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棵菜(學名:Brassica narinosa L. H. Bailey )是十字花科,蕓苔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或栽培成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40厘米,全株無毛,根粗大,頂端有短根頸;莖叢生,基生葉蓮座狀、葉片圓卵形或倒卵形,墨綠色,有光澤,中脈寬,有縱條紋,側(cè)脈扇形;葉柄白色,稍有邊緣,總狀花序頂生;花淡黃色,萼片長圓形,頂端圓鈍;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角果長圓形,果瓣具顯明中脈及網(wǎng)狀側(cè)脈;喙寬且粗,種子球形,深棕色,種臍顯著。3-4月開花,5月結(jié)果。
原分布于中國,南京、上海一帶栽培最多,塌棵菜性喜冷涼,不耐高溫,喜光,對土壤適應(yīng)性較強,
塌棵菜是冬季主要蔬菜之一。
中文學名:塌棵菜
拉丁學名:Brassica narinosa L. H. Bailey
別 稱:塌菜、烏塌菜、踏古菜、太古菜、瓢兒菜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罌粟目
亞 目:白菜花亞目
科:十字花科
族:蕓苔族
屬:蕓薹屬
種:塌棵菜
命名者及年代:L. H. Bailey ,1922
形態(tài)特征
二年生或栽培成一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全株無毛,或基生葉下面偶有極疏生刺毛;根粗大,頂端有短根頸;莖叢生,上部有分枝。
基生葉蓮座狀、圓卵形或倒卵形,長10-20厘米,墨綠色,有光澤,不裂或基部有1-2對不顯著裂片,顯著皺縮,全緣或有疏生圓齒,中脈寬,有縱條紋,側(cè)脈扇形;葉柄白色,寬8-20毫米,稍有邊緣,有時具小裂片;上部葉近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10厘米,全緣,抱莖。
總狀花序頂生;花淡黃色,直徑6-8毫米;花梗長1-1.5厘米;萼片長圓形,長3-4毫米,頂端圓鈍;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7毫米,多脈紋,有短爪。
長角果長圓形,長2-4厘米,寬4-5毫米,扁平,果瓣具顯明中脈及網(wǎng)狀側(cè)脈;喙寬且粗,長4-8毫米;果梗粗壯,長1-1.5厘米,伸展或上部彎曲。種子球形,直徑約1毫米,深棕色,有細網(wǎng)狀窠穴,種臍顯著。花期3-4月,果期5月。
產(chǎn)地生境
原分布于中國,南京、上海一帶栽培最多。 塌棵菜性喜冷涼,不耐高溫,種子發(fā)芽適溫20-25℃,種子在15-30℃下經(jīng)1-3天發(fā)芽,生長發(fā)育適溫15-20℃,能耐零下8-10℃的低溫,在25℃以上高溫則生長不良。塌棵菜喜光,陰雨、弱光易引起徒長,莖節(jié)伸長,品質(zhì)下降。塌棵菜在生長盛期要求肥水充足,需氮肥較多,鉀肥次之,磷最少。對土壤適應(yīng)性較強,但以富含有機質(zhì)、保水保肥力強的微酸性粘壤土最適宜,較耐酸性土壤。塌棵菜喜濕但不耐澇。
繁殖方法
播前準備:選擇保水保肥力強、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作育苗地(秧、大田比為1:8-10),整地作畦,取適量細土備用,畦面澆透水后待播種。
床土消毒和藥劑拌種防苗期病害:播種前每平方米苗床用70%五氯硝基苯和50%福美雙各50克等量混合,或50%多菌靈或50%撲海因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克單獨使用,加半干細潮土10-15千克拌勻成藥土,以1/3藥土均勻撒于苗床床面作床底墊土,另2/3備用。藥劑拌種可用70%敵克松或50%福美雙均勻拌種,每100克種子用藥0.3克。
播種:每平方米苗床播種量為1.2-1.5克,均勻下籽后用剩余的2/3藥土覆蓋,蓋土厚度視土壤墑情而定,一般0.5-1厘米。播后2-3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適當控水、及時間苗,防止秧苗徒長。
栽培技術(shù)
適時移栽:大田應(yīng)于秧苗移栽前20天施足基肥,畝施餅肥200千克或羊棚灰2000千克。深耕作畦,苗齡30天左右時移入大田。移栽前苗床應(yīng)澆透水后拔苗,防止拔苗時斷根,以保留盡可能多的根系,利于移栽后早醒棵。
田間管理:塌棵菜田間管理較為簡單,主要是于移栽后及時澆足水,促進醒棵,醒棵后適當追施速效氮肥,畝施尿素3-5千克,入冬后可覆蓋土雜肥或草木灰保苗越冬。早春返青后追肥2-3次,每次畝用尿素3-5千克或碳酸氫銨10千克或人畜糞250千克,并進行中耕除草,控制雜草生長。
病蟲防治
病害
病毒病:連續(xù)高溫、干旱、蚜蟲多的條件下發(fā)病重、傳播快。要及時防治蚜蟲,發(fā)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霜霉病:葉片先是出現(xiàn)褪綠斑,然后呈褐色至枯黃色,進而壞死。發(fā)病時用72%克露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70%代森錳鋅500倍液、25%瑞毒霉1000倍液防治,交替噴霧防治,每7天噴1次。
軟腐病:及時消滅害蟲,防止咬傷植株,中耕等操作要避免傷害植株,以減少病害從傷口侵入。藥劑防治可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新植霉素或氯霉素100-200毫克/千克,60千克/667平方米噴霧防治。
蟲害
蚜蟲:蚜蟲俗稱膩蟲,喜歡群居葉背、花梗及嫩莖上,吸食植物汁液,分泌蜜露,造成葉片變形,植株生長不良,影響結(jié)球,降低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防治方法:⑴清潔田園:及時清除田間及其附近的雜草,減少蟲源。⑵藥劑防治:選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霧,對殺滅菜蚜有特效。此外,還可選用10%吡蟲啉1500倍液或3%啶蟲脒3000倍液或5%啶高氯3000倍液或0.3%苦參堿植物殺蟲劑500-1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效果明顯。
黃條跳甲:因鞘翅上具有黃色縱條紋而得名。成蟲食葉,以幼苗期危害最嚴重。剛出土的幼苗、子葉被吃后,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幼蟲剝食菜根,蛀成彎曲蟲道,并傳播軟腐病。防治方法:⑴清除蟲源:及時清除殘株落葉和雜草,并將其集中堆漚或焚毀。⑵輪作:藥劑防治:在成蟲發(fā)生盛期,可噴灑90%敵百蟲1200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40%氯戊菊酯6000倍液防治。
菜螟:幼蟲為鉆蛀性害蟲,為害白菜、菜薹幼苗期心葉及葉片,受害苗因生長點被破壞而停止生長或萎蔫死亡,造成缺苗斷壟。白菜受害后不能結(jié)球,菜薹不能抽薹。防治方法:⑴清除蟲源:蔬菜收獲后,清除殘株落葉,并進行深耕,以消滅菜螟的幼蟲和蛹。⑵適當調(diào)整播種期:將受害最重的幼苗期與菜螟產(chǎn)卵及幼蟲危害盛期錯開,以減輕其危害程度。⑶藥劑防治:幼苗出土后,在菜螟產(chǎn)卵盛期施藥1-2次,藥劑可選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6000倍液噴霧防治。
小菜蛾:初期幼蟲啃食葉肉,殘留表皮,呈一透明斑;3-4齡將葉食成孔洞,嚴重時咬成網(wǎng)狀。在苗期,小菜蛾常集于心葉上為害,影響結(jié)球。防治方法:⑴清潔田園:清除田間殘株和菜葉,減少蟲源。⑵藥劑防治: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5%定蟲隆乳油2500倍液或5%卡死克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噴霧防治。
菜青蟲:成蟲為白粉蝶,其幼蟲稱菜青蟲,主要為害葉片,輕者蟲孔累累,重者僅剩葉脈,影響植株生長發(fā)育和包心,蟲糞污染葉球同時還可導致軟腐病。防治方法:⑴清潔田園:清除田間殘株和爛葉,減少蟲源。⑵藥劑防治:用5%定蟲隆乳油2500倍液或5%卡死克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噴霧防治。
地蛆:幼蟲取食胚乳和子葉,引起幼芽腐爛不能出苗,也可從根莖部蛀入,順莖向上蛀食,使幼苗死亡,并造成軟腐病的發(fā)生和流行。防治方法:⑴施用腐熟肥料,不給地蛆提供繁衍場所。⑵藥劑防治:防治成蟲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每隔7-8天噴1次,連噴2-3次。防治幼蟲應(yīng)進行濕土灌藥,其農(nóng)藥可用敵百蟲晶體或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0.3%苦參堿植物殺蟲劑500-1000倍液潑澆防治。
主要價值
塌棵菜以墨綠色葉為產(chǎn)品器官,味甜鮮美,品質(zhì)佳,移栽后40天左右即可根據(jù)市場行情陸續(xù)采收上市, 為冬季主要蔬菜之一。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quán)或其他權(quán)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