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豆卷
蕓豆卷是北京地區特色傳統名點,主要用蕓豆豆沙制作而成。其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是慈禧的御前御點。
中文名
蕓豆卷
外文名
French Bean Rolls
主要原料
蕓豆,豆沙
是否含防腐劑
否
主要營養成分
鉀,鎂
適宜人群
所有人群
儲藏方法
冷藏或陰涼干燥處
口 味
香甜爽口
分 類
特色傳統名點
菜品制作
方法一
傳統的制作方法:
將蕓豆磨成碎豆瓣,去掉豆皮,放入沸水鍋中,加入堿和明礬,再多加些水,煮至將豆瓣搓捻一下成粉就算煮好了。
將蕓豆瓣撈出用布包好,上籠蒸一刻鐘取出,逐次舀一些豆瓣倒在馬尾籮上,刮擦成泥,晾涼后放入冰箱保存,以防吸潮。
將和好的蕓豆泥搓成圓條,放在濕布中間,壓成片狀,再抹成長方形薄片,鋪滿三分之一的濕布上,在上面鋪滿芝麻餡,將另一半濕布蓋在餡上,壓實。
將濕布揭開,將一半蕓豆泥卷成一個大卷圈,捏實后,撤出卷進去的濕布,按同樣方法,卷起另一半蕓豆泥即為蕓豆卷。
可是如果既沒有磨去蕓豆皮的工具,也找不到明礬和馬尾籮……于是,只好用自己的辦法來制作完全屬于自己的蕓豆卷啦。
先把大白蕓豆250克,沖洗干凈。用溫水浸泡8小時,原湯入鍋煮開,然后轉小火煮20分鐘。
晾涼以后,逐一剝去豆皮(這個過程比較麻煩,需要耐心)。把去皮的豆瓣用原湯繼續煮,邊煮邊把逐漸軟爛的豆瓣用勺子碾碎。注意攪拌,否則會糊鍋底。
第二次加熱也需要二十分鐘。再次晾涼的蕓豆糊糊要放入潮濕干凈的屜布里,拎起四角讓多余的汁液慢慢濾出。不要大力擰,水分太少也不好。待沒有水分出現,就可以把屜布和豆瓣一起放在案板上揉捏,直到沒有大顆粒為止。
用制作日本壽司的竹簾,把保鮮膜鋪在竹簾上,再取一份蕓豆末攤在上面。用勺背抹平,整理成半個厘米厚的長方條。然后包入豆沙或者黑芝麻餡,輕輕的卷好。
方法二
原料:白蕓豆500克,豆沙250克,堿少許。
制作過程:
1.用小磨將蕓豆破碎去皮,放在盆里,用開水泡一夜,把未磨掉的豆皮泡起來,再用溫水把豆皮泡掉。將蕓豆碎瓣放在開水鍋里煮,加少許堿,煮熟后用漏勺撈出,用布包好,上屜蒸20分鐘,取出過羅,將瓣擦成泥,泥通過籮而形成小細絲。
2.將蕓豆絲晾涼后,倒在濕布上,隔著布揉和成泥。取1尺5寸見方的濕白布平鋪在案板邊上,將蕓豆泥搓成1寸粗的條,放濕布中間,用刀面抹成1分厚、5寸長、2寸寬的長方形薄片,然后抹上一層豆沙,順著濕白布從長的邊緣兩面卷起,各一半后,合并為一個圓柱形,用雙手隔著布輕輕捏一捏,壓一壓。最后將布拉起,使卷慢慢地滾在案板上,先切去兩端不齊的邊,再切成六七分長的段,蕓豆卷即做成。
菜品特色
具有色澤雪白,質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營養價值
蕓豆是一種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
每百克含鉀1520毫克,鎂193.5毫克,鈉僅為0.8-0.9毫克,這個特點在營養治療上大有用武之地。
蕓豆尤其適合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低血鉀癥和忌鹽患者食用。 現代醫學分析認為,蕓豆還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種球蛋白等獨特成分。
蕓豆卷具有提高人體血身的免疫能力,增強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細胞,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對腫瘤細胞的發展有抑制作用,因而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其所含量尿素酶應用于肝昏迷患者效果很好。
食用須知
蕓豆是營養豐富的食品,不過其籽粒中含有一種毒蛋白,必須在高溫下才能被破壞,所以制作蕓豆卷的蕓豆必須煮熟煮透,消除不利因子,趨利避害,更好地發揮其營養效益。
飲食文化
慈禧與蕓豆卷:
傳說有一天,慈禧在靜心齋歇涼,忽聽大街上有銅鑼聲。
慈禧問是干什么的?當差的回答說是賣蕓豆卷的。慈禧讓當差的把那個人叫進來,那個人說:敬請老佛爺嘗嘗這蕓豆卷,香甜爽口,入口即化。慈禧嘗過后說好吃。于是就把這個人留在宮中,專門為她做小吃。
所獲榮譽
北京聽鸝館飯莊制作的蕓豆卷,1997年12月被中國烹飪協
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老北京小吃十三絕 。
蕓豆相關
蕓豆學名菜豆,蝶形花科菜豆屬。蕓豆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我國在16世紀末才開始引種栽培。
蕓豆營養豐富,據測定,每百克蕓豆含蛋白質23.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56.9克、鈣76毫克及豐富的B族維生素,鮮豆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從所含營養成分看,蛋白質含量高于雞肉,鈣含量是雞的7倍多,鐵為4倍,B話維生素也高于雞肉。
蕓豆可作為糧豆配合開發新營養主食品種的原料。蕓豆顆粒飽滿肥大,可煮可燉。蕓豆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我國古醫籍記載,蕓豆味甘平,性溫,具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氣等功用,是一種滋補食療佳品。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