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子菜(菊科菊三七屬植物)
白子菜(學名:Gynura divaricata (L.) DC.)是菊科,菊三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60厘米,莖木質,干時具條棱,葉質厚,葉片卵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上面綠色,下面帶紫色,葉柄有短柔毛,上部葉漸小,苞葉狀,狹披針形或線形,羽狀淺裂,頭狀花序,花序梗被密短柔毛,具線形苞片。總苞鐘狀,長8-10毫米,寬6-8毫米,基部有數個線狀或絲狀小苞片;總苞片狹披針形,小花橙黃色,有香氣,花冠裂片長圓狀卵形,頂端紅色,瘦果圓柱形,8-10月開花結果。
分布于中國廣東、海南、香港、云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常生于山坡草地、荒坡和田邊潮濕處。
白子菜可旺火清炒、淖水涼拌,也可作為燉湯、魚、肉類及蛋等配料,白子菜的多種做法皆可保證色澤好、口感佳且無特殊氣味。白子菜具有降“三高”、治療壞血病及貧血、解毒、防癌、抗氧化、抗誘變、抗炎、抗菌、抗腫瘤、保肝利膽及調節免疫功能等生物活性。
- 中文名:白子菜
- 學 名:Gynura divaricata (L.) DC.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千里光族
- 亞 族:千里光亞族
- 屬:菊三七屬
- 種:白子菜
- 命名者及年代:(L.) DC.,1838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莖直立,或基部多少斜升,木質,干時具條棱,不分枝或有時上部有花序枝,無毛或被短柔毛,稍帶紫色。葉質厚,通常集中于下部,具柄或近無柄;葉片卵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2-15厘米,寬1.5-5厘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楔狀狹或下延成葉柄,近截形或微心形,邊緣具粗齒,有時提琴狀裂,稀全緣,上面綠色,下面帶紫色,側脈3-5對,細脈常連結成近平行的長圓形細網,干時呈清晰的黑線,兩面被短柔毛;葉柄長0.5-4厘米,有短柔毛,基部有卵形或半月形具齒的耳。上部葉漸小,苞葉狀,狹披針形或線形,羽狀淺裂,無柄,略抱莖。
頭狀花序直徑1.5-2厘米,通常(2) 3-5個在莖或枝端排成疏傘房狀圓錐花序,常呈叉狀分枝;花序梗長1-15厘米,被密短柔毛,具1-3線形苞片。總苞鐘狀,長8-10毫米,寬6-8毫米,基部有數個線狀或絲狀小苞片;總苞片1層,11-14個,狹披針形,長8-10毫米,寬1-2毫米,頂端漸尖,呈長三角形,邊緣干膜質,背面具3脈,被疏短毛或近無毛。小花橙黃色,有香氣,略伸出總苞;花冠長11-15毫米,管部細,長9-11毫米,上部擴大,裂片長圓狀卵形,頂端紅色,尖。花藥基部鈍或徽箭形;花柱分枝細,有錐形附器,被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長約5毫米,褐色,具10條肋,被微毛;冠毛白色,絹毛狀,長10-12毫米。花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生于山野疏林下或栽培于農舍附近田邊地角上。常生于山坡草地、荒坡和田邊潮濕處。海拔100-1800米。
分布范圍
分布于廣東(廣州、南海)、海南(澄邁、崖縣、萬寧、保亭、瓊中、瓊山等)、香港、云南(景東、紅河、綠春)、廣西。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百子菜的莖節部位易生不定根,在廣州全年均可扦插繁殖,以春、秋2季為宜,夏季應選擇陰涼地段作苗床,或加蓋遮陽網降溫,否則成活率低,冬天選擇避風溫暖處,或搭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溫。山東主要在春季繁殖。育苗宜選用細砂或疏松的砂壤土作床土,從健壯的母株上剪取老熟莖作插條,剪成具有3-5個節位、帶5-10片葉,約10-15厘米長的小段,除去基部葉片,將插條的1/2插入床土,扦插株行距為4-10厘米。有條件的可覆蓋遮陽網,減少插條水分損失。插后保持土壤濕潤和適宜的空氣濕度。以提高成活率。扦插后7天,插條即能發生不定根,12-15天后可移植至大田。春、秋2季直接剪取枝條扦插到大田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栽培技術
肥水管理:百子菜營養生長期長,在我國南方種植一般能終年生長,因此除了要追施速效肥外,生長期間要及時補施有機肥。定植后,經3-4天緩苗,即可薄施復合肥水提苗,15天后可追施腐熟的糞肥水4500-7500千克/公頃+尿素少量或復合肥150-225千克/公頃,以后每隔10天追速效肥1次。另外,每個月需增施1次有機肥,可用花生麩粉或腐熟的雞糞加細土施入,也可用正常產氣的沼液50倍液施入,生長后期可葉面噴施尿素或磷酸二氫鉀等肥料。百子菜生長量大,需保持土壤濕潤,必須用坑塘、河溝無污染的水或深井水澆灌,夏季高溫干旱,應早晚各淋水1次,中午嚴禁澆水,雨季則要及時排水,防澇漬。
中耕除草:植株封行前需進行1-2次中耕除草。中耕需在晴天進行。早春氣溫較低,中耕有利于提高地溫;夏季中耕則可保墑,增強土壤的通氣性,促進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封行后不宜中耕,但仍要增施有機肥和培土。
主要價值
食用特點及營養藥理作用:白子菜作為蔬菜栽培,管理相對簡便且一般無需噴施農藥,是一種純天然無公害特色蔬菜,食用白子菜在保證適當加量放油情況下,可旺火清炒、淖水涼拌,也可作為燉湯、魚、肉類及蛋等配料,白子菜的多種做法皆可保證色澤好、口感佳且無特殊氣味。近幾年自福建各地陸續人工開發栽培以來,白子菜作為蔬菜已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白子菜具有較髙的藥用和食用價值。作為蔬菜食用,白子菜具有普通蔬菜所富含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類、纖維素類、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綠色食物。同時,白子菜嫩莖葉還富含黃酮類、多糖、生物堿等活性成分,其中白子菜嫩莖葉中所含總黃酮為86.78毫克/克、維生素C2.52毫克/克、類胡蘿卜素0.09毫克/克、可溶性蛋白1.42毫克/克、槲皮素43.30毫克/克、綠原酸6.04毫克/克。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綠色食物。因此,白子菜具有降“三高”、治療壞血病及貧血、解毒、防癌、抗氧化、抗誘變、抗炎、抗菌、抗腫瘤、保肝利膽及調節免疫功能等生物活性。廣西民間常食用野菜白子菜用于防治高血壓、髙血脂癥及癌癥等,被稱為“神仙草”;而福建民間常以其嫩蓮葉泡茶來治療糖尿病。
植物研究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