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菜(學名: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又名蒪菜、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溫暖,適宜于清水池生長。由地下葡萄莖萌發須根和葉片,并發出4-6個分枝,形成叢生狀水中莖,再生分枝。深綠色橢圓形葉子互生,長約6至10厘米,每節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潛在水中,嫩莖和葉背有膠狀透明物質。夏季抽生花莖,開暗紅色小花。
嫩葉可供食用,莼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鮮美滑嫩,為珍貴蔬菜之一。莼菜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常食莼菜具有藥食兩用的保健作用。主產于中國浙江、江蘇兩省太湖流域和湖北省,4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采摘帶有卷葉的嫩梢。
- 中文學名:莼菜
- 拉丁學名: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
- 別 稱:水葵、莼、菁菜、蒪菜、馬蹄菜、湖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毛茛目
- 科:睡蓮科
- 亞 科:莼亞科
- 屬:莼屬
- 種:莼菜
- 命名者及年代:J.F.Gmel.,1791
形態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兩性,須根系,主要分布在10-15cm土層;根狀莖具葉及匍匐枝,后者在節部生根,并生具葉枝條及其它匍匐枝。葉橢圓狀矩圓形,長3.5-6厘米,寬5-10厘米,下面藍綠色,兩面無毛,從葉脈處皺縮;葉柄長25-40厘米,和花梗均有柔毛。花直徑1-2厘米,暗紫色;花梗長6-10厘米;萼片及花瓣條形,長1-1.5厘米,先端圓鈍;花藥條形,約長4毫 米;心皮條形,具微柔毛。堅果矩圓卵形,有3個或更多成熟心皮;種子1-2,卵形。花期6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于池塘湖沼。嫩莖葉作蔬菜。中國黃河以南、湖北西部利川及重慶市石柱縣所有沼澤池塘都有生長,在江蘇的太湖(還是“太湖八仙”之一),蘇北的高寶湖,尤其以湖北省利川市福寶山莼菜出口韓國、日本等國。杭州的西湖和雷波縣的馬湖,湖北省利川市和重慶石柱縣黃水鎮等地生產的莼菜聞名于世。采其尚未透露出水面的嫩葉食用,是一種地方名菜,古人所謂"莼鱸風味"中的"莼",就是指的這個菜,亦作藥用。
莼菜生長適溫為20~30℃,水質清潔、土壤肥沃、水深20~60 cm 的水域中生長好,水面溫度達40℃時生長緩慢, 氣溫低于15℃時生長逐漸停止,同化產物向莖中貯運,休眠芽形成。遇霜凍則葉片和部分水中莖枯死, 以地下莖和留存的水中莖越冬。
產地分布
莼菜原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許多地區,現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北美、加拿大等地,大洋洲東部及非洲西部均有分布。 是在中國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和江蘇七省,在北緯30°以南地區分布廣泛。
保護現狀
莼菜,屬睡蓮科的一種水草,列入中國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由于多年未做有效的品種提純復壯和品種保護,莼菜種性退化已經比較嚴重,質量和產量都在下降。2011年,西湖莼菜入選浙江省首批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名錄,并已在西湖區大清谷生態區和雙浦鎮各建立了一個占地5畝的西湖莼菜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展有關研究和保護工作。(引自杭州日報-西湖莼菜入選浙江首批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名錄,2011.1.11)
栽培技術
培育壯苗
育苗采用無性和有性兩種方法,一般采用無性繁殖,又稱為莖株繁殖。選擇土壤淤泥較厚,腐植質含量豐富,但淤泥不過深的田塊做苗床,整理好苗床,基土施足,苗床配好底肥,搭好塑料棚架,選用越冬休眠芽發育而成的營養株斜插在苗床上,蓋塑料膜。待營養株生長到一定長度后,向深度定植。
田塊修整
莼菜喜溫暖水濕,生長發育過程需要適宜強度,澄清水質,肥沃底土等環境條件。栽植田塊要選在無工業污染,能排能灌一年四季不于水的田塊。首先要加固成型田埂,深1米,做到不滲漏水,修筑好灌排水堰;二是田里培植加厚土層。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10-14厘米,含有機質2-3%,PH值4-6。每畝用腐熟堆廄肥1500千克或熟牛羊糞1500千克,腐熟餅肥50千克、復合肥20一25千克作底肥;三是消毒滅菌。用硫酸銅、草木灰、殺螺、菜籽餅等對栽培田進行消毒;四是采用化學除草。在莼菜移栽之前,畝用二鉀四氯150-200克水25千克噴霧栽培田一次。
適時移栽
莼菜一年四季均可栽植,尤以春季萌發前移栽成活率最高,又可當年收獲。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最佳時間。移栽時起苗剪成每段2-3節,采用穴栽,每穴一株,穴距30厘米,將植株插斜水中。
肥水管理
莼菜移栽當年,基肥充足就一般不需追肥。但在貧瘠土壤或基肥不足,發現葉小、發黃、芽細、膠質少時應及時追肥。一般畝施尿素5-10千克,并與粘性河沙和搓成湯團狀泥團,將泥團塞人水下莼菜穴土中,使其逐漸溶解,供植株陸續吸收。之后,每年冬春萌芽前畝施草塘泥1500千克或腐熟餅肥50千克,并加過磷酸鈣50千克。搞好水質、水位的控制管理。水位控制:初栽期水位深10-30厘米,由淺逐步加深;立夏后,水位逐漸加深到60-80厘米以上,但不超過1米。水質控制:透明度宜在40厘米以上,一旦過濃應立即換水,以保持清潔,以微流動的活水更佳。如為靜水池塘,應經常換水,以增加水中氧氣。
病蟲防治
莼菜的主要蟲害美甲蟲。食根金花蟲、螺螄、組以等。菱甲蟲發生初期用 25%殺蟲雙500倍液或 90%晶體敵百蟲 800倍液噴霧;食根金花蟲每畝用呋喃丹2-3千克拌細土25-30千克,做成核桃大小的藥丸施人士中;螺螄和蝌蚪用具螺殺每畝0.5-l千克,拌制毒土或用菜籽餅第畝5-10千克撒施。葉腐病是莼菜的主要病害,主要是采取預防措施:保護水質清潔、流動或經常換水,不使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移栽前用生石灰清田,生長期及時清除水綿和雜草,發病初期及時剪除發病病葉、病枝,并集中深埋或銷毀,防止其漫延和擴張。
適時采收
莼菜春季移栽后,到7月中下旬,莼菜葉基本蓋滿水面時即可采收。以后每年的5-10月份間分次采收。當年栽植的應少采多留,以養為主,為第二年高產打基礎。采摘莼菜必須掌握標準,即在卷葉基本長足,但尚未散開時連同葉和嫩梢一齊采摘。采得過嫩,花工大,產量低,效益差;采得老,葉松散,纖維和單寧成份增加,苦味重,品質低劣。所以,要視其植株生長快慢,一般隔5-10天采收一次。
罐藏保鮮
加工保鮮方法一般是采用的罐藏保鮮。其主要工藝流程是----青----冷卻----分級---- 加保---鮮劑----包裝---滅菌---檢驗---入庫。
主要價值
莼菜是珍貴的野生水生蔬菜,含有酸性多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組胺和微量元素等,其應用價值集中于醫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藥療
莼菜具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治熱痢、黃疽、癰腫、疔瘡。以全草入藥。性味:甘,寒。主治清熱解毒,止嘔。主治高血壓病,瀉痢,胃痛,嘔吐,反胃,癰疽疔腫,熱癤。鮮品煮食或搗爛吞服,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
《性奈》甘、寒,無毒。成分:葉的背面分泌一種類似瓊脂 (洋菜)的粘液,在末透露出水面的嫩葉,此種粘液更多。又含蛋白質、脂肪、多縮戊糖、沒食子酸等。功用 止嘔,止瀉痢,消炎解毒。
-
胃病:嘔吐翻胃(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鮮莼菜與鮮鯽魚同煮食(宜清淡一些,不要太咸)。亦有單用藥菜煮食治療胃癌,獲得滿意療效的報道。
-
高血壓:鮮莼菜加冰糖適量燉服。
-
癰疽疔腫,頭上熱癤,無名腫毒:鮮莼菜,鮮大青葉適量,一起搗爛,加白糖再搗如泥,敷于患部,干即更換。同時,另用溫黃酒送服此藥半杯,一日2次。
-
莼菜的粘液質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及多縮戊糖,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食之清胃火,瀉腸熱,搗爛外敷可治癰疽疔瘡。
-
莼菜粘液中的多糖,對實驗動物某些腫瘤有抑制作用,將加入癌瘤毒遺傳基因的B淋巴細胞和致癌物一起培養后,再把莼菜中的成分摻入,結果發現其對癌瘤毒的活化性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
治肺病,莼菜佐膳。久之自愈。
-
防治貧血、肝炎,莼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它是細胞生長分裂及維持神經細胞髓鞘完整所必需的成分,臨床上可用于防治惡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癥。益智健體。
-
莼菜中含有豐富的鋅,為植物中的“鋅王”,是小兒最佳的益智健體食品之一,可防治小兒多動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莼菜含有一種酸性雜多糖,它不僅能夠增加免疫器官--脾臟的重量,而且能明顯地促進巨噬細胞吞噬異物,是一種較好的免疫促進劑,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的發生。
營養
成分名稱 | 含量 | 成分名稱 | 含量 | 成分名稱 | 含量 |
---|---|---|---|---|---|
可食部
|
100
|
水分(克)
|
94.5
|
能量(千卡)
|
20
|
能量(千焦)
|
84
|
蛋白質(克)
|
1.4
|
脂肪(克)
|
0.1
|
碳水化合物(克)
|
3.8
|
膳食纖維(克)
|
0.5
|
膽固醇(毫克)
|
0
|
灰份(克)
|
0.2
|
維生素A(毫克)
|
55
|
胡蘿卜素(毫克)
|
330
|
視黃醇(毫克)
|
0
|
硫胺素(微克)
|
0
|
核黃素(毫克)
|
0.01
|
尼克酸(毫克)
|
0.1
|
維生素C(毫克)
|
0
|
維生素E(T)(毫克)
|
0.9
|
a-E
|
0.84
|
β-γ)-E
|
0.06
|
δ-E
|
0
|
鈣(毫克)
|
42
|
磷(毫克)
|
17
|
鉀(毫克)
|
2
|
鈉(毫克)
|
7.9
|
鎂(毫克)
|
3
|
鐵(毫克)
|
2.4
|
鋅(毫克)
|
0.67
|
硒(微克)
|
0.67
|
銅(毫克)
|
0.04
|
錳(毫克)
|
0.26
|
碘(毫克)
|
0
|
異亮氨酸
|
44
|
亮氨酸
|
86
|
賴氨酸
|
81
|
含硫氨基酸(T)
|
18
|
苯丙氨酸
|
45
|
酪氨酸
|
41
|
蘇氨酸
|
49
|
蛋氨酸
|
9
|
胱氨酸
|
9
|
芳香族氨基酸(T)
|
86
|
色氨酸
|
6
|
纈氨酸
|
61
|
精氨酸
|
71
|
組氨酸
|
31
|
丙氨酸
|
78
|
天冬氨酸
|
276
|
谷氨酸
|
122
|
甘氨酸
|
48
|
脯氨酸
|
56
|
菜譜
-
莼菜羹
-
莼菜鯽魚羹
-
西湖莼菜湯
-
涼拌莼菜
-
莼菜魚柳湯
-
莼菜鱸魚燴
-
莼菜銀魚羹
-
莼菜牛肉粥
-
莼菜氽魚片
-
莼菜雞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