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嫂面

宋嫂面是四川成都傳統(tǒng)小吃,由成都人仿制宋朝汴梁人宋嫂作法,將魚肉、芽菜、香菌等制成魚羹作紹子加面中,其味鮮美無比,稱為宋嫂面。面食,鮮香滋潤,入口爽滑。此面是仿宋嫂魚羹法并結(jié)合四川特點,加以改進而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宋嫂面
主要食材
鱖魚
分類
杭幫菜
口味
爽口
面名由來
宋嫂面來源于宋嫂魚羹,而宋嫂魚羹是一道杭幫菜,在四大菜系中,大致走的淮揚菜一路。北宋汴梁人宋五嫂,隨宋室南遷來臨安(今杭州),和小叔一起在西湖以捕魚為生。一次,小叔得了重感冒,宋嫂用鱖魚及椒、姜、酒、醋等佐料燒了一碗魚羹,小叔喝了鮮美可口的魚羹,頓時痊愈。小叔覺得魚羹如此鮮美可口,何不開一小店專賣?于是宋嫂就開始賣起了魚羹,是先將鱖魚蒸熟剔去皮骨,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及雞湯等佐料烹制,成菜色澤悅目,鮮嫩潤滑,若似蟹羹,故又被稱為"賽蟹羹"。一天,乾隆皇帝來游西湖,品嘗了宋嫂做的魚羹,大加贊賞,題字并賜金賞銀,從此,"宋嫂魚羹"名傳四方。有詩為證:"一碗魚羹值幾錢,舊京遺制動天顏。時人信值來爭市,半買君恩半買鮮。"
風(fēng)味特色
筋薄光滑,味道鮮美 ;
所屬地區(qū):四川小吃
工藝:熬煮氽燉燴燜法
制作原料
手工細面條1000克,水發(fā)香茹25克,冬筍75克,鮮鯉魚肉500克,雞蛋清30克,濕淀粉25克,芽菜25克,蔥、蝦仁各50克,生姜10克,料酒50克,醋15克,鮮肉湯500克,豆瓣醬50克,鹽、味精、胡椒粉少許,冷水100克,醬油100克,花椒油25克,油脂100克,熟豬油500克,干淀粉25克,鱔魚骨250克
制作工具
刀、砧板、不銹鋼煮鍋、炒鍋等
煮制流程
1. 將鯉魚宰殺后洗凈,去骨、皮后切成指甲片狀,放于容器中。
2. 加適量精鹽、料酒、雞蛋清、淀粉及冷水調(diào)拌均勻。
3. 將豆瓣醬剁細,香菇、冬筍切成片狀,蝦仁、芽菜剁細,蔥切成蔥花。
4. 將熟豬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魚片,倒入漏勺內(nèi)瀝去余油。
5. 將油脂燒熱,放入豆瓣醬煸出紅油,摻入鮮湯燒沸。
6. 撈出豆瓣渣,放入魚骨、鱔魚骨、蔥花、姜塊,煮出香味后,將各種原料撈出。
7. 再加入蝦仁、冬筍片、香菇,稍煮,加入鹽、魚片、醋,用濕淀粉勾芡,最后加入花椒油制成臊子。
8. 將醬油、胡椒粉、75克熟豬油、紅辣椒油、味精分別放于20個碗中。
9. 水沸后放入面條,煮熟后撈入碗內(nèi),澆上臊子,撒上蔥花。
免責(zé)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quán)或其他權(quán)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