相傳最早派送嫁女餅就起始于三國時期。當時孫權為了收回被劉備長借不還的荊州,接受了周瑜所獻的“美人計”,假稱要將自己妹妹嫁給剛喪偶的劉備,接劉備至東吳成親。劉備將計就計,一入東吳境內派出兵士四處送禮餅,讓劉孫聯姻的喜事弄假成真,嫁女餅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了。
中文名
嫁女餅
別 稱
綾酥
主要原料
面粉
副作用
無
歷史典故
嫁女餅始于劉備迎娶孫夫人。流傳至今,派送嫁女餅習俗已成為婚禮中不可輕率的一環:一方面渲染喜慶,另一方面也是向親朋好友宣布女兒將出嫁的喜訊。所以從制作到售賣到包裝到送禮,都有著一套套“理論”。
寓意
四色綾酥顯吉利
廣東省婚宴最常見的嫁女餅,也叫綾酥。傳統禮餅中“綾酥”與衣飾典故有關。昔日豪門嫁娶以禮餅的豐厚顯示體面和氣派,綾羅綢緞乃貴族之四款華貴衣料,其中“綾”最名貴。故此,禮餅就以“綾酥”為首選,喻意榮華。
綾酥(價錢在1~4元不等)有黃、白、紅、橙四色之分:黃綾以豆蓉做餡,喻意貴族和皇氣;白綾以爽糖或五仁做餡,代表了女方的貞潔;紅綾最講究也最貴,以蓮蓉做餡,也有用冬蓉的,喻意喜慶的氣氛;橙綾則有豆沙或椰絲做餡,喻意小兩口今后生活金燦燦。有些綾酥中還可加入蛋黃,彰顯高貴。據了解,四色綾酥的出現,代表了老百姓對新人新生活的寄托,也從另一角度看到了對老人家的尊敬。因此,正宗的廣州人,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家的,都必定會按傳統辦事,務求大吉大利。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