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牛肉粉

花溪牛肉粉發(fā)源地貴陽花溪地區(qū),是貴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其獨特的湯料,由多種名貴中草藥精心嚴格制作,做出的牛肉粉與眾不同,湯鮮味美,肉香。吃過的人贊不絕口。
貴州花溪牛肉粉由牛骨熬制的濃湯,爽滑的米粉,上等的黃牛肉,撒上一勺花溪辣椒面制成。
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回憶起牛肉粉時特別談到,一個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記得住鄉(xiāng)愁,比如小時候愛吃的東西。每個地方都有讓大家留念的東西,不要小看這種幸福感,因為這種幸福感能留得住人,貴陽應(yīng)該有它吸引人的地方,這是它的多彩因素之一。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貴州牛肉粉
-
主要食材牛肉,米粉
原料調(diào)料
新鮮貴州黃牛肉1000克,米粉按人配需要量、泡酸蓮白、酸蘿卜、酸菜(用青菜制成)、牛油、蔥、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葉、茴香、桂皮、鹽、干辣椒、蕪荽、味精,富磷聯(lián)B等適量。
方法步驟
將牛肉洗凈切成大塊入鍋煮至半生撈起,用凈鍋加水、糖色、香料(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葉、茴香、桂皮、鹽、干辣椒、味精)燒開,放入一半牛肉煮至熟透,撈出、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的薄片;將富磷聯(lián)B用溫水溶解后加入腌制牛肉的水中腌制,另一半牛肉切成見方小丁用小火燉。
米粉用清水漂一下待用;糊辣椒面,用干辣椒烤脆微糊打成面(不要太碎);酸蓮花白切成1.5-2厘米長段;香菜切成8毫米左右的段待用。
米粉(一碗150克-200克)放入開水鍋中燙透,撈入湯碗里,在米粉上鋪上牛肉片(25克),蓋上燉熟的牛肉丁(25克),放上適量的酸菜、酸蘿卜,加上少許牛油,灑上香菜節(jié),最后澆上滾燙的原汁湯、混合油、味精、花椒粉、煳辣椒、胡椒粉即成色、香、味具全的一道地道貴州美食。
風(fēng)味特色
注意事項
米粉,用清水漂過
糊辣椒面,用干辣椒烤脆微糊打成面(不要太碎)
牛肉片要切得薄,為保證湯清,最好不要加醬油和油辣椒(不過分清湯和紅油湯),糊辣椒面按各人的口味放,原湯要加上適量的鹽,味不夠根據(jù)口味再加。
生活方式
在外地人眼里,牛肉粉是來到貴陽不得不嘗的招牌小吃;在貴陽人眼里,牛肉粉則早已融入了貴陽人的生活。每天清晨,對于大多數(shù)貴陽人來說,不是在吃牛肉粉,就是在去牛肉粉店的路上。牛肉粉在貴陽人心中的地位,相當于臊子面之于陜西人,過橋米線之于云南人,小面之于重慶人。看看貴陽滿大街隨處可見的24小時營業(yè)的牛肉粉店就能知道,牛肉粉在貴陽人心中,早已超越了早餐的范疇。不僅當做早餐,也可以作為午飯、晚飯甚至宵夜。隨著物價上漲,如今的牛肉粉單碗最高要賣到10元一碗,這個價格一度讓外地人對貴陽留下了"人均收入不高,早餐卻比國內(nèi)大多地方都貴"的印象。盡管如此,但牛肉小吃評價
2014年3月8日早上,貴陽市寶山北路一家牛肉粉店人頭攢動,等著交錢拿號的食客排起了長隊。
牛肉粉并不只是在市井間流行的普通小吃,它還頻頻入選政府接待的宴請菜單,多次款待重要嘉賓。2006年,前香港特首曾蔭權(quán)率150余人的考察團來我省考察合作。為了接待好特首一行,考慮到香港人的口味和用餐方式,貴陽市政府招待午宴其中一道便是夜郎牛肉粉。2013年生態(tài)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舉行期間,為了讓前來參會的嘉賓享受多彩貴州飲食文化,組委會還在用餐上圍繞"節(jié)儉、特色"進行了精心準備,牛肉粉再次作為貴州特色美食,與青巖竹葉粑、糕粑稀飯、洋芋粑、豆腐圓子、腸旺面等小吃,登上餐桌。
發(fā)展機遇
習(xí)近平總書記的評價,也讓貴陽的本土美食經(jīng)營者看到了發(fā)展的春天。黃偉是貴陽市師賜福腸旺面的老板,盡管自己經(jīng)營的是腸旺面,但是在他看來,習(xí)近平總書記提到的貴陽人應(yīng)該具備的家鄉(xiāng)幸福感,也包括貴陽所有的本土美食。習(xí)近平總書記的評價使包括牛肉粉、腸旺面等貴州美食將迎來發(fā)展機遇,他正在醞釀采取更為科學(xué)的工藝,解決腸旺面走加盟路線的技術(shù)困難。
免責(zé)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quán)或其他權(quán)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