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蔥(百合目百合科植物)
野蔥(Allium chrysanthum)為蔥科蔥屬(以前分類為百合科,新分類為蔥科)的植物,又名沙蔥、麥蔥、山蔥。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青海、甘肅、陜西、云南、西藏、四川、貴州、湖北等地,多生長于海拔2000米至45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及草地上。
野蔥莖細而圓,實心,直徑約2-3mm,吃起來很香,山坡平地上都有生長。生長在沙地的叫沙蔥;生長在水澤里的叫水蔥。野蔥開白花、黃花、紫花三種,結的果實像小蔥頭一樣大,其中紫色蔥花味道最好,是極佳的素食調味品。
- 中文學名:野蔥
- 拉丁學名:Allium fistulosum
- 別 稱:沙蔥、麥蔥、山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科:百合科
- 屬:蔥屬
- 種:蔥
形態特征
鱗莖圓柱狀至狹卵狀圓柱形,粗0.5-1(-1.5)厘米;鱗莖外皮紅褐色至褐色,薄革質,常條裂。葉圓柱狀,中空,比花葶短,粗1.5-4毫米?;ㄝ銏A柱狀,中空,高20-50厘米,中部粗1.5-3.5 毫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近與傘形花序等長;傘形花序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近等長,略短于花被片至為其長的1.5倍,基部無小苞片;花黃色至淡黃色;花被片卵狀矩圓形,鈍頭,長5-6.5毫米,寬 2-3毫米,外輪的稍短;花絲比花被片長1/4 至1倍,錐形,無齒,等長,在基部合生并與花被片貼生;子房倒卵球狀,腹縫線基部無凹陷的蜜穴1;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于海拔2000-4500米的山坡或草地上。
分布范圍
產安徽、青海(東部)、甘肅、陜西(南部)、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福建霞浦低海撥地,也少量分部生長。
物種區別
該種與黃花蔥(A. condensatum Turcz.)外形相似,不同處在于黃花蔥的花葶實心;小花?;烤咝“蛔臃扛箍p線基部具有短簾的凹陷蜜穴。
主要價值
野蔥味辛,性溫,無毒。長期食用可以強智益膽氣。將野蔥煮水浸泡或搗碎外敷在局部,主治各種山中毒物刺傷,山中溪水的沙虱,及箭傷等毒。
野蔥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糖類、維生素A原(主要在綠色蔥葉中含有)、食物纖維以及磷、鐵、鎂等礦物質等。
1. 生蔥像洋蔥、大蔥一樣,含烯丙基硫醚。而烯丙基硫醚會刺激胃液的分泌,且有助于食欲的增進。同時與維生素B1含量較多的食物一起攝取時,維生素B1所含的淀粉及糖質會變為熱量,而提高恢復疲勞的作用。
2. 蔥葉部分要比蔥白部分含有更多的維生素A、C及鈣。蔥中含有相當量的維生素C,有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于防止血壓升高所致的頭暈,使大腦保持靈活和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
3. 經常吃蔥的人,即便脂多體胖,但膽固醇并不增高,而且體質強壯。蔥含有微量元素硒,并可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含量,對預防胃癌及多種癌癥有一定作用。
4. 蔥含有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揮發油和辣素,能祛除腥腥膻等油膩厚味菜肴中的異味添加圖冊,產生特殊香氣,并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揮發性辣素還通過汗腺、呼吸道、泌尿系統排出時能輕微刺激刺激相關腺體的分泌,而起到發汗、祛痰、利尿作用。是治療感冒的中藥之一。
5. 蔥還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的作用,如果與蘑菇同食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功能主治
發汗,散寒,消腫,健胃。治傷風感冒,頭痛發燒,腹部冷痛,消化不良;能接骨。
食療價值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