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果
據說古代的基督徒社會里,圓形的面包(古代的主教石棺畫中常有圓體的面食)便是貝果最早前身。后來于公元1683年。一位奧地利維也納的焙師為了表達對波蘭皇從土耳其的入侵中解救奧地利的敬意,特別用酵母發酵的面團做成了最早的貝果圓圈餅。
中文名
貝果
英文名
Bagel
主要食材
高筋面粉,細砂糖,鹽,干酵母,佳多美Q
分 類
面點
口 味
香,韌
菜品特色
為什么會做成這種形狀呢?因為波蘭皇的騎術非常好,所以奧地利的烘焙師就把貝果做成像馬蹬的外形,而奧地利文的馬蹬就是Beugel,意為圓滿之意。之后貝果就在東歐廣受歡迎,東歐的
猶太人稱為 Buger,在后來的三世紀里,雖然貝果在各地的名稱不同,但原料和做法都保留傳統沒有改變。
到了公元1880年,許多東歐的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的屠殺來到美國,也把他們喜愛的貝果帶來,貝果也把當時猶太移民最多的紐約和芝加哥緊緊地連系在一起。猶太人的保守一向是世界有名,他們為了能保持貝果的傳統與配方,于是以紐約為根據地成立一個貝果的師傅公會,并嚴格管制制作與販賣,類似現在的專賣制度。只有公會師傅才能制作販賣,而且此一權力采世襲制只傳授給兒子。這也使貝果面包蒙上神秘的色彩!
貝果的發展
公元1960年初烘焙工業逐漸成熟,機器可取代大量人工,公會壟斷也被打破,于是這個發跡于紐約的猶太圈餅開始傳遍全美各地。之后,80年代由于健康飲食的觀念已成未來主流,于是貝果的低脂、低膽固醇、低發酵受到營養學家的青睞,在紐約的街頭更是處處可見,風行極致。到了今天貝果不再只是猶太人的常見早餐,而是一種沒有種族之分的通俗早餐,也成全美各地許多人最喜愛的面食之一。到了公元 1920 年市面出了新產品“ Cream Cheese”,從此 Cream Cheese就和Bagel成了最佳搭配。
做法
材料(10個量):高筋面粉——500克 細砂糖——25克 鹽——2小匙 干酵母——5克 水——380克
糖水材料:細砂糖——50克 水——1000克 佳多美Q----5克
制作:1、將干酵母溶于5倍30℃的溫水中(分量內),鹽、細砂糖,佳多美Q與剩余的水拌勻溶解備用。
2、高筋面粉筑成粉墻,倒入做法1的所有材料一起拌勻成團,搓揉至光滑不黏手。
3、面團滾圓置于抹油的容器中,蓋上保鮮膜,進行15分鐘的基礎發酵。
4、將面團取出分割成每個面包80克,醒面10分鐘后滾圓,再將面團用搟面棍搟開成為橢圓形面皮。將面皮一邊卷起,并一邊由左而右用手指將面皮慢慢捏合,使面團緊密地卷起,收口處必須緊和,以免烤焙時裂開。再將兩端結合成為圓圈狀,全部材料依序做好后,進行最后發酵20分鐘。
5、將糖水煮至沸騰,即可將發酵好的面團置入鍋中,兩面各煮1分鐘,即可撈起瀝干。
6、將煮過的面團排入烤盤,入烤箱以170℃烤約20分鐘即可。面包表面呈現金黃色澤時,即可出爐,待涼后切片食用。
營養價值
貝果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烘烤之前先用沸水將成形的面團略煮過。經過這道步驟之后貝果就產生一種特殊的韌性和風味。貝果的食用方式相當多樣,可蒸熱,或再烘烤,亦可微波加熱。橫切成二個圓,涂抹喜歡的果醬或奶油、調味醬,再搭配其它生鮮蔬果。當然亦可夾上煙熏火腿片或雞肉,更有異國風味。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