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夾餅
麥芽糖夾餅是香港特色小吃,是續凈食外另一種受大眾喜愛的食法,常為街頭小吃。
|
|
1基本簡介
麥芽糖夾餅是港澳、臺灣的一種街頭小食,在臺灣,一般以麥芽餅稱之,而臺灣 閩南語以麥芽告餅稱之,以兩塊餅干或特制煎餅夾著繞著小木(或竹)支的麥芽糖就成為麥芽糖夾餅。以前是 港澳及臺灣受歡迎的街頭小食,但現時已不常見,在港澳地區,僅于以懷舊作為賣點的香港旅游景點(如大澳)和澳門的 白鴿巢公園前地、二龍喉公園前的商鋪前等地有售;在臺灣亦不常見,通常僅見于民俗攤位、部分傳統菜市場、及部分夜市攤位,但能見度略高于港澳。
2制作方法
制法為: 先用竹筷卷起適量麥芽糖,
再用兩塊梳打餅夾起便可食用。
作為小食的配料,如甜品。
加上椰絲食用,多和麥芽糖夾餅一起食用。
燒烤用,像 蜂蜜般使用。
制作燒臘食物時加入。
麥芽糖的制作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先將 小麥浸泡后讓其發芽到三四厘米長,取其芽切碎待用。然后 麥芽糖將糯米洗凈后倒進鍋燜熟并與切碎的麥芽攪拌均勻,讓它發酵3~4小時,直至轉化出汁液。而后濾出汁液用大火煎熬成糊狀,冷卻后即成琥珀狀糖塊。食用時將其加熱,再用兩根木棒攪出,如拉面般將糖塊拉至銀白色即可。 一。麥芽糖在家庭作坊中便可生產,主要制作方法是:
1、選料。選擇干燥、純凈、無雜質的小麥(或大麥)、玉米(或 糯米)、以及無霉爛變質的紅薯作原料。小麥與其他原料的配比為1:10,即1千克小麥(或大麥),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以及紅薯等。玉米需粉碎成小米大小,紅薯需粉碎成豆渣狀,但不能粉碎成粉狀。
2、育芽。將小麥麥?;虼篼滬溋O磧簦湃肽就盎蛲吒變龋铀?。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卻水,冬天用溫水。將麥粒浸泡24小時后撈出,放入籮筐內,每天用溫水淋芽兩三次,水溫不要超過30℃。經過3天—4天后,待麥粒長出二葉包心時,將其切成碎段,且越碎越好。
3、蒸煮。將玉米碎?;蚺疵紫磧?,在水中浸泡4小時—6小時,待吸水膨脹后,撈起瀝干,置于大飯鍋或 麥芽糖 蒸籠內,以100℃蒸至玉米碎?;蚺疵谉o硬心時,取出鋪攤于 竹席上,晾涼至40℃—50℃。
4、發酵。將晾涼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麥芽或大麥芽,發酵5小時—6小時,再裝入布袋內,扎牢袋口。
5、壓榨。將布袋置于壓榨機或土制 榨汁機上,榨出汁液,即為麥芽糖。
6、濃縮。炸出的汁液經過加熱熬煮,便可濃縮成一定的濃度,當水分小于18%的時候可在陰涼干燥處保存1年以上。水分小于15%可以在陰涼干燥處保存若干時間。
4醫學價值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