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餅

徽州餅為安徽小吃。徽州餅是安徽徽州地區的傳統點心,原名為棗泥酥馃。光緒年間有一徽州飲食經營者在揚州制作此面餅出售,頗受食者歡迎,故當地入稱之“徽州餅”。原料主要為上白面粉、黑棗;輔料為面酥、白糖,配料為豬油、麻油等。金黃色,扁圓形,外皮透明,香甜味美。黑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有極強的增強體內免疫力和加強補血的效果。男女老少皆適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徽州餅
適宜人群
男女老少皆適宜
主要原料
白面粉、黑棗
主要營養成分
豐富的維生素,有極強的增強體內免疫力和加強補血的效果
特點
成品光澤黃亮,酥香甜潤。 金黃色,扁圓形,外皮透明,香甜味美。
歷史
相傳“徽州餅”是一位微州師傅傳入揚州而得名。后由揚州廚師沈大接做,沈大死后,由其弟沈四接做,后又有揚州廚師陳小四子繼承并加以改進,已成為揚州的家常面點,很受消費者歡迎,不僅揚州老幼皆知,在徽州也很有名氣。解放前曾一度停產,直至公私合營時期才恢復供應。餡心有“棗泥”、“五仁”、“干菜”、“火腿”、“香腸”、“肉松”等數種。在徽州地區,當地人稱作“塌果”。到黃山、西遞宏村旅游時經常能看到路邊有賣徽州餅的。
制法
徽州餅將面粉將面拉成長條,包入面酥再次揉均勻后,摘成若干個面劑放好。將黑棗蒸爛去皮核壓成泥餡。將摘好的面劑一個個壓成皮子,用每個皮子包入適量棗泥餡,再搟成直徑一寸左右的生圓餅。將平底鍋放火上,先抹上一層水,再放上生圓餅,反復轉翻,每翻一次,抹一次麻油,約15分鐘即成。
方法一
制作方法:
2.將黑棗蒸爛,去皮核壓成泥,用豬油加白糖炒干稠,即成棗泥餡。
3.將摘好的面劑一個個壓成皮子,用每個皮子包入適量棗泥餡,再搟成直徑3厘米左右的生圓餅。
4.將平底鍋放火上,先抹上一層水,再放上生圓餅,反復轉翻,每翻一次,抹一次麻油,約15分鐘即成。
方法二
制作方法:1.選用上等紅棗放入盆內,用清水泡漲,洗凈,入籠蒸1小時左右取出,在銅絲羅篩內擦成泥狀,除去皮和核。
2.鍋內放入芝麻油和白糖溶化,加入棗泥,用小火炒至稠糊、能掛在鍋鏟上時,盛起晾涼即成棗泥餡料。
3.盆內加面粉50克、泡多源A,熟豬油拌勻,擦成油酥面。剩余的面粉先用150克開水燙面,再加入冷水150克,反復搓揉上勁,蓋上濕布略餳,揉開,拉成長條,包入油酥面,摘成22個面劑,逐個按成圓面皮,每個包入棗泥餡料25克,收口捏緊,口向下,用小搟面杖輕輕搟成直徑約6.5厘米的圓餅,即成餅生坯。
4.平鍋置木炭小火上燒熱,將餅坯一面刷上芝麻油,將有油的一面朝下放在鍋內,另一而也刷上一層芝麻油,待一面烙至微黃色時,翻身烙另一面。如此反復4次,烙至兩面呈平透明狀時,即可出鍋。
制作要領
1.蒸棗時盆內加水入籠蒸制;
2.和面加冷水時要分次加入,不要一次加足;
3.和好的面困要揉勻餳透;
4.搟好的圓餅生坯要厚薄均勻;
5.烙制時翻一次身要刷次芝麻油。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