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
淡豆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煩,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
中文學名:淡豆豉
別 稱:香豉、淡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豆目
科:豆科
屬:大豆屬
種:大豆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
采收時間:秋季
用 量:6~12g
毒 性:無毒
入藥部位
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種子。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解表,除煩,宣郁,解毒。
主治
用于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
相關配伍
1、與蔥白同用,可用于風寒感冒初起,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等癥。
2、與梔子同用,可用于外感熱病,邪熱內郁胸中,心中懊憹,煩熱不眠等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炒焦研末調敷。
炮制方法
取桑葉、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濾過,煎液拌入凈大豆1000g中,俟吸盡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內,用煎過的桑葉、青蒿渣覆蓋,悶使發酵至黃衣上遍時,取出,除去藥渣,洗凈,置容器內再悶15~20天,至充分發酵、香氣溢出時,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生理特性
一年生草本,高50~3750px。莖多分枝密生黃褐色長硬毛。淡豆豉粒呈橢圓形,略扁,長0.6~25px,直徑0.5~17.5px。表面黑色,皺縮不平,一側有棕色的條狀種臍。質柔軟,斷面棕黑色,子葉2片,肥厚。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產地
全國各地均產。
相關論述
1、《別錄》:“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又殺六畜胎子諸毒。”
2、《藥性論》:“主下血痢如刺者,治時疾熱病發汗,又寒熱風,胸中生瘡者。”
3、《本草綱目》:“下氣,調中。治傷寒溫毒發痘,嘔逆。”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