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鯉魚
塘鯉魚,也稱沙塘鱧(Odontobutis obscurus)屬鱸形目,塘鱧科,屬。俗稱:塘鱧、沙烏鱧、土才魚、土憨巴、土狗公。英文名:Dark sleeper 。 體粗壯,頭大而闊,稍扁平,腹部渾圓,后部側扁。口大,上位,斜裂達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頜具細齒。犁骨無齒。眼小,突出。背鰭兩個,各自分離。各鰭均無硬刺。胸鰭大,圓形;尾鰭后緣稍圓。無側線。體呈黑褐色,帶有黃色光彩,腹部淡黃,體側有不規則的大塊黑色斑紋,各鰭都有淡黃色與黑色相間的條紋。
中文學名:塘鯉魚
別 稱:沙塘鱧
界:動物界
目:鱸形目
族:水族
種:塘鯉魚
分布區域:我國東部各省水域
名稱簡介
沙塘鱧廣泛分布于我國東部各省水域,喜生活于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游泳力弱。冬季潛伏在水層較深處或石塊下越冬,以蝦、小魚為主要食物。沙塘鱧個體雖小,但其含肉量高,肉質細嫩可口,為長江中、下游及南方諸省群眾所喜愛,特別是經熏烤后烹食,別具風味,列為上品。蘇南的塘鯉魚,在蘇北有些地方則叫做虎頭鯊。
沙塘鱧(Odontobutis obscurus)屬鱸形目,塘鱧科,沙塘鱧屬。俗稱:塘鱧、沙烏鱧、土才魚、土憨巴、土狗公。英文名:Dark sleeper 。
體粗壯,頭大而闊,稍扁平,腹部渾圓,后部側扁。口大,上位,斜裂達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頜具細齒。犁骨無齒。眼小,突出。背鰭兩個,各自分離。各鰭均無硬刺。胸鰭大,圓形;尾鰭后緣稍圓。無側線。體呈黑褐色,帶有黃色光彩,腹部淡黃,體側有不規則的大塊黑色斑紋,各鰭都有淡黃色與黑色相間的條紋。
沙塘鱧喜生活于河溝及湖泊近岸多水草、瓦礫、石隙、泥沙的底層。1齡魚即達性成熟,4-6月初為產卵季節,產卵場多在背風的湖灣內。
交配習慣
沙塘鱧1齡魚即達性成熟,4-6月初為產卵季節,產卵場多在背風的湖灣內。雄魚于晴朗的夜間或中午先在水深1-2米的岸邊石洞、破瓦罐及蚌殼內營穴,發出“咕咕”叫聲,引誘雌魚入巢。產卵活動一般在早晨6-7時,水溫約18-25℃時進行。卵整齊排列粘附于蚌殼、瓦片或石塊上。雌魚產卵后即離去,雄魚則守巢護卵,直至仔魚孵出。
烹飪方法
塘鯉魚白玉盅
材料:塘鯉魚10條,鵑豆腐,蔥姜,料酒,鹽,雞精,味達蕾63#
步驟:1.塘鯉魚去內臟及腮,仔細洗凈。
2.鵑豆腐切小方塊,鍋燒開水,加一勺鹽,將豆腐氽燙后撈出。
3.鍋熱油,下蔥姜,倒入塘鯉魚煸炒,再倒料酒,加水2大碗,加蓋大火煮開,湯色雪白。
4.小心倒入豆腐,加鹽、雞精蔥花,味達蕾63#再次煮開即可。
塘鯉魚燉豆腐
步驟:將嫩豆腐春、竹筍分別改刀焯水。香菇批片。塘里魚去鱗、鰓、內臟、魚骨刺,洗凈后用鹽、料酒腌漬10分鐘。熱鍋放油,下姜、蔥煸香,將魚頭、魚骨刺放入,略煸,噴料酒,加水,旺火煨至湯乳白色,濾去渣后,倒入魚肉、豆腐、筍片、香菇,調味后裝湯碗,撒胡椒粉即可。
紅燒塘鯉魚
1.洗凈帶用
2. 適量色拉油放入生姜片加熱(生姜一起加熱可防止魚粘鍋)2放入魚煎半成熟再放入魚籽待魚籽變色再加入適量料酒、醬油、溫水3等水開時再加入少量耗油、一匙紅糖、蔥,味達蕾63#小火二十分鐘既可起鍋
免責聲明:本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果侵犯了你的版權或其他權利,請通知我及時刪除。