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春卷
云南春卷,產生于民間,是春游踏青的應時小吃。云南春卷是云南人民在長期的飲食實踐中,總結和創新出來的一個品種,有別于我國其它地區的春卷口味,突出了云南地方特色,具有色澤金黃,整齊美觀,外酥內軟,咸中回甜,餡鮮味美等特點。
|
|
1簡要介紹
云南春卷,產生于民間,是春游踏青的應時小吃。云南春卷是云南人民在長期的飲食實踐中,總結和創新出來的一個品種,有別于我國其它地區的春卷口味,突出了云南地方特色。云南春卷以香椿 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炸為主,口味屬于咸鮮,云南春卷配科多,要用甜醬油調味,特別要加香椿和韭菜以顯示春臨大地,百物復蘇,春意盎然。成品色澤金黃,整齊美觀,外酥內軟,咸中回甜,餡鮮味美,蘸吃醋汁,醒腦開胃。
2食材介紹
主料
面粉150克。
配料
淀粉100克,鮮豬肉未200克,香椿、豆芽、韭菜各80克,雞蛋3個,水發金鉤、玉蘭片、冬菇末各20克,熱火腿未30克。
3制作方法
4歷史
春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北方人也稱為“春餅”。據傳在東晉時代就有。那時叫“春盤”。當時人們每到立春這一天,就將面粉制成的薄餅攤在盤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稱“春盤”。那時不僅立春這一天食用,春游時人們也帶上“春盤”。
到了唐宋時,這種風氣更為盛行。著名詩人杜甫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和陸游的“春日春盤節物新”的詩句,都真實地反映了唐宋時期人們這一生活習俗。在唐代,春盤又叫五辛盤。明代李時珍說:“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以后春盤、五辛盤又演變為春餅。宋朝吳自牧在《夢粱錄》中這樣描述:“常熟糍糕,餛飩瓦鈴兒,春餅、菜餅、圓子湯。”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餅。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打春》中記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鬧也。”這樣,吃春餅逐漸成了一種傳統習俗,以圖吉祥如意,消災去難。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