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學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葫蘆科南瓜屬的一個種,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莖常節(jié)部生根,葉柄粗壯,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質(zhì)稍柔軟,葉脈隆起,卷須稍粗壯,雌雄同株,果梗粗壯,有棱和槽,因品種而異,外面常有數(shù)條縱溝或無,種子多數(shù),長卵形或長圓形。
原產(chǎn)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傳入中國,現(xiàn)南北各地廣泛種植。南瓜的果實作肴饌,亦可代糧食。全株各部又供藥用,種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熱除濕、驅(qū)蟲的功效,對血吸蟲有控制和殺滅的作用,藤有清熱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中文學名:南瓜
拉丁學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et
別 稱:倭瓜、番瓜、飯瓜、番南瓜、北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五椏果亞綱
目:堇菜目
科:葫蘆科
族:南瓜族
屬:南瓜屬
種:南瓜
分布區(qū)域: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命名者及年代:Duch., 1818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蔓生草本;莖常節(jié)部生根,伸長達2-5米,密被白色短剛毛。
葉柄粗壯,長8-19厘米,被短剛毛;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質(zhì)稍柔軟,有5角或5淺裂,稀鈍,長12-25厘米,寬20-30厘米,側(cè)裂片較小,中間裂片較大,三角形,上面密被黃白色剛毛和茸毛,常有白斑,葉脈隆起,各裂片之中脈常延伸至頂端,成一小尖頭,背面色較淡,毛更明顯,邊緣有小而密的細齒,頂端稍鈍。卷須稍粗壯,與葉柄一樣被短剛毛和茸毛,3-5歧。
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萼筒鐘形,長5-6毫米,裂片條形,長1-1.5厘米,被柔毛,上部擴大成葉狀;花冠黃色,鐘狀,長8厘米,徑6厘米,5中裂,裂片邊緣反卷,具皺褶,先端急尖;雄蕊3,花絲腺體狀,長5-8毫米,花藥靠合,長15毫米,藥室折曲。雌花單生;子房1室,花柱短,柱頭3,膨大,頂端2裂。
果梗粗壯,有棱和槽,長5-7厘米,瓜蒂擴大成喇叭狀;瓠果形狀多樣,因品種而異,外面常有數(shù)條縱溝或無。種子多數(shù),長卵形或長圓形,灰白色,邊緣薄,長10-15毫米,寬7-10毫米。
地理分布
原產(chǎn)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亞洲栽培面積最多,其次為歐洲和南美洲。中國普遍栽培。
生長習性
南瓜是喜溫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為好。
栽培品種
中國品種
①蜜本南瓜:早熟雜交種,果實底部膨大,瓜身稍長,近似木瓜形,老熟果黃色,有淺黃色花斑。果肉細密甜糯。全生育期95天,單果重約2千克,對病毒病有較強抗性。
②黃狼南瓜:上海市優(yōu)良地方品種,又叫小閘南瓜。植株生長勢強,莖蔓粗,分杈多,節(jié)間長。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十五至十六節(jié),以后每隔一到三節(jié)出現(xiàn)雌花。果實長棒槌形,縱徑約45厘米,橫徑15厘米左右。果皮橙紅色,完全成熟后被蠟粉。果肉厚,肉質(zhì)細膩味甜,較耐貯運。全生育期110-120天,單果重1.5千克左右。
③大磨盤南瓜:北京市優(yōu)良地方品種,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八至第十節(jié)。果實呈扁圓形,狀似磨盤,橫徑30厘米左右,高約15厘米。嫩果皮色墨綠,完全成熟后變?yōu)榧t褐色
,有淺黃色條紋,被蠟粉。果肉橙黃色,含水分少,味甜質(zhì)面。
④小磨盤南瓜:早熟品種,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八至第十節(jié)。果實呈扁圓形,狀似小磨盤。嫩果皮色青綠,完全成熟后變?yōu)樽丶t色,有縱棱。果肉味甜質(zhì)面,單果重2千克左右。
⑤牛腿南瓜:晚熟品種,果實長筒形,末端膨大,內(nèi)有種子腔。果肉粗糙,肉質(zhì)較粉,耐貯運。全生育期110-120天,單果重1.5至4千克左右 。
⑥蛇南瓜:中熟品種,果實蛇形,種子腔所在的末端不膨大。果肉致密,味甜質(zhì)粉,糯性強品質(zhì)好。全生育期約100天。
⑦甘栗王:早熟雜交一代,生長勢強,莖蔓粗壯,葉色濃綠,第1雌花節(jié)位6-8節(jié),可連續(xù)出現(xiàn)雌花,坐果性好,果實發(fā)育期40天左右。單瓜重2千克左右,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果實整齊一致,商品率高。肉厚3.2厘米,肉質(zhì)致密,粉質(zhì)高,風味口感好。耐低溫弱光,抗熱,抗病毒病,適應(yīng)性廣。一般畝產(chǎn)2000千克左右。
⑧紅栗王:早熟雜交一代,生長勢較強,莖蔓粗壯,葉色綠,第1雌花節(jié)位4-6節(jié),可連續(xù)出現(xiàn)雌花,坐果性好,果實發(fā)育期35-40天。單瓜重1.5千克左右,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果實整齊一致,商品率高。肉厚3.0-3.2厘米,肉質(zhì)致密,粉質(zhì)高。耐低溫弱光,抗病毒病,適應(yīng)性廣。一般畝產(chǎn)1800-2000千克左右。
⑨砍瓜:是葫蘆科南瓜,屬于中國南瓜的一個變種。其生長特性和種植技術(shù),與普通南瓜基本相同,對自然環(huán)境、土壤要求不高,春夏均可種植,每棵瓜秧能結(jié)2至4個瓜,每個瓜長0.9至1.7米,重6至9公斤??彻现阅芸车粼偕?,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植物愈合素,這種成分可加速傷口恢復??彻暇G蔓攀緣,葉片為心形,背面有茸毛。同株異花,花呈黃色,為大喇叭形。雄花莖基部30-50厘米處開花,雌花莖基部150厘米處開花,一般以主蔓結(jié)瓜為主,杈瓜為輔。瓜形長圓柱形,瓜色先油綠后變黃色,長度一般是120厘米左右,最長可以達到150厘米左右,直徑12-15厘米。瓜的生理成熟期為20-26天??彻细蛋l(fā)達,對土壤的適應(yīng)性廣。
印度品種
①東升:由臺灣省農(nóng)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雜交種。葉片顏色深綠,分枝中等,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七至第八節(jié)。嫩果圓形皮色黃,完全成熟后變?yōu)槌燃t色扁圓果,有淺黃色條紋。果肉金黃色,纖維少,肉質(zhì)細密甜糯。單果重1.2千克左右。
②一品:由臺灣省農(nóng)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雜交種。果實扁圓形,果皮黑綠色,有灰綠色斑紋。果肉黃色,質(zhì)粉味甜。單果重1千克左右。
③早生赤栗:由北京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育成的早熟雜交種。生長勢強,連續(xù)坐果性好。果實扁圓形,果皮金紅色,有淺黃色條紋。果肉橘黃,質(zhì)粉味甜。全生育期80天左右,單果重約1.5千克。
④北京甜栗:由北京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育成的早熟雜交種。生長勢強,連續(xù)坐果性好。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有淺色斑紋。果肉黃色,質(zhì)細粉糯,口味香甜,品質(zhì)極佳。全生育期80天左右,單果重約1.5千克。
⑤錦栗:由湖南省瓜類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雜交種。果實墨綠色扁圓形,有淺色斑。果肉橙黃色,肉質(zhì)細密甜粉。單果重1.5千克左右。
⑥紅栗:由湖南省瓜類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雜交種。果實橙紅色扁圓形。果肉味甜質(zhì)粉。單果重2千克左右。
美洲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為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產(chǎn)中美洲至南美洲海拔較高的山谷里,生長環(huán)境極為嚴格,日照在13小時以上的地區(qū)或季節(jié)不會形成花芽,極為稀有。
繁殖方法
點播:每穴2-3粒,種子尖部朝下,覆土2-3厘米,澆透水,25-30℃時約1-2周發(fā)芽。
直播:可在頭年冬天將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將種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長,生長速度快,需在四、五、六月間追施肥料,并注意澆水。南瓜的管理比較粗放,因根系發(fā)達,葉節(jié)間生根,所以要注意培土,以便吸收養(yǎng)分。一苗南瓜可生許多枝叉,為不使養(yǎng)分過于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根,并根據(jù)地力和瓜苗長勢,在生有幾個胎后可打去頂芽。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澆水施肥,一般3-5葉溜一瓜,留瓜多則長不大。瓜腋處極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與瓜爭奪養(yǎng)分,使瓜養(yǎng)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栽培技術(shù)
定植
有3-5片真葉時可在晴天下午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小苗進行定植,每盆1株,種植深度以子葉平齊土面為宜,并澆透水。若為直播,則需疏去病弱的小苗,每穴留1株苗。
施肥
定植后約10天,噴施1次稀薄有機肥,以氮肥為主。植株開始爬蔓后生長迅速,8-10片真葉時進行第1次打頂,促使多萌發(fā)側(cè)蔓,此時可提前搭設(shè)支架。側(cè)蔓長50厘米以上時可采集嫩莖尖及葉柄食用,注意保留約5片葉,并用稍大的土塊壓住留下的莖蔓促使萌發(fā)氣生根。每次采摘后噴施1次以氮肥為主的稀薄腐熟有機肥。
支架
當蔓在土面上沿盆繞一圈后,可牽引莖蔓攀爬支架,使葉片均勻分布,枝條不相互遮擋。
管理
到一定階段后植株進入開花期,初期以雄花為主,可在早晨花朵將開未開時將雄花連花梗一并摘下,可供食用。雌花開始生長時,追施的腐熟有機肥以磷鉀肥為主,并減少或停止采收嫩莖尖。必要時進行人工授粉,須在早上8點前進行。通常每株有3-5個瓜正常生長即可(大型瓜留1-2個,微型瓜可適當增加,視植株長勢而定),過多的幼瓜或雌花要疏去,并對莖蔓進行適當打頂,以免養(yǎng)分供應(yīng)不足。較大的瓜可用網(wǎng)兜套好掛在牢固處,貼近地面的瓜可用泡沫塑料或木板等墊起與土壤隔離。
病蟲防治
南瓜的細菌性緣枯病,由細菌引起。病菌多從葉緣的水孔或整枝打杈的傷口侵入,并通過雨水、農(nóng)事操作等傳播蔓延。低溫高濕天氣,容易發(fā)病。地勢地洼,管理不善,肥料缺乏,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等發(fā)病嚴重。
防治方法:①種子消毒選用無病瓜留種,并進行種子消毒。可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1.5小時,或100萬單位農(nóng)用鏈霉素500倍液浸種2小時,用清水洗凈藥液后催芽播種。也可將干燥的種子放入70℃溫箱中干熱滅菌72h。②清潔土壤用無病菌土壤育苗,與非瓜類蔬菜實行2年以上輪作。生長期及收獲后清除病殘組織。③加強栽培管理溫室中栽培黃瓜要注意避免形成高溫高濕條件,覆蓋地膜,膜下澆水,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間濕度。上午黃瓜葉片上的水膜消失后再進行各種農(nóng)事操作,避免造成傷口。④藥劑防治發(fā)現(xiàn)病葉后及時摘除,并噴灑60%琥·乙膦鋁(DTM)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4%絡(luò)氨銅水劑3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根據(jù)病情發(fā)展情況,5-7天噴灑1次,連噴2-3次。
白粉?。菏芎r葉片或嫩莖出現(xiàn)白色霉斑,嚴重時整個
葉片布滿白粉??蛇x用70%粉銹寧700倍稀釋液,或硫懸浮劑250倍稀釋液,或50%多菌靈500倍稀釋液,或退菌特500倍稀釋液,或硫黃膠懸劑250倍稀釋液,或百菌清600倍稀釋液,或倍得力700倍稀釋液防治,交叉使用,連噴3-4次。
病毒病:受害植株葉面出現(xiàn)黃斑或深淺相間的斑駁花葉,葉面出現(xiàn)凹凸不平,莖蔓和頂葉扭縮??蛇x用20%病毒A或病毒一號500倍稀釋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稀釋液,或菌毒清400倍稀釋液,或83增坑劑100倍稀釋液,或菌毒寧600倍稀釋液,隔7-10天噴1次,連噴3次。
斑點?。菏芎χ耆~斑圓形至近圓形,濕度大時斑面密生小黑點,嚴重時斑點融合,導致葉片局部枯死??蛇x用70%托布津800倍稀釋液,或50%撲海因1500倍稀釋液,或75%百菌清800倍稀釋液,或硫懸浮劑500倍稀釋液,或倍得力600倍稀釋液防治,每半個月1次,連噴2次。
蟲害:主要有蚜蟲、黃蟲、瓜蠅、夜蛾等類害蟲。用抗蚜威加殺蟲雙或菊酯類農(nóng)藥交叉使用即可防治。
主要價值
營養(yǎng)
多糖類:南瓜多糖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細胞因子生成,通過活化補體等途徑對免疫系統(tǒng)發(fā)揮多方面的調(diào)節(jié)功能。
類胡蘿卜素:南瓜中豐富的類胡蘿卜素在機體內(nèi)可轉(zhuǎn)化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維生素A,從而對上皮組織的生長分化、維持正常視覺、促進骨骼的發(fā)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果膠:南瓜中的果膠能調(diào)節(jié)胃內(nèi)食物的吸收速率,使糖類吸收減慢,可溶性纖維素能推遲胃內(nèi)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后血糖上升。果膠還能和體內(nèi)多余的膽固醇結(jié)合在一起,使膽固醇吸收減少,血膽固醇濃度下降。
礦質(zhì)元素:南瓜含有豐富的鈷,在各類蔬菜中含鈷量居首位。鈷能活躍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造血功能,并參與人體內(nèi)維生素B12的合成,是人體胰島細胞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南瓜中所含的維生素C能防止硝酸鹽在消化道中轉(zhuǎn)變成致癌物質(zhì)亞硝酸。南瓜中含有的甘露醇,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質(zhì)亞硝胺的突變作用。有防癌功效。南瓜中含有豐富鋅,參與人體內(nèi)核酸、蛋白質(zhì)合成,是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固有成分,為人體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物質(zhì)。
氨基酸:南瓜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等含量較高。此外,南瓜中的抗壞血酸氧化酶基因型與煙草中相同,但活性明顯高于煙草,表明了在南瓜中免疫活性蛋白的含量較高。
南瓜葉: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zhì),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很高,使它具有出色的清熱解毒功效,夏季時用南瓜葉煮水喝,可以起到消暑除煩的作用。 [17]
食療
⑴解毒:南瓜內(nèi)含有維生素和果膠,果膠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結(jié)和消除體內(nèi)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zhì),如重金屬中的鉛、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
⑵保護胃黏膜,幫助消化:南瓜所含果膠還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進潰瘍面愈合,適宜于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⑶消除致癌物質(zhì):南瓜能消除致癌物質(zhì)亞硝胺的突變作用,有防癌功效,并能幫助肝、腎功能的恢復,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
藥用
南瓜:性溫,味甘。
【傣藥】麻邦罕(西傣):果柄治咽喉腫痛,吞咽困難,毒蛇咬傷,瘧疾《滇藥錄》。麻幫罕:果實治咽喉腫痛,吞咽困難,潰瘍《版納傣藥》。麻幫罕(西傣):果柄用于咽喉腫痛,吞咽困難,潰瘍《滇省志》、《傣藥錄》。麻巴罕:補中益氣,解毒殺蟲《傣醫(yī)藥》。
【佤藥】比奴,筆駑:功用同傣族《滇省志》。
【侗藥】同嘎:根用于上吐下瀉;果瓤治燒燙傷;果梗治急性乳腺炎《桂藥編》。
【苗藥】錫都:根功用同侗族《桂藥編》。
【景頗藥】Pihumzhi:種子治絳蟲《德宏藥錄》。
【阿昌藥】查潤及: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德昂藥】昂格倫: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彝藥】果實治療寄生蟲癥,慢性骨髓炎《哀牢》。阿拍高:瓜瓤用于骨折,外傷出血《滇省志》。
【水藥】女不,老南瓜:種子用于驅(qū)滴蟲《水族藥》。
【蒙藥】窩瓜音-烏日:種子用于絳蟲病,血吸蟲病《蒙藥》。
【苗藥】全株治蟲積腹痛,對血吸蟲有控制和殺滅作用《湘藍考》。Dobghunx到滾,F(xiàn)abdiel花丟,Dongbghab東干,Abdoub阿睹:種子及莖尖治療蛔蟲,燙傷,乳汁不通《苗醫(yī)藥》。
【畬藥】南瓜:瓤治療瘡癰腫。
南瓜葉:有治療刀傷的作用,大家平時可以把南瓜葉曬末,制成粉末存放起來,在生活中意外被刀傷害時,可以直接取出南瓜葉的粉末撒在傷口上,就能起到止血和止疼的作用。南瓜葉有治療有兒疳積的作用,如果小孩出現(xiàn)了疳積病癥,大家可以用南瓜葉五百克和腥豆葉兩百五十克一起曬干制成粉末,然后每次取出五錢與豬肝同時蒸,然后讓孩子食用,治療疳積的效果特別好。南瓜有治療痢疾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風火引起的下痢有出色功效,具體用法是把十片左右的南瓜葉去掉葉柄,然后加水煎制,煎好后加入少量的食鹽,然后飲用,連用五到六次,痢疾就能痊愈。
營養(yǎng)成分
每100克南瓜所含熱量26大卡。具體營養(yǎng)素含量詳見下表:
所含營養(yǎng)素 | 含量(每100克) | 單位 |
熱量 | 26 | 大卡 |
碳水化合物 | 6.5 | 克 |
脂肪 | 0.1 | 克 |
蛋白質(zhì) | 1 | 克 |
纖維素 | 0.5 | 克 |
植物文化
栽培歷史
南瓜原產(chǎn)于南美洲,已有9千年的栽培史,哥倫布將其帶回歐洲,以后被葡萄牙引種到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地,明代開始進入中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南瓜種出南番,轉(zhuǎn)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二月下種,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其子如冬瓜子,其肉厚色黃,不可生食,惟去皮瓤瀹,味如山藥,同豬肉煮食更良,亦可蜜煎。”
元代賈銘在《飲食須知》中也曾提到“南瓜”,他說:“南瓜,味甘,性溫,多食發(fā)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面同食。”但此時哥倫布尚未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而中國亦未發(fā)現(xiàn)南瓜的其他野生種,因此書中“南瓜”絕非今天我們所說的南瓜,而是其他的瓜類植物。只是今天的南瓜也不適合與羊肉同食,故以訛傳訛,甚至派生出“南瓜早就傳入中國”“亞洲也是南瓜原產(chǎn)地”等等錯誤的說法。
南瓜的優(yōu)點非常明顯,它產(chǎn)量大、易成活、營養(yǎng)豐富,荒年可以代糧,故又稱“飯瓜”“米瓜”?!侗笔МY錄》中說:“南瓜愈老愈佳,宜用子瞻煮黃州豬肉之法,少水緩火,蒸令極熟,味甘膩,且極香?!彼^“子瞻煮黃州豬肉之法”,就是蘇東坡制作東坡肉的方法,可見人們已將南瓜視為珍物。
從古籍上看,當時人們不僅吃果實,還吃葉,比如“以葉作菹,去筋凈乃妙”,花亦能食,“泡以開水鹽漬之,署日以代干菜”,但食花需去其心和須,否則太苦,而南瓜莖則可以“織屨及繅作絲為絳紃等物”。此外還用南瓜泡酒,被認為有利于保健,《本草求原》載:“蒸曬浸酒佳。其藤甘苦、微寒。平肝和胃,通經(jīng)絡(luò),利血脈。”
光緒之前甚少見“南瓜”之說,多以“番瓜”“翻瓜”“蕃瓜”“房瓜”“窩瓜”稱之,一方面是說它來自海外,一方面是說它體量巨大,此外還有“金瓜”一說,因為它色澤金黃,且有藥用價值。鴉片泛濫時,南瓜常被用作藥物,以治療煙癮。
南瓜傳入中國有多條路徑,但以廣東、福建、浙江為最早。中國人初期誤以為南瓜來自日本,故名之為“倭瓜”,因日本在中國之東,所以又稱南瓜為“東瓜”,此外還有進一步誤會為產(chǎn)自朝鮮半島,名之曰“高麗瓜”,而日本人則以為南瓜來自中國,所以稱它為“唐茄子”(當時日本人將中國產(chǎn)品概稱為唐物)。到了清代中后期,中國南方南瓜沿大運河向北移栽,特別是山東,成了北方南瓜種植重鎮(zhèn),人們開始意識到此瓜應(yīng)自南來,“南瓜”之稱開始流行。
民間習俗
中國江南區(qū),每逢立春家家吃南瓜,以示迎春。一些文人雅士在快要成熟的小巧“桃南瓜”表皮刻上詩文或圖案,隨著瓜的成熟,瓜皮上便留下了美麗的圖畫和詩文,把它擱置于案頭,可增添生活情趣。在西方許多國家,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萬圣節(jié)(Halloween)上,人們用南瓜雕空成一盞盞精美的南瓜燈籠,用它來祛邪避鬼,歡度節(jié)日。
民間傳說
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源于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JACK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后JACK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yīng)施法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死后,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于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放著,稱作“JACKLANTERN”,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
南瓜禮
清代海鹽區(qū)有個名人叫張藝堂,少年好學,人也聰明,但苦于家貧,無錢交納學費。當時有個大學問家叫了敬身,張藝堂欲拜他為師。第一次上師門時,身后背著個大布囊,里面裝著送給老師的禮物到了老師家,他放下沉重的布袋,從里面捧出兩只大南瓜,每只約重十余斤。旁人看了皆大笑,而丁敬身先生卻欣然受之,并當場烹瓜備飯,招待學生,這頓飯只有南瓜菜,但師生卻吃得津津有味。在海鹽一帶,“南瓜禮”一直傳為美談。
南瓜之最
截至2014年10月08日,瑞士農(nóng)場主培植了世界上最大的南瓜。在瑞士東部的一個小城舉行農(nóng)產(chǎn)品展覽會上展出的這只南瓜重953.5公斤。 】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quán)或其他權(quán)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