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橘紅
越橘紅是從杜鵑花科越橘屬月結屬越橘果實破碎,用乙醇水溶液或水抽提、精制、減壓濃縮、或進一步干燥而制得,其主要著色物質是含矢車菊素和芍藥素的花青苷。
越橘紅為深紅色膏狀物,味酸甜清香,屬于花青素類色素。
- 中文名
- 越橘紅
- 外文名
- Cowberry Red
- 類 別
- 花青素類色素
- 主要成分
- 矢車菊—3—半乳糖苷
介紹
越橘屬---杜鵑花科植物,多年生落葉灌木,高至40厘米,花白色或粉紅色,果實為漿果,藍色或紅色,近圓形。其中藍果越橘(俗稱藍莓),在世界范圍內栽培面積最大。越橘原產北美,廣泛分布于北半球從北極到熱帶高山地區;
越橘屬喜生在有機質豐富、濕潤的酸性土壤,喜光。野生越橘抗寒能力極強,能耐-50℃的極端低溫。野生歐洲越橘大量分布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挪威)。
全世界約有130種以上,中國約有20余種,廣泛分布于東北及西南山區。越橘的栽培歷史較短,馴化研究最早(1908)始于美國 。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越橘進行引種馴化栽培。
越橘屬植物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人工培育的各種藍莓。
在中國北方,東北的長白山及大、小興安嶺一帶自然生長許多野生的篤斯越桔(俗稱篤斯、都柿)、越桔(俗稱紅豆)等藍莓類植物的野生品種資源。
在中國南方,越橘屬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幾省,利用價值較高的品種為烏飯樹。
越橘紅是從越橘果實中經抽提、精制、減壓濃縮、或進一步干燥而制得。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為、矢車菊—3—阿拉伯糖果苷、芍藥花革—3—阿拉伯糖苷等花青素類色素。
理化性質
深紅色膏狀物,味酸甜清香。在酸性條件下呈紅色,在堿性條件下呈橙黃色至紫青色,易溶于水和酸性乙醇,所得溶液色澤鮮艷透明,無沉淀,無異味,在乙醇溶液中其最大吸收波長為535nm。易與較活潑的金屬作用,故應避免與銅、鐵等金屬離子接觸。對光敏感,水溶液在一定光照條件下易褪色;當pH<2時,在空氣中不易氧化變質。
主要用途


越橘紅可用作食品著色劑。中國規定可用于果汁(味)類飲料、冰激淋,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一般用量為2.0一4.0g/kg(膏狀物)。
毒理學依據
1. LD50 小鼠口服27822mg/kg體重(雄性);小鼠口服30026mg/kg體重(雌性);大鼠口服36900mg/kg體重(雄性);大鼠口服29437mg/kg體重(雌性)。
2. 蓄積性試驗蓄積系數大于5,屬弱蓄積性。
3. 致突變試驗、Ames試驗無致突變作用,亦無明顯誘發畸變作用。
注意事項
編輯1. 越橘紅對環境的pH值敏感,色調隨pH值的變化而變化。在酸性條件下呈玫瑰紅色,適用于酸性飲料。
2. 越橘紅對高價陽離子,特別是對鐵離子敏感而變褐色,故配制溶液時最好用去離子水。
來源及制法
將杜鵑花科越橘屬越橘果實破碎,用水或乙醇水溶液抽提、過濾、精制、減壓濃縮,或進一步干燥而制得。
保藏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