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
菜心又名菜薹,十字花科蕓薹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適合播種在南方溫暖的地區,是我國南方的特產蔬菜之一。一年四季均可播種,現世界各地均有引種栽培。
中文學名
菜心
拉丁學名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
別 稱
白菜薹,水白菜花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五椏果亞綱
目
白花菜目
科
十字花科
屬
蕓薹屬
種
蕓薹
亞 種
蕓薹屬
分布區域
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安徽
起 源
中國南部,華東華南
草本/木本
草本
一年/多年
一二年生
貯 藏
溫度4~9℃,相對濕度90%左右
煮食方法
水煮,凈炒,涼拌,煮面
播種季節
四季均可
形態特征
菜心為十字花科蕓薹屬蕓薹種白菜亞種中以花薹為產品的變種。根系淺,抽薹前莖短縮,綠色,葉寬卵圓或橢圓形,葉緣波狀,葉片綠或黃綠;葉柄淺綠。抽生的花莖橫切面圓形,黃綠或綠色,花莖葉較小,卵圓,花莖下部的花莖葉葉柄短、上部的無葉柄。
根系特征
淺根系,須根多,再生能力較強。
莖部特征
抽薹前短縮,綠色。抽生的花薹圓形,黃綠或綠色。
葉狀特征
寬卵圓形或橢圓形,綠色或黃綠色,葉緣波狀,基部具有裂片或無,或葉翼延伸,葉脈明顯。葉柄狹長,有淺溝,橫切面為半月形,淺綠色。花莖上的葉片較小,卵形或披針形,下部的葉柄短,上部無葉柄。
花
總狀花序,完全花,具分枝。花冠黃色,十字形。雄蕊為四強雄蕊,雌蕊為合生雌蕊。上位子房,側膜胎座。
果
長角果,兩室,成熟時黃褐色。種子近圓形,褐色或黑褐色,細小,千粒重1.3~1.7克。
生長習性
生長條件
菜心喜溫和氣候,適應性廣,對光周期要求不嚴格,周年可栽培,適于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栽培。 溫度過高或過低,會導致菜薹纖細,產量低,質量差。
菜心生長發育的適溫為15~25℃。不同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適溫為25~30℃;葉片生長期需要的溫度稍低,適溫為15~20℃,15℃以下生長緩慢,30℃以上生長較困難。菜薹形成期適溫為15~20℃,在晝溫為20℃,夜溫為15℃時,菜薹發育良好,約20~30天可形成質量好、產量高的菜薹;在20~25℃時,菜薹發育較快,只需10~15天便可收獲,但菜薹細小,質量不佳。在25℃以上發育的菜薹質量更差。
日照條件
菜心屬長日照植物,但多數品種對光周期要求不嚴格,但充足陽光會有利于生長發育。在肥沃疏松的壤土上生長良好。花芽分化和菜薹生長快慢主要受溫度影響。
食用價值
營養含量
菜心品質柔嫩,味甘苦,營養豐富。每千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3~16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22~42克,還含有鈣410~1350毫克、磷270毫克、鐵13毫克。胡蘿卜素1~13.6毫克、核黃素0.3~1毫克、尼克酸3~8毫克、維生素C790毫克。
經濟價值
菜心在中國江南地區為食用習慣極廣的大路蔬菜。在中國北方地區生產面積很小,消費量也很小,屬稀特蔬菜行列。菜心在北方發展不起來,估計有如下原因:春夏季為菜心栽培適期,可是北方人喜食果菜類蔬菜。此時正值果菜上市期,黃瓜、番茄、茄子等蔬菜把菜心擠出了市場;秋季大白菜的產量高、栽培容易、群眾喜食是菜心無法比擬的,菜心自然不可能取代大白菜而大量栽培;菜心在江南有冬季持續生長、陸續采收供應上市的優勢,這一優勢在北方受嚴寒的限制發揮不出來。
上述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形勢。90年代后,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員交流頻繁,特別是廣東經濟的高速發展,廣東人員遍及全國各地。由此,廣東人的生活習慣、廣東人的食用要求也逐漸擴散到國內各地。他們喜食的菜心,也從賓館、飯店開始,逐漸擴大到市場上,需求量越來越大了。這一社會需求自然就刺激了生產的發展。
生長周期
菜心的個體發育為下列4個時期:
生長周期 | ||||
至種子發芽 | 至幼苗 | 至葉片生長 | 至菜薹形成 | 至開花結果 |
5-7天 | 14-18天 | 7-21天 | 14-18天 | 50-60天 |
種子發芽期
種子萌動至子葉展開,需5~7天。
幼苗期
第一真葉開始生長至第五片真葉平展,需14~18天。
葉片生長期
第六片真葉至植株現蕾,需7~21天。
菜薹形成期
從現蕾至菜薹采收,需14~18天。
開花結果期
初花至種子成熟,需50~60天。
不同品種的生育期長短不同,早中熟品種40~45天;晚熟品種葉片生長期和菜薹形成期較長,生育期為50~70天。
幼苗具2~3片真葉時開始花芽分化,現蕾以前以葉片生長為主,菜薹發育緩慢;現蕾后,菜薹迅速生長。菜薹形成期,節間迅速伸長和增粗。在適宜條件下,主薹采收后還抽生側薹,側薹采收多少因品種、栽培季節及栽培條件而異。
主要品類
按生長期長短和對栽培季節的適應性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等類型。
早熟類型
植株小,生長期短,抽薹早,菜薹細小,腋芽萌發力弱,以采收主薹為主,產量較低。較耐熱,對低溫敏感,溫度稍低就容易提早抽薹。
中熟類型
植株中等,生長期略長,生長較快,腋芽有一定萌發力,主薹、側薹兼收,以主薹為主,質量較好。對溫度適應性廣,耐熱性與早熟種相近,遇低溫易抽薹。
晚熟類型
植株較大,生長期較長,抽薹遲。腋芽萌發力強,主側薹兼收,采收期較長,菜薹產量較高。不耐熱。
栽培的品種
四九菜心
廣州地方品種,早熟類型。植株直立。葉片長橢圓形,黃綠色,葉柄淺綠色。主薹高約22厘米,橫徑1.5~2厘米,黃綠色,側薹少,早抽薹。品質中等。耐熱、耐濕、抗病,適于高溫多雨季節栽培。播種至初收需28~38天,連續收獲10天左右。
蕭崗菜心
廣州地方品種,早熟類型。植株直立。葉片長卵形,黃綠色。抽薹早,主薹高約25厘米,橫徑1.3~2厘米,薹葉狹卵形,易抽側薹。品質優良,耐熱性較弱。播種至收獲需35~40天,連續收獲10~15天。
一刀齊菜心
上海市寶山區特產。植株高約48厘米,葉片呈卵圓形,綠色,葉面平滑,無茸毛,全緣。葉柄細長,淺綠色。主薹綠色,只收主薹。該品種抗寒力中等,側枝生長勢極弱。品質佳,味鮮美,纖維少,質地嫩脆。
青柳葉菜心
廣州品種,中熟類型。植株直立,葉片長卵形,青綠色,葉柄淺綠色。主薹高32厘米,橫徑2厘米,青綠色。薹葉卵形,易抽側薹。品質優良。適于秋天生長,不耐高溫多雨。播種至初收需50天,連續收獲30~35天。
大花球菜心
廣州地方品種,晚熟類型。株形較大,葉片長卵形或寬卵形,綠色或黃綠色,葉柄淺綠色。抽薹較慢,主薹高36~40厘米,橫徑2~2.4厘米,黃綠色。易抽側薹,品質較好。可連續收獲30天左右。
三月青菜心
廣州地方品種。晚熟品種。植株直立,葉片寬卵形,青綠色,葉柄綠白色。抽薹慢,主薹高30厘米,橫徑1.2~1.5厘米,側薹少。品質中等。該種冬性強,不耐熱。播種至初收需50~55天,延續收獲10~15天。一般每公頃產11200~15000千克。
柳葉晚菜心
廣西柳州地方品種。植株高大,腋芽萌發力強,是大型品種。該種晚熟,冬性較強。生長期100~120天。每公頃產3700千克左右。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