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
茶油,油茶籽油俗稱,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從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凈,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
油茶俗稱山茶、野茶、白花茶,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優質食用油料植物。油茶與茶葉(學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為同屬不同種,它們所結的種子榨出的植物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稱為油茶籽油,后者稱為茶葉籽油。
全球油茶籽油產量的90%以上來自中國。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中國就開始栽種油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生長在中國南方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區的天然無污染的高山及丘陵地帶,10多個省都能種植,主要產區在中國的湖南、江西、廣西、重慶等省、市(區),全國現有栽培面積約4500萬畝,年產油茶籽100萬噸,產油茶籽油27萬噸。茶油是中國政府提倡推廣的純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茶油
-
外文名稱Camellia oil
-
術名油茶籽油
-
別名山茶油、茶油
-
油種木本植物油
-
科屬山茶科植物
生長條件
油茶是中國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樹種,南方15個省區有自然分布,現有面積6000萬畝,油茶頒在低緯度,低海拔土層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區、適合生產在酸性土壤PH值為5-6。5之間最好,年平均溫度為14℃-21℃,年降雨量為800-2000mm。無霜期為200-360天,海拔300m以下,極端低溫達-17℃,≥10℃,積溫為4250-7000℃。
茶油產業
油茶是中國特有的油料樹種,其果實可提煉重要的天然綠色有機保健食用油——茶油。據《山海經》記載,中國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種種原因,茶油卻長期以來“藏在深閨人未識”,國人尤其是北方地區普遍對茶油缺乏足夠的認知,由于畝產低、回報周期長等原因,油茶的產業化更是步伐緩慢甚至出現倒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對茶油和橄欖油進行的對比研究表明,茶油與橄欖油的成分盡管有相似之處,但茶油的食療雙重功能實際上優于橄欖油,也優于其它任何油脂。橄欖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達75%-90%,茶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則高達85%-97%,為各種食用油之冠。茶油中含有橄欖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茶多酚和山茶甙,能有效改善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膽固醇和空腹血糖、抑止甘油三脂的升高,對抑制癌細胞也有明顯的功效。同時,茶油的分子結構比橄欖油還要細,所以食用時不用擔心副作用、油膩。
國家糧油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外資油脂企業已基本壟斷了中國食用油市場,股權、定價權均被外方控制著。然而國際市場變幻莫測,只有自力更生,大力生產自己的油,方能確保我們國家糧油安全。茶油,是我們中國人所獨有的食用油!
生命周期
1、童期階段:指播種后,從胚芽開始到植株進入開花結實這一階段。包括胚芽期、幼苗期和幼年期。
2.成年階段:包括生長結果期和盛果期。生長結果期:樹齡6-10年,樹體生長旺盛,大量分枝、開花結果逐步增加,產量處于逐年上升階段。
盛果期:10-120年,油茶大量結果時期,生殖占優勢,對光溫水肥需求增多,結果部位外移。
3.衰老階段:兩大標志
a) 骨干衰老,吸收大量死 并波及骨干根,根幅變小,根頸處出現大量的不定根。
) 周期性的茶果負荷繁重,落花落蕾嚴重。
產品特點
山茶油特點:
茶油山茶油提煉于野生木本油科植物果實中,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之一。中國茶油的食療雙重功能實際上優于橄欖油,除了兩種油脂的脂肪酸組成及油脂特性、營養成分相似外,茶油還含有橄欖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茶多酚和山茶甙(即茶皂甙,或稱茶皂素)。
茶油原汁的高貴品質,又符合人們崇尚自然、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為當今食用油中的精品。
茶油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保質期長,煙點高耐高溫,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易于消化吸收。
油茶與油棕、油橄欖和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樹種,也是中國特有的優良鄉土樹種。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油茶栽培面積曾達6000多萬畝,主產區茶油產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長期以來缺少優良新品種、經營管理不善、初次投入較高,以及認識不足、缺乏政策扶持等原因,中國油茶產業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隨著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迅猛發展,茶油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面積和產量也逐步萎縮,為近5000萬畝,現有油茶林中,絕大部分為畝產茶油3-5公斤的低產林,年總產量僅為20多萬噸。
令人欣喜的是,經過林業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國已成功選育出一大批畝均產油量達到50公斤以上的優良高產新品種(系),并研究開發了一系列配套豐產栽培技術。同時,近幾年來,油茶產區各級地方政府對發展油茶產業日益重視,老百姓和有關企業的積極性也普遍高漲。因此,在油茶適生區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油茶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1畝油茶出油量=2.3畝大豆
`在油茶主產區,南方諸多省份如江西、福建、浙江、廣東和湖南人均耕地面積已經接近或低于聯合國規定的耕地警戒線(0.8畝)。在中國耕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僅靠大力種植油菜緩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空間十分有限。
而油茶生產在山區,不與糧棉爭地,全國14個油茶主產省區現有2.6億畝宜林地,有相當一部分適宜種植油茶,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可有效緩解食用油供給壓力和耕地緊張壓力。新品種油茶林畝產茶油已達50-80公斤。在穩定現有油茶林面積的前提下,通過大力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可使畝均產油提高到50公斤以上,總產量達到250萬噸以上。如果再在適生地區擴大油茶林面積1000萬畝,總產量將達到300萬噸以上,可占到中國食用植物油總產量的25%左右。據測算,種植1畝良種油茶,其產油量相當于種植1.15畝油菜或2.3畝大豆。若以油茶畝均產油40公斤計算,相當于置換出7500萬畝耕地用來種植糧食。這不僅對于增強食用植物油供給能力,減少食用植物油進口大為有利,而且對于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維護糧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食用油消費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油品,高檔保健食用油消費比例很低。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食用橄欖油已逐漸成為習慣。茶油號稱“東方橄欖油”,是中國的特產。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提供品質優良的茶油供應市場,有助于改善國民食用油消費結構,提高國民身體素質。
油茶四季常綠,根系發達,耐干旱瘠薄,抗低溫凍害,防火效果好,適生范圍廣,可以充分利用邊際性土地來發展,既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又能綠化荒山、保持水土,促進生態脆弱區的植被恢復,顯著改善農村生態面貌和人居環境,是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俱佳的優良樹種,符合現代林業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值得關注的是,特大雨雪冰凍災害中,油茶表現出損失較小、抗性較強的突出特點。因此,結合林業災后恢復重建大力發展油茶,可以有效改善林種樹種結構,增強林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特別是退耕還林工程,受雨雪冰凍災害損毀面積較大,補植補造任務繁重,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進行樹種更換,更多地發展一些油茶,有利于退耕還林成果的長期穩固。
與橄欖油區別
油茶樹與油橄欖樹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籽含油率一般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芥酸、膽固醇等對人體有害物質,其脂肪酸含量、比例與橄欖油極為相似,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稱號,甚至有些營養成分的指標還要高于橄欖油。
市場現狀
山茶油是我們茶油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茶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脂,是從新鮮果實中榨取的天然、綠色、營養、健康的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其憑借營養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其他食用油沒有的諸多優點被譽為是"東方橄欖油"。 2008年到2011年山茶油產量平均年遞增量達到7%。至2011年茶油的產量達到了28.8萬噸。但只占我國食用油市場的份額不到1%。我國山茶油市場尚處在探索的起步階段。這就意味著山茶油產業要想發展就要加強產業化模式,提高山茶油的生產技術水平,加速新產品的研制開發,更重要的是要完成產業的整個布局,加強產業的資源整合利用,保持我國山茶油產業的競爭優勢及發展后勁,促使產業逐步走上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御供由來
茶油是皇封御貢的由來
相傳元末年間,朱元璋被陳友諒軍隊追殺到建昌(今江西苑溪村)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采摘的老農見此狀況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裝扮成采摘油茶果的農夫,幸免一劫。朱元璋深切的稱老農為救命“老表”。老表見朱元璋遍體是傷。用茶油幫他涂上。不幾天朱元璋就覺得身上的傷口愈合、紅腫漸消,于是他高興的稱此油茶果,是“上天賜給大地的人間奇果”。后來他在老表家休養一段時間,便秘又有好轉,得知這是每天吃茶油的緣故。從此。朱元璋與茶油結下了不解之緣。朱元璋統一天下后,將江西苑溪村
茶油封為“皇宮御膳”用油。
因明朝皇帝對茶油的喜好和重視。各大神醫對茶油進行了深究。神醫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茶油性偏涼,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肝血虧損,驅蟲。益腸胃,明目”又云“茶籽??嗪愣荆髦未笨人?,去疾垢。”后來江西苑溪村把茶油當作上等貢品進獻于朝廷,皇帝大悅,并賜封為“御膳奇果汁,益壽茶延年”!足可顯示享用茶油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社會價值
1、茶油是提高國人健康不可替代的一級預防產品---食用油脂市場:油茶產業是支柱性營養健康產業
2.油茶是建立生態型國家的是有價值的樹種之一---經濟林資源基地: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大有可為
3.種植油茶不僅能充分發揮土地的邊際效應,無形中也為國家增加了耕地,對緩解耕地資源短缺意義深遠
4.油茶的開發和精細化工---核心產業鏈,油茶技術難以被國外設置技術壁壘,在國際上具有核心競爭力
5.發展油茶產業是實現“綠色財富”的新思路有效解決”農民致富”(在山上辦“綠色銀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油茶產業將可成為“無邊際、強無盡力”的“朝陽產業”!
組成成分
山茶油主要脂肪酸組成(%)
1.油酸 C18:1 78-86
2.亞油酸 C18;2 8.6
3.亞麻酸 C18:3 0.8-1.6
4.棕櫚酸 C16:0 8.8
5.硬脂酸 C18:0 2.0
1) 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超過橄欖油,高達80%
2) 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完全符合"歐米伽膳食"國際營養標準
3) 富含較高的維生素E,是橄欖油的兩倍
4) 含有角鯊烯與黃酮類物質,對抗癌、抗炎有著極佳的作用
5) 不含膽固醇、黃曲霉素、添加劑,未受任何農藥化肥的污染。
制作方法
采收
油茶品種較多,果實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上旬,成熟果實有如下特征:茶果色澤鮮艷、發紅或發黃、呈現油光,果皮茸毛脫盡,果基毛硬而粗,果殼微裂,籽殼變黑發亮,籽仁現油。茶果成熟即應及時采收。不同品種的茶果應先熟先采,后熟后采,隨熟隨采;同一品種的成熟茶果,也應在近7天內采完。采回的茶果應放在室內堆漚6—7天,讓茶籽起后熟作用,增加油分。然后抓緊晴天,攤開翻曬,曬3—4天后,茶果自然開裂,多數果的茶籽能分離,未分離的用人工剝離,然后過篩揚凈,斷續曬干,一般要曬12天,才能使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機物充分轉化為油脂。曬茶籽用土坪或竹席比水泥曬坪好,可以提高出油率和茶油質量。如遇陰雨天無法及時曬干,應將茶籽鋪在干燥通風的樓板上,厚約20厘米,每天翻動1—2次,防止發熱霉爛或發芽,一遇晴天就及時翻曬。油茶籽曬干后和果殼之重量比是1:2,曬好的油茶籽應放在通風干燥處收藏,經過1—2個月后茶籽含油率達到最高時,復曬1—2天,這樣出油率高,油質也好。
榨油
從茶籽中提取茶油,基本上是采用壓榨法。中國農村傳統的榨油工具為木榨機,勞動強度大,出油率低。它將逐漸被液壓機和螺旋機所代替。
壓榨前需經粉碎和蒸炒處理:
①粉碎:將油茶籽去殼,為避免脫殼困難與種仁破碎過多,必須控制茶籽的含水率在5%—6%以內,脫殼后通過粉碎機加工成粉狀。若是采用石碾,必須在碾軋過程中過篩若干次,才能軋得細勻,無粗粒,得到較高的出油率。
②蒸炒:蒸炒的目的是把生料變成熟料,使料坯顏色加深,處于最適宜油分流出的狀態,是壓榨前一道關鍵性的工序。傳統的蒸炒是用木甑蒸和鐵鍋炒。生料先經蒸汽或噴水濕潤后再炒,叫“濕蒸炒”;不經濕潤就炒,叫“干蒸炒”,一般以“濕蒸炒”為好。蒸炒時的水分和溫度,因使用的機械類型不同而不同。用液壓機和木榨機,其炒料溫度一般在110—120℃,蒸炒后的含水量為7%—8%。用螺旋榨機其炒料溫度一般在130—140℃,蒸炒后的含水量為3%—4%。
主要用途
做法
(一)涼拌:普通的食用油在不加熱至熟的情況下,不能直接用于涼拌,而野茶油在不需加熱的情況下,可直接用于涼拌各種葷、素菜,同時還可以調制色拉醬,具有色澤鮮亮、口味爽滑,清淡、不油膩等特點。
(二)熱炒:營養專家指出“熱鍋冷油”的烹調方式可以保證菜品色、香、味和營養的正確方法。用野茶油熱炒食品不發黑,清爽可口,不油膩。
(三)煎炸:煎炸食物時,普通食用油在高溫下會產生過氧化物,對人體極為有害。而野茶油含有抗氧化物(維E),可以在220度高溫連續油炸20小時不變質,不產生反式脂肪酸,品質也不會發生改變,是更理想、更健康的煎、炸食用油。
(四)烘烤:在烘烤前或烘烤時涂抹一層野茶油,可以保持食物鮮香酥脆,口感爽滑,不易糊焦。
(五)湯菜:在煮湯時或煮湯后加入一匙野茶油,使湯更清鮮味美。
推薦食譜:
茶油拌面:空腹食用,可調理胃腸、腹瀉、絞腸痧。
茶油煎荷包蛋:每日食用一個,可保護喉嚨、預防中風和高血壓。
茶油炒紅菜:經常食用,可預防糖尿病,婦女產前后抽痙、產后肚皮松紋。
茶油拌生雞蛋:茶油一湯匙拌雞蛋生吃,可止咳及潤嗓。
茶油煎雞蛋加前草或丁騎子:前法可調理無水氣的腎臟不適,后者可調理有水氣腎臟不適。
茶油加姜絲炒肉:可清肝潤肺、消紅煺腫。
推薦外用:
輕敷茶油于肚臍,可消腹部漲氣。長枝竹葉燒灰拌茶油敷患處。
如有臭頭、疥太蘚、火燙傷等可一試。
茶籽餅的妙用
茶籽餅是油茶果實榨油后余渣壓成的餅,含有具溶血作用的皂角苷素,對水生生物有殺滅作用,還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及多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在水產養殖中被廣泛應用,主要作用有以下幾種:
一、清塘
茶籽餅是一種理想的清塘藥物,不僅可以殺滅各種野雜魚蝦,還可以殺死蛙卵、蝌蚪、螞蝗及螺蚌等,但對水生植物無毒殺作用。茶籽餅消毒具有成本低、去毒快的特點。具體方法是:幾畝或幾十畝的小池塘,進水30厘米~40厘米,按20克/立方米的濃度將茶籽餅浸泡一晝夜后,均勻潑灑,若同時加30千克~40千克生石灰一起潑灑,還可殺死多種病原體。上百畝的大池塘也可不用浸泡,把茶籽餅粉碎后均勻干撒于池塘中,但干撒的藥效比浸泡要慢。用茶籽餅消毒一般2周左右毒性消失,可進水放苗。
二、肥料
由于茶籽餅中含有豐富的粗蛋白及多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清塘進水后,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是基礎餌料生物的一種良好有機肥料。
三、餌料
茶籽餅中有粗蛋白質11%~12%,脂肪5%~7%,無氮浸出物40%~45%,磷酸0.37%,每千克含有消化能8.37兆焦~10.05兆焦,其蛋白質中含有魚類所需十幾種氨基酸,因此茶籽餅又是養魚的好飼料。但茶籽餅不能直接喂魚,必須經過發酵脫毒后才可投喂。方法是在魚塘邊挖10平方米左右、深0.5米左右的坑,將茶籽餅粉碎放于坑內鋪平,加水浸泡,用塑料薄膜密封,隔3天~4天向坑內加注相當于茶籽餅總量1/5的水并翻動1次,當茶籽餅有氣泡、酸味或酒香味時即可喂魚,一般一周投喂1次。
四、防病治病
茶籽餅還是魚類出血病及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和腸炎病的好藥物。在5月~9月份魚病高發季節,每畝池塘用新鮮茶籽餅2千克~4千克分成很多小塊分散放于池中,讓毒素在池塘中緩慢浸出,不僅可以殺死魚體表和鰓部的病原體,還可殺死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對未發病魚類有預防作用,對發病魚類有明顯治療效果。不僅如此,茶籽餅還是養蝦池中清除害魚的首選藥物,由于茶籽餅對蝦的致死濃度比魚的高,約為40倍,所以養蝦池中有敵害魚類時,可用茶籽餅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殺死敵害魚類而對蝦沒有傷害。
五、冬天取暖
茶籽餅由于壓榨后,里面仍然含有少許油氣,南方有些地區,用來等冬天取暖使用,功能和木炭一樣,且比木炭的保暖時間要長!
六、清潔洗發
古代傳統洗頭用茶籽餅。茶粕中含有茶皂素、蛋白質、天然茶油等,長期使用有止屑、止癢、去油、殺菌、修復受損發質的功效,還有明顯的烏發生發作用。洗頭方法:每次用量50克左右,用紗布袋包起來,放入沸水中煮十分鐘左右?;蛘甙巡及旁趧偀_的水中浸泡,浸至水變為茶褐色,待水溫適宜時,可開始用手拿著布包反復揉搓,使茶枯里面的成分盡快散發出來。洗發時,水溫可以適當高些,盡量讓頭發多浸泡在茶枯水里,這樣有利于茶枯中的有效成分更快地進入到頭發中,也可以拿著布包在頭上擦拭,適當按摩,最后再清洗干凈。
備注:茶籽餅可以殺魚又有清潔的作用沖突釋疑:茶籽餅含有皂角苷素對冷血動物有麻痹神經血管的作用。
療法功效
茶油藥療法
茶油
將茶油作為藥用油收藏,茶油因其富含多種營養成份,內服、外用都有很好的效用:
一、孕婦在孕期食用茶油不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十分有益。
二、嬰幼兒及兒童食用茶油可利氣、通便、消火、助消化,對促進骨髂等身體發育很有幫助。
三、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養顏、明目、烏發、抑制衰老。
四、茶油又能抗紫外光,防止曬斑及去皺紋。云南是著名的產茶區,當地的女士常用茶油作梳頭、搽面及用茶籽洗頭。所以,雖地處高原,紫外光強烈的地區,很奇怪,當地的婦女皮膚卻能保持雪白嬌嫩,而鄰近的西藏婦女的皮膚卻粗糙不堪。
五、用一毫升桃仁油( Peach Kernel),十滴山茶油(Ti-tree),五滴薰衣草油(Lavender),混和后搽面部,對暗瘡有顯著療效。因山茶有殺菌及增強免疫作用。而薰衣草又有消炎及收縮孔作用。此外,對黃褐斑、曬斑,都很有效果。
六、茶籽殺蟲效果很好,可以治癬疥。可作洗發劑及護發素使用。茶油能抗菌、抗病毒及殺微菌。能防止頭癬、脫發、皮屑(Dandruff)及止癢。
七、茶油也可直接搽用以防治蚊蟲叮咬,有很好的止癢效果,濃的茶油可以去除疣(Virus)。
八、茶與桉混合使用,可以治療感冒及咽喉『卡他』癥(Catarrh),順氣除痰。
九、在中國傳統的中藥方中常以茶油調制各種藥膏、藥丸。
醫用茶油的美容功效
1.預防妊娠紋:
孕期5-7個月是妊娠紋的高發期,經常會有肚皮癢脹的感覺,有的還會出現小紅點,這是妊娠紋的征兆。請睡前清洗皮膚后,用2-4滴茶油涂勻皮膚,輕輕按摩5-15分鐘。一般用一次癢、脹感覺就會消失,情況嚴重者請每天多用1-2次。孕期體重過快增長是產生妊娠紋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請堅持使用茶油滋潤皮膚外,請一定注意控制體重過快增長,同時使用托腹帶,減少肚肚的拉伸負荷。
2.淡化和祛除妊娠紋:
睡前清洗皮膚后,用1-2滴茶油涂勻皮膚,輕輕按摩皮膚5-15分鐘。一般產后1年內一周可見效,產后1年后一般20天見效,完全淡化則需要堅持按摩2個月。
不同部位妊娠紋的按摩方法如下:
①、腹部:以肚臍為起點,以順時針方向不斷地畫圈按摩,畫圈時應由小至大向外擴散,直至均勻地涂滿整個肚皮為止。②、臀部:涂抹時可將雙手放在臀部下方,用手腕的力量由下往上、由內至外輕輕按摩即可。③、大腿:以膝蓋為起點,由后側往上推向髖部10次。④、乳房:涂抹乳房時,可以乳溝做為起點,以指腹由下至上、由內至外輕輕畫圈按摩,直至貼近下巴的脖子為止。⑤、背部:雙手由脊椎的中心往兩側10次。
3.護膚保濕:早晚洗臉后,用1-2滴醫用茶油直接涂臉,皮膚細嫩動人,空調房內也可達到24小時保濕。(茶油只能鎖住水分和保濕,不能補水,皮膚特別干燥者請同時補水。)
4.面膜:洗臉后,用1-2滴醫用茶油直接涂臉,輕輕按摩一下,再用蘆薈水或玫瑰露+珍珠粉泡紙膜敷臉15分鐘,皮膚迅速細嫩美白,一次見效。每周2-3次。
5:去斑:睡前洗臉后,用2-3滴茶油直接涂臉,堅持20天左右,臉上的黃褐斑、雀斑可淡化。
6.消痘:洗臉后,用1滴醫用茶油直接涂痘痘處,輕輕按摩一下,1-2次見效。(如因內分泌失調常年長痘請同時配合中醫調理)
7:護發:洗頭后,于一盆清水中滴2-3滴茶油,然后把頭發過一次晾干即可,一次見效。(適應于頭發枯燥、開叉、脫發、頭皮瘙癢等情況)
8.除皺 :對付惱人的細紋、魚尾紋或者眼部細紋,可以用兩滴茶油加上少許蘆薈膠拌勻后抹于細紋處,一旦涂上去就吸收了,馬上看不出紋路。(外出時不用洗掉可以直接上妝)
9.上妝:在抹粉底之前先涂一點茶油,即可營養皮膚,又可防止妝粉脫落,經?;瘖y的女士一定有這樣的體驗:工作太疲勞,或者睡眠不足時,不容易上妝。這時,你可求助于茶油。方法是在基礎化妝品中滴1~2滴茶油,揉搓后均勻涂抹于面部,皮膚馬上就變得亮澤而生動。
10.卸妝:用茶油輕擦面部,能有效除去油彩與化學品,使面部不受侵蝕。在化妝棉上滴兩滴茶油來卸妝,它可以把頑固的彩妝卸掉。
11.蚊蟲叮咬:即可涂即刻止癢止疼,效果比皮炎平好。
12.燒燙傷、破皮、刀傷:即可涂即刻止疼,不去皮,不起水泡。
13.小孩紅腫、奶蘚、濕疹:直接涂,1-2天見效(如有濕疹有擴散現象,請停止使用,待擴散停止后再用)
14.皮膚干燥、皴裂和瘙癢:直接涂,馬上見效
15.刮痧:于刮痧處(脊梁骨)滴5-10滴茶油,用調羹來回反復刮10-15個來回,至皮膚發紅為止。
16.黑眼圈和眼袋:每日早晚茶油按摩眼部十分鐘,可以消除黑眼圈和眼袋,感覺十分舒服。
17.嘴唇干燥:以茶油涂唇,保持唇部濕潤,雙唇晶亮而性感,無須擔心吞吃含鉛唇膏之害。
18.毛孔粗大、皮膚粗糙或線條不好:可通過每天用茶油按摩而改變。
19.防曬和防輻射:可通過每天涂用茶油,達到防止紫外線和電腦輻射的作用。祛斑美白止癢除疣-茶油神奇小貼士 一、孕婦后期皮膚拉伸,易出現瘙癢和干裂現象,每天清晨用山茶油涂抹,可預防緩解。
二、產婦分娩后食用,即補身,又可讓傷口早日愈合。
三、用于嬰兒尿疹、濕疹,山茶油直接涂于患處,安全有效。
四、茶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消紅、退腫,特別適用于嬰幼兒摔傷、碰傷,安全有效。
五、每天清晨空腹生食1匙山茶油,輕松解決孕婦便秘;用10—15毫克茶油加三分之一蜂蜜,每天早晚各服一次,連服3—5天可治老年便秘。
六、民間還用茶油治療燙傷和燒傷以及體癬、慢性濕疹等皮膚病。
七、山茶油具有保濕、滋潤、烏發養顏功能,用于護發,可防頭發斷裂和脫發,浴后擦身,增強皮膚彈性,并可防治老年人冬季皮膚瘙癢。
八、睡前在眼睛周圍抹一點山茶油,可消除眼袋。
九、山茶油是最好的護手霜、潤膚露,冬季早晚用少量茶油抹于嘴唇,可防止嘴唇干裂。
十、輕敷茶油于肝臟,可消腹部漲氣。
健康功效
新的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脂肪酸對健康有著全然不同的作用,有些能導致癌癥的發生,有些能防止癌癥的發生;有些會增加心臟病的復發率,有些則能降低,因此某種脂肪對身體影響,往往取決于它獨特的脂肪酸成份。飽和脂肪酸,被認為是壞脂肪(通常指動物脂肪)。地中海克利特禹歐米伽膳食證明:在野茶油、橄欖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保護心血管系統,還會降低胰島素、拮抗性糖尿病三類因代謝而引起的疾病的出現率。
在民間,人們在傳統的飲食習慣中十分注重茶油對人體的營養保護作用,長期以來,總結出:
孕婦在孕期食用茶油不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十分有益。
嬰幼兒及兒童食用茶油可利氣、通便、消火、助消化,對促進骨骼等身體發育很有幫助。
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養顏、明目、烏發、抑制衰老、長壽健康。
有關專家通過對中國65個縣區人群流病學調查結果表明:人體消化吸收的油酸含量越高,冠心病及高血壓發病率及死亡率越低。長期食用茶油地區的居民,冠心病及癌癥患者極少。
貯存方法
山茶油適宜儲藏在陰涼干燥避光處,最佳溫度 10-25℃。低溫下會有乳白色絮狀結晶物,這是正?,F象,不影響食用,外界溫度高自然會消失(注:極品山茶油經過冷凍處理不會有此現象)。由于山茶油有大量的抗氧化物,因此在常溫下的保質期可長達兩年,比一般食用油長得多。
分類情況
山茶油果實里可以獲取各種等級的山茶油。山茶油所有的外包裝上都必須依據中國 2003年5月制定2003年10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標準,清晰地標明其所屬的等級。
(1)Extra Virgin camellia Oil (極品山茶油、國標一級)
為第一遭壓榨山茶果子而得的果子汁,帶有果香及果味,油酸度低于1%。
(2)Pure camellia Oil (純正山茶油、國標二級)
由機榨山茶油經過除雜、脫酸、脫水、脫色、脫臭以及冷凍脫脂加工而成。
(3)Pomace camellia Oil (特級山茶油、醫藥注射級)
由原始森林深山采集山茶果子壓榨而得,按照醫藥生產工藝標準、經過物理提純得到最純凈(無色、無味、無煙、接近零點的酸價零點過氧化值)的油品。專供醫藥注射用油、化妝品用油。
一、普通油茶,又名中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廣西、四川、浙江、全國的主栽物種。
二、小果油茶,又名門西子;主要分布在江西遂川、福建、廣西;栽培面積僅次于普通油茶。
三、越南油茶,又名大果油茶的主要分面在廣東高州縣、廣西、栽培面積占第三位。
四、攸縣油茶,又名野茶子;主要分布在湖南茶陵、攸縣、浙江富陽。
五、紅花油茶:主要分布在江西德興。
油質好、花可入藥,是良好的庭園綠化品種,宜在高海拔地區推廣。
六、小黃花山茶,主要分布在貴州赤水。
七、匹它山茶,主要分布在貴州盤縣。
八、多齒紅山茶,又名宛田油茶籽,主要分布在廣西桂縣。
九、茶梨,又名八瓣油茶:主要分布在浙江龍泉、江西龍南。
十、博大果油茶,又名赤柏子;不宜在中亞熱帶栽種。
十一、白花南山茶、主要分布在廣東封開、廣西蒼梧。
十二、南榮油茶;主要分布在廣西韶平。
十三、金花茶,主要用作觀賞。
十四、鄒果油茶,主要分布在廣西龍勝、湖南永順。
十五、威寧短柱油茶,主要分布在貴州威寧。
中國油茶的自然類型:
1.花期類型:特早花類型,早花類型、中花類型、晚花類型、春花類型。
2.成熟期類型: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立冬籽四種。
3.茶果形態類型:紅球、青球、臍型紅桃、青桃、紅桃、青桔。
古籍記載
山茶油又稱“茶油”、“茶籽油”,其樹木被稱為“油茶樹”、“山茶樹”,山茶油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食用歷史。中國先秦古籍《山海經》中記載“員木,南方油食也”,員木即油茶樹?!侗静菥V目》記載,野山茶油有“明目亮發、 潤腸通便、清熱化濕、殺蟲解毒”之功效。《中國醫藥寶典》記載,野山茶油外用可治
療癬疥、防蚊蟲叮蛟、除疣、防曬去皺等?!毒V目拾遺》記載:“茶油可潤腸、清胃、解
毒、殺菌……”!山茶油是從油茶樹的果實直接壓榨而來。
國家標準
GB11765-2003 油茶籽油國家標準
油茶籽油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代替GB/T 11765-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2003年5月14日發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實施
前 言
本標準5.2中的表1、表2、表3的部分指標、5.4和第7章、第8章為強制性的,其余為推薦性的。
本標準是對GB/T 11765-1989《油茶籽油》進行的修訂。
本標準與GB/T 11765-1989的主要技術差異:
——本標準的結構、技術要素及表述規則按GB/T 1.1-200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
結構和編寫規則》進行修改;
——根據油茶籽油的原料及采用的加工方式,對其進行了分類和定等;
——對上述標準中特征指標和質量指標項目進行了調整;
——對質量指標中相關指標值作了修訂。
本標準由國家糧食局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國家糧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
心、國家糧食儲備局西安油脂科學研究設計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唐瑞明 、龍伶俐、朱之光、薛雅琳、 陳燕、武麗榮、魏冰。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GB/T 11765-1989。
油茶籽油 GB11765-2003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油茶籽油的術語和定義、分類、質量要求、檢驗方法及規則、標簽、包裝、貯存和運
輸等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壓榨成品油茶籽油、浸出成品油茶籽油和油茶籽原油。
油茶籽原油的質量指標僅適用于油茶籽原油的貿易。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
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應研
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2716 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
GB 2760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GB/T 5524 植物油脂檢驗 扦樣、分樣法
GB/T 5525-1985 植物油脂檢驗 透明度、色澤、氣味、滋味鑒定法
GB/T 5526 植物油脂檢驗 比重測定法
GB/T 5527 植物油脂檢驗 折光指數測定法
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揮發物含量測定法
GB/T 5529 植物油脂檢驗 雜質測定法
GB/T 5530 動植物油脂 酸價和酸度的測定(GB/T 5530-1998,eqv ISO 660:1983)
GB/T 5531 植物油脂檢驗 加熱試驗
GB/T 5532 植物油碘價測定(GB/T 5532-1995,neq ISO 3961:1989)
GB/T 5533 植物油脂檢驗 含皂量測定法
GB/T 5534 動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測定(GB/T 5534-1995,idt ISO 3657:1988)
GB/T 5535.1植物油脂檢驗 不皂化物測定 第1部分:乙醚提取法(第一方法)(GB/T
5535.1-1998,eqv ISO 3596-1:1988)
GB/T 5535.2植物油脂檢驗 不皂化物測定 第2部分:己烷提取快速法(GB/T 5535.2-1998,eqv ISO
3596-2:1988)
GB/T 5538 油脂過氧化值測定
GB/T 5539 植物油脂檢驗 油脂定性試驗
GB 7718 食品標簽通用標準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銷售包裝
GB/T 17376 動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制備(GB/T 17376—1998,eqv ISO 5509:1978)
GB/T 17377 動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氣相色譜分析(GB/T 17377—1998,eqv ISO 5508:1990)
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術條件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1 GB/T 11765—2003
3.1
壓榨油茶籽油 pressing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油茶籽經直接壓榨制取的油。
3.2
浸出油茶籽油 solvent extraction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油茶籽經浸出工藝制取的油。
3.3
油茶籽原油 crude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未經任何處理的不能直接供人類食用的油茶籽油。
3.4
成品油茶籽油 finished product of oil-tea camellia seed oil
經處理符合本標準成品油質量指標和衛生要求的直接供人類食用的油茶籽油。
3.5
折光指數 refractive index
光線從空氣中射入油脂時,入射角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
3.6
相對密度 specific gravity
20℃植物油的質量與同體積20℃蒸餾水的質量之比值。
3.7
碘值 iodine value
在規定條件下與100g油脂發生加成反應所需碘的克數。
3.8
皂化值 saponification value
皂化1g油脂所需的氫氧化鉀毫克數。
3.9
不皂化物 unsaponifiable matter
油脂中不與堿起作用、溶于醚、不溶于水的物質,包括甾醇、脂溶性維生素和色素等。
3.10
脂肪酸 fatty acid
脂肪族一元羧酸的總稱,通式為R-COOH。
3.11 色澤 colour
油脂本身帶有的顏色。主要來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
3.12
透明度 transparency
油脂可透過光線的程度。
3.13
水分及揮發物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
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油脂中所含的微量水分和揮發物。
3.14
不溶性雜質 insoluble impurity
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機溶劑的物質。
3.15
酸值 acid value
中和1g油脂中所含游離脂肪酸需要的氫氧化鉀毫克數。
2 GB 11765—2003
3.16
過氧化值 peroxide value
1kg油脂中過氧化物的毫摩爾數。
3.17
溶劑殘留量 residual solvent content in oil
1kg油脂中殘留的溶劑毫克數。
3.18
加熱試驗 heating test
油樣加熱至280℃時,觀察有無析出物和油色變化情況。
3.19
冷凍試驗 refrigeration test
油樣置于0℃恒溫條件下保持一定的時間,觀察其澄清度。
3.20
含皂量 saponified matter content
經過堿煉后的油脂中皂化物的含量(以油酸鈉計)。
3.21
煙點 smoking point
油樣加熱至開始連續發藍煙時的溫度。
4 分類
油茶籽油分為油茶籽原油和壓榨油茶籽油、浸出成品油茶籽油三類。
5 質量要求
5.1特征指標
折光指數(n40): I.460~1.464
相對密度(d2020):0.912~0.922
碘值(I)(g/lOOg):83~89
皂化值(KOH)(mg/g): 193~196
不皂化物(g/kg): ≤15
主要脂肪酸組成(%):
飽和酸 7~11
油酸 C18: l 74~87
亞油酸 C18:2 7~14
5.2質量等級指標
5.2.1油茶籽原油質量指標見表1。
5.2.2壓榨、浸出成品油茶籽油質量指標分別見表2、表3。
5.3衛生指標
按GB 2716、GB 2760和國家有關標準、規定執行。
表1油茶籽原油質量指標
項目
|
質量指標
|
氣味、滋味
|
具有油茶籽原油固有的氣味和滋味,無異味
|
水分及揮發物/(%) ≤
|
0.2
|
不溶性雜質/(%) ≤
|
0.2
|
酸值(KOH)/(mg/g)≤
|
4
|
過氧化值/(mmol/g) ≤
|
7.5
|
溶劑殘留量/(mg/kg)≤
|
100
|
注:黑體部分指標強制。
|
5.4其它
油茶籽油中不得摻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6檢驗方法
6.1透明度、氣味、滋味檢驗按GB/T5525—1985中的第1章、第3章執行。
6.2色澤檢驗按GB/T5525—1985中的第2章執行。
6.3相對密度檢驗按GB/T5526執行。
6.4折光指數檢驗按GB/T5527執行。
6.5水分及揮發物檢驗按GB/T5528執行。
6.6 不溶性雜質檢驗按GB/T5529執行
6.7酸值檢驗按GB/T5530執行。
6.8加熱試驗按GB/T5531執行。
表2壓榨成品油茶籽油質量指標
6.10含皂量檢驗按GB/T5533執行。6.9碘值檢驗按GB/T5532執行。
6.11皂化值檢驗按GB/T5534執行。
6.12不皂化物檢驗按GB/T5535.1~5535.2執行。
6.13過氧化值檢驗按GB/T5538執行。
6.14冷凍試驗按GB/T17756—1999中附錄A執行。
6.15煙點檢驗按GB/T17756—1 999中附錄B執行。
6.16溶劑殘留量檢驗按GB/T5009.37執行。
表3 浸出成品油籽質量指標
6.17油脂定性試驗按GB/T5539執行。以油脂的定性試驗和油茶籽油特征指標(5.1)作為綜合參考判定依據。
6.18脂肪酸組成檢驗按GB/T17376~17377執行。
6.19衛生指標檢驗按GB/T5009.37執行。
7檢驗規則
7.1抽樣
油茶籽油抽樣方法按照GB/T5524的要求執行。
7.2出廠檢驗
7.2.1應逐批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
7.2.2按5.2的規定檢驗。
7.3型式檢驗
7.3.1當原料、設備、工藝有較大變化或質量監督部門提出要求時,均應進行型式檢驗。
7.3.2按第5章的規定檢驗。
7.4判定規則
7.4.1產品未標注質量等級時,按不合格判定。
7.4.2產品的各等級指標中有一項不合格時,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8 標簽
除了符合GB 7718的規定及要求之外,還有以下專門條款:
8.1 產品名稱
8.1.1 凡標識“油茶籽油”的產品均應符合本標準。
8.1.2 壓榨油茶籽油、浸出油茶籽油要在產品標簽中分別標識“壓榨”、“浸出”字樣。
5 GB/T 11765—2003
8.2 原產國
應注明產品原料的生產國名。
9 包裝、貯存和運輸
9.1 包裝
應符合GB/T 17374及國家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9.2 貯存
應貯存于陰涼、干燥及避光處。不得與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
9.3 運輸
運輸中應注意安全,防止日曬、雨淋、滲漏、污染和標簽脫落。散裝運輸要有專車,保持車輛清潔、
衛生。
市場前景
2009 年,我國茶油總產量達到30 萬噸左右,2010 年茶油總產量為28.8萬噸。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 年)》提出的我國油茶產業總體發展目標是:到2020 年,力爭使我國油茶種植總規模達到7,000 萬畝,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畝產茶油達到40 公斤以上,全國茶油產量達到250 萬噸。
茶油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已將其作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高級食用油,近幾年茶油的消費量呈快速增長的態勢。隨著茶油營養和保健知識的普及,市場對茶油的認知度逐步提高,茶油消費區域已由主產區逐漸延伸至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據(2014年中國茶油市場供求情況及市場前景)調查,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中心城市的食用油市場,茶油的需求量正快速上升,其需求增長主要來源于消費結構升級。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