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開店鋪的三點基礎

新開店鋪如何市場定位,都應該注意些什么?
店鋪能夠成功的持久營業,也是基于三點。這三點分別是:“你要熱愛這項食品“、”你知道如何做好吃“、”商圈需要這家店“。
下面解釋一下:
一、你要熱愛這項食品
經常有人發信問我,我要開個包子店,現在比較容易賺錢很火,行不行。
對此我認為如果你對包子沒有一定的愛好,建議還是不要跟風了。沒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沒對自己的產品沒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這個店恐怕很難長久。
你加盟別人也可以加盟,不能加盟也能山寨。2014 年最火的黃燜雞米飯,至少有數十個不同的品牌在競爭。這一撥流行風潮過了之后你該怎么辦?
比如:××叔叔××爺爺現烘芝士蛋糕,顧客已嘗試過,現在難以見到排隊的景象。第一撥開店的老板已經獲利了結、轉讓退出了,產品生命周期走向衰退,原有老板收了加盟費賣給你設備賺夠了,扭頭做新項目。
加盟的品牌不出新的點子刺激消費,經營指導也沒有繼續跟進,設備裝修轉讓費都在你頭上,作為加盟者的你應該怎么辦?
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想要開一家生命周期長、有競爭力的店,初心還是必須來自你自己。你自己愛吃的東西,你自己了解的東西。如果只是簡單把店鋪當一個買進賣出的生意,不會有什么好結果。
二、你知道如何做好吃
很多朋友覺得開店就是雇個師傅就行,店主負責挑選師傅并管理好師傅。但是我覺得你除了要有挑選師傅的能力,最好還必須能夠有輔導的能力。
看到此處,肯定有的朋友心里會問,大店的老板難道都必須會做各種菜嗎,那怎么可能?
大飯店的老板是當然不用會做各種菜,大型有大型的廚政管理辦法。如果你開業就能管理五十人以上的團隊,想必一定有一定的經驗和積累。
餐飲業最多一種的內部倒閉原因就是前場服務員和后廚不合。前場走了老板有時候還能自己接待客人,招個服務員最多兩周就恢復正常;但是后廚走了往往老板兩眼一抹黑。換了一個廚師,口味變得似是而非,你又只能干著急。老顧客不斷地發出”和上次來味道不太一樣“、”味道不如以前“、”在走下坡路的店“的反應……然后就倒閉了。
中小型特色專門店餐飲,賣的是風味口味。口味一變,就等于品牌變了。可口可樂換個味道就不再是可口可樂了,招牌菜換個味道也不再是你的招牌菜了。
不了解對的材料,容易被供應商帶上彎路。廚師也有可能收取回扣。不知道如何配合廚師修正出正確的味道就只能等死。廚師遲到、生病請假,又要如何頂上?
三、商圈需要這家店
如果商圈不需要你,店鋪則沒有開的必要。比如在人流量超大的地鐵站就適合開個快餐店,不適合開大型店鋪;比如商場內已經有烤肉店、火鍋店、日式鐵板燒,那開個套餐簡餐避開競爭就比較合適。
極端的例子是,在黑龍江伊春山里開一家人均消費 1000 元的高級餐廳,生意恐怕不會好到哪兒去。除非你店鋪已經到達了米其林三星的水準:值得為此特意安排一次旅行。歐洲也確實有幾家米其林在鄉下,因為他們已經做到了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準,其知名度和商圈已經擴大到這個境界了。
一般來說,消費越貴、店鋪越大、知名度越高,其輻射的商圈就越大。讓顧客能夠跨越整個城市去一試味道。
比如天上人間(哈哈哈)全國都知道,有消費能力的人到北京都想去試試。
比如黃太吉煎餅知名度已經打開,看到報道的人都想抱著了解互聯網思維的角度去吃吃看,商圈這時候就是全國級。
比如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知名度已經輻射到全世界了,商圈就是全世界。
但是一般店鋪的商圈,可能就在這個商場、這個社區、這條商業街里。顧客是為了去某處活動,順路去吃某家店。
這個周邊就是你的商圈,看商圈需不需要你,只要把自己當成是消費者走完這個商圈。你就能了解附近有多少競爭、消費層次如何、平時消費場景是怎么樣等等。能不能在此開店也就了然于心了。
四、總結
”你要熱愛這項食品“、”你知道如何做好吃“、”商圈需要這家店“這三個條件在開店前最好都具備。如果實在難以齊備,兩個條件也可以,剩下的靠自己努力。
比如已經具備了”你熱愛某項食品“,和”商圈需要這家店“,但是還不太會做也 OK。努力在不斷運營的過程中鉆研,只要有熱情,還是可以慢慢改進走向成功。
這么看來,”你熱愛某項食品“這個特點是最重要的,有心萬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